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生活数学”教育,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伸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教师的要求,按要求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刚和小利,请伸手指表示每人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枯燥”的数学呢?钱昌本教授曾在他的“心动数学”中提出:“数学不妨玩着学!”这句话对我颇有启发。在预备年级“分数乘除法”的一堂公开课上,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玩”数学。  相似文献   

3.
微笑舞台     
用老秤语文老师:“哪有‘半斤五两’这句成语?”学生:“考数学时,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语文老师:“记住,作文时还是用老秤。”评语家长在成绩单上看到老师给自己儿子的评语:您的小孩在学习时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对这段话,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打电话请教老师,老师回答说:“哦,这是说他时常抄旁边同学的作业,并且抄得很巧妙。”伏笔儿子:妈妈,当你发现有人成绩不好时,是骂他好呢,还是鼓励他好呢?妈妈:我认为还是鼓励他来得好。儿子:这就对啦!妈妈,这次期末考试,我英语只考了50分。QQ综合症小明在QQ上聊天。时间…  相似文献   

4.
少儿娱乐室     
气气气书熟气气书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天上加春勇奖姜甜认六况气爪队孔歇几v.“U舀丫盛V.份U在V盛甘工怜够立V几V几VAvA︸v仲福一、隔壁听分银, 不知人和银。 人分四两余四两, 人分半斤差半斤。 不用井盘不动笔, 请你年出人和银。二、南山一裸竹, 竹尾风割断。 刹下三十节, 一节一个圈; 头节高五寸, 头圈一尺三, 逐节长三分, 逐圈细分三。 一蚁往上爬, 遇圈则绕图, 爬到竹子项, 行程是多远? 再问竹多高, 下奇你仔细算。三、鸡鸭共一栏, 鸡为鸭一半。 四鸡展翅飞, 六鸡去下蛋, 再点鸡鸭数, 鸭比鸡多三(倍)。 请你算一葬, 鸡鸣原若干?地一半…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我把8和32写到黑板上后又问:“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2少多少”“32比8多多少”“妈妈比我大24岁”“他比他的妈妈小24…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定理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上好定理课一直是数学教师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常用“先给结论,后加以证明”这一传统模式编写教材,侧重于让学生接受,而忽视了让学生去发现。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数学能力不同,数学的兴趣程度更是不同。这种现状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从自己的数学教学、从他人的数学高效课堂、从教学辅助行为中,越来越意识到: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需要渗透到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数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法,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相关数学史的知识,因为通过学习数学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数学教师应该多读点数学史服务于教学"读史使人明智",数学的面貌很缜密,数学发现的过程很隐蔽。如果学生在学校毕业后,不知道著名的数学家,也不知道数学悠久且曲折的发展史,更不要说现代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脱离生活多、联系实际少;被动接受多、自主探究少;机械训练多、有效实践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何让数学教学成为“旧瓶装新酒”,迎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喝”起来有“味”,学起来乐此不疲呢?这就应该落实《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导入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引入环节。一节课的成功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稳定状态,从而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探讨。一、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一种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分饼》一课时可以用故事导入: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八戒好不容易化缘到了3张饼,可3张饼4个人怎么分呢?每人分1张饼还少1张,每人分半张饼还剩1张。这可把八戒给难坏了,急得他直挠头。经过苦思冥想和虚心求教,八戒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每人都分到了3/4张饼。  相似文献   

11.
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将游戏带入了数学课堂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数学“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时候,我用硬纸板分别画上小白兔和萝卜,涂上鲜艳的颜色。当我把它们拿到教室时,小学生很惊讶,不知老师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在课堂上,应把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做到以上几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听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说,上课“听不懂”,经分析,原因之一是此类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差。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包含大量的数学语言,例如,有的学生就不理解“两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句话的含义。再如,有学生在向老师问问题时,竟不知如何表达,这是数学语言的缺乏。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笔者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  相似文献   

16.
李桂英 《小学生》2011,(6):58-59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能力源于学生“我要学,我会学”的动力,更源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从师范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师范院校数学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还应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二期课改数学新教材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如何让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无痕渗透于教学中,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部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让数学课堂提质增效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重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将双减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秉持“五育并举”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给数学学习增添别样的精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肖和清 《江西教育》2023,(19):64-65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压缩作业时间和数量,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研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究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给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具体可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