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现代学术潮流中开辟新境界──评王钟陵教授《中国前期文化一心理研究》王炎平著名史家陈寅烙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新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我国...  相似文献   

2.
王钟陵教授的三部专著在学术界连续产生轰动效应,标志着文学史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学史学这一门崭新的学科以及一系列不曾为人研究过的课题,王钟陵先生以个人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了,并已充分达到这一学科建设的科学水准,这从《文学史新方法论》一书的理论体系、逻辑架构、概念范畴与命题的内在联系和深入阐述上,便可一目了然。《新方法论》一书所体现的“新”字,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拓宽了文学史研究的视野。此书是文学史理论思维的科学化、哲学化的产物,是文学史编写经验的总结和凝定。本世纪以来的文学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开创期、成型期、更替期、突玻期,突破期是从1988年王钟陵先生出版《中国中古诗歌史》开始的。作为有远见卓识能开拓新路的文学史家,王钟陵先生在更新文学史研究方法与建构新的批评模式方面的开创之功,将同他的三部著作一起载入学术研究的史册。王钟陵教授创立的自成一家的文化一心理批评模式是继西方形形式式批评模式之后又一新的批评模式,并具有后来居上的态势;而且它还因其开放性、包融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对文艺学、历史学、美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新批评模式的覆盖面将日益扩大,在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也  相似文献   

3.
王钟陵教授15年前出版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一书,不久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我们重读此书,仍然惊异于它所论课题之重大,仍然感受到它理论上的深刻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此书以辽阔的视野和恢宏的气势,开创了新颖的文化-心理批评模式,成为新时期文学史研究革新和转型的代表作,具有了理论方法创新并经受时间检验的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王钟陵教授从苏州寄来他的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时,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了它。王先生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大部头的专著,且都引起了震动效应,时下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对王钟陵的名字不仅不会感到陌生,甚至不能不对他表示一  相似文献   

5.
长篇报告文学《台北的忧郁》与诗文集《太阳的葬礼》是王钟陵教授2005年出版的两本创作集。大气、诗性、隽永深邃,是王钟陵教授文学创作的明显特点。古今中西文学的营养交融于王先生的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西方意象派及现代派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糅合,对报告文学、散文、新诗三种文体应如何突破的清楚认识,以及将此种认识在创作中予以成功实践。这些都与作者那学者而兼作家的睿智与才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诸多实际案例证明,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时,辅导员需要转变思政教育的思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文章在课题前期成果《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危机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以T学院为例》的基础上,引入该学院典型的心理危机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探讨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童庆炳,男,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古代文论、文化诗学。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现代诗学问题十讲》《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文学审美的自觉》;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现代心理美学》等。另有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出版。  相似文献   

8.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原始文化,其兴起源于对人类原始思维以及心理结构的研究。在剖析原始文化时主要借用了“万物有灵”、“交感巫术”以及形成这些观念的根本——原始人的“集体无意识”。人类文化的普同性和心理的相通性让这个批评模式在中国原始文化上的运用成为可能。作为中国原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对这一理论的体现足以证明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州大学王锺陵教授以《中国中古诗歌史》、《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文学史新方法论》三部大作在曾被不少人认为保守僵化、理论改革几乎无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本文在回顾文学史研究的历程的同时,将介绍并论述文学史研...  相似文献   

10.
曹禺是我国优秀的戏剧大师,其前期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深刻的主题表达形成了曹禺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文章在肯定其前期创作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作品中现代性形成的时代背景、文化心理、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情境,分析其作品现代性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古代文学史教学转型的大趋势下,王钟陵的《中国中古诗歌史》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是古代文学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转型的重要参照。本文是作者在教学中引入王著理论框架与内容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在揭示晚明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同时,深入地、细致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晚明女性文化和心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文化价值不仅开中国市井小说之先河。而且影响了中国人对文学作品审美对象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庄孔韶先生的专著《银翅——金翅的本土研究续篇》——1920年至1990年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以下称《银翅》,桂冠书局,1996年),被港台出版界誉为“近30年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大型著作之一”。其重要价值即在于:一、作者以敏锐的文化洞悉力,广博……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新方法论》是王钟陵教授运用新方法研究文学史的第三部著作。它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在新理论创建上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又深蕴着作者对中国文学史之生成情况的新沉思。是作者为树立具有理论形态的文学史新观念而做出的又一努力。《文学史新方法论》的超越性、把握问题的深刻性以及可操作性,使它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史著作在撰写方法上所应遵循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的书风靡校园,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我不想简单地将其归之为是对少男少女们隐私的曝光和披露:作为一种校园性文化的研究著作,它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枕边书”——《少女之心》。我是在二者都受读者高度关注的角度上把它们作了一个相似的比较,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少女之心》是本黄色手抄本,当时是我们最早的性知识启蒙读物。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这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走进我视野的时候,不免生出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王吉鹏在鲁迅比较研究领域开垦出一片沃土,在鲁迅与外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同李春林合作的学术著作《鲁迅世界性的探寻——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在鲁迅与中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学术著作《鲁迅民族性的定位——鲁迅与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鲁迅与中国作家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心理逻辑阐释——关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文化理论研究佟立弗·杰姆逊(FredricJameson1934-)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新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近年来,他致力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a...  相似文献   

18.
包罗 《上海教育》2007,(4B):62-62
校长不仅是实干家,而且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探索。校长的事业心应该表现在既能不知疲倦地实干,又能勤奋不息地学习。走上校长岗位之后,我自知功底不深,因此只有用勤奋来弥补。除了认真研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当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领导方略等书籍以外,我还认真地学习了《学习论》《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思维发展心理学》乃至《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学校心理咨询》以及《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教育思想史》等。特别是最近,我带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理去读了有关《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心理学》等作,顿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在此,我再推荐两本书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阐发研究”的框架下,运用西方的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相依为命”的人物关系程式进行分析,探究其文化心理结构。中国文化的一个最有影响的原型就是阴阳互补观念,它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原型心理,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相依为命”程式就是这种原型心理的“复现”和“生成”。  相似文献   

20.
龚斌毕生致力于中国中古文学和思想文化的研究,前期在陶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近十余年研究方向转向《世说新语》,新著《世说新语校释》融合了历史考索和美学阐释的研究方法,成果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