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凡和他打过交道的报道员都说他像个“书生”,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好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个“书生”。从入伍后当文书,到现在当政委,和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还在《半月谈》上高谈阔论过一番哩。大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招数”,要不然,他上任后能把过去年年都跟在人家后头的报道工作摆弄得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所以您可别小看了这“一介书生”。他能把每个报道员的劲头都鼓得足足的,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哪条好线索从身边滑过去跑了,那多对不起咱“书生”政委呀。“书生”自有“书生”的脾气。…  相似文献   

2.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3.
89医院的新闻报道工作如同潍坊的风筝飞得越来越高。如果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是天空飞翔的风筝,那么张修海政委就是风筝上的线。张政委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对报道工作的爱。报道员的“智多星”张修海当政委后,很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他发现报道员整日都忙于跑科室找新闻线索,结果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解决报道员不盲目地跑科室,又掌握基层的新闻线索呢?这个问题在他脑海里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发现每周五的院周会是最好的“新闻线索收集会”。参加院周会的都是各科室的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他们来自基层、对基层的新闻线索最清楚。从此每周…  相似文献   

4.
“小叶,家里有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及时向组织汇报。这是今晚9点钟的火车票,你准备一下,我派车送你……”报道员叶大勇望着主任渐渐远去的背影,忍不住热泪盈眶……去年7月初,新战士叶大勇被政治处主任慧眼识珠,挑选到团报道组担任专职报道员。可他还未来得及品味一下从摸爬滚打的训练场到团机关当报道员的那份喜悦与兴奋,就接连收到了家中三封“父病重,速归”的加急电报。“怎么办?请假回家,自己是新兵,又刚刚调进机关。按条令要求,第一年新兵不能探家;按‘情理’初到新单位,也不应探家”。小叶拿着沉甸甸的三张电报,思前想…  相似文献   

5.
提起武警某部政治处主任王营涛,机关干部都亲切地称他为“三优”主任。究竟“三优”优在哪里,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王主任认为,要想马儿跑得好,就得让马儿吃得饱。去年年底,政治处政工经费紧张,给报道组订报时,只订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4种报纸,主任知道后,立即指示负责订报的干部给报道组补订了《中国青年报》、《新闻与成才》等9种报刊,还购买了多种新闻理论书籍,报道员再也不用为没报看而发愁了。为了让报道员多了解上级精神,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他经常将上级指示精神优先传达给报道员;在下基层检查工作时…  相似文献   

6.
在遥远的西部,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某分部,政治部主任李英民用一腔热情为报道员撑起了一片绿荫,营造了一个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良好环境。1997年,李英民上任该分部政治部主任后,无意间听到了这样一段顺口溜:“采访无车干瞪眼,写稿手指磨出茧,一个电话转半天,急写快发误了点,一年到头空喜欢。”什么意思?他严肃起来。当他通过了解得知,原来分部部队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大多数单位在200公里以外,报道员采访困难。驻地离新闻单位远,一篇稿子在邮寄中快则七八天,慢则十天半月,没等到编辑手中,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报道员没…  相似文献   

7.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8.
146医院政治处主任乔金平,善于给报道员出点子,想点子,定点子,对报道工作倾注了自己一副火热的心肠,报道员亲切地称他──“点子”主任。实点子。报道员(特别年轻报道员)写稿子,由于上稿心切,往往出现一些“艺术”拔高现象。乔金平主任每次把关审稿子,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留情面地把水分拧干。一次报道员小李采写了一篇医院为老区群众服务的稿子,将13人组成的医疗队写成了30人,乔主任在审稿时认真严肃地给以纠正,并十分诚恳地告诫小李:写稿要求真务实,遵守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把文章写得花里胡哨。5年来,146医…  相似文献   

9.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10.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您是风……(散文)杨靖华姜福政委,您瘦了,是我们这些报道员太让您操心了吧。那年,您刚调到咱团当政委时,由于团里的两名报道骨干被上级机关“挖”走,使团队的新闻报道形势一下子跌入低谷。您焦急啊!那天,您和政治处主任谈了很久很久。时隔3日,团报道员培训班便办了起来。您常去培训班看望我们,嘘寒问暖,坐下来一点一点地给我们讲写作门道儿,谈体会、吹线索。培训结束,我们回连队那天,您送我们好远好远……还记得那次您为了圆报道员小杜想到报社学习的梦,利用到军区开上的机会,冒着风雪三顾军区报社。报社领导被您爱才的真…  相似文献   

12.
在武警河南某部机关里,一提起政治处李红雷主任,都说他是个“严”主任,特别是报道组的同志,对他的“严”,更是心感身受,印象颇深。近几年来,在他从严抓报道方针指导下,这个团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使这个报道工作一直后进的单位,彻底打了个翻身仗。然而,李主任的“严”决不是一味地严,严上加严,越严越好,而是严中有理,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严之有理。“严”主任到任后,就给报道员下达了“宁肯不上稿,不搞假报道”的死命令。报道员们想,咱这个团的报道正处在低谷,要想打翻身仗,先得把篇数突击上去,如…  相似文献   

13.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14.
“写稿宁可不上报,也不要搞假报道!”济南军区某团政委彭乃更时常给报道员敲这个“警钟”。彭政委敲“警钟”不是敲敲而已,而是通过敲“警钟”使报道员将压力化作动力,既严肃认真又勤奋热情地搞好报道工作。为了帮助报道员过好“名利关”,他每季度都要结会形势给报道骨干上一次思想修养课,要求报道员不能为图虚名瞎编乱造“新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次,报道员小李听说团里出动800多人,利用大年三十、正月初二两天时间,为驻地安阳钢铁公司抢卸炼钢用煤300余吨的事后,写了篇《煤冻——炼钢厂除夕告急,出动——子弟兵无偿支援…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16.
“向报道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色”、“向报道员汇报线索急”、“解决报道员的实际问题急”——这是某师报道人员给政治部副主任王志强重视抓好报道工作总结的_:大特与,故称他为“三急”副主*。自他上任以来,经他审阅的上h篇稿件,无一篇掺有水分。大、<那说,这应归于“三急”副主任的“慢三步”。慢一步———形成事实再写稿有些报道员在写迎接节日之类的应景稿时,往往节日还差十多天,活动计划安排刚刚列出,稿子就写了出突。报道员说,安排好的活补.巴协部要搞,提前把稿子写好,邮j收辑部,这算不上失实。若是Hg邓天搞完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人当自重     
“文人”在这里指的并不是作家、编辑,也不是记者或一些文化界名人,而指的是某些基层报道员。君不见,有些基层报道员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喜欢自己“吹”自己。某部一报道员刚刚从外单位调来。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显“能耐”,就以他人之名写了一篇自己的“事迹”,把自己的吃苦精神吹得“云山雾罩”。时隔不久,他的这篇自吹文章果真感动编辑被刊用,可他那成才事迹让人看了,真是令人咋舌。单说写他担任报道员两年来,写了230余篇稿子,在各级报刊见稿200篇,就很使人刮目相看。你别说他这么一写,几个领导看了还真在机关引起了一场不大不…  相似文献   

18.
在驻疆某师,提起政治部主任陈作明,都称他是“实心眼”主任。这里撷取的是他务实求真抓报道工作的三件事。抓实“宁可一篇稿子不见报,也不能加水分写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陈主任时常提醒报道员洛守职业道德的警言。一次,战士小张写了篇某连长兄弟般爱兵的通讯。文中说连长每月为战士家写信30多封介绍其成长情况,并为贫困的战士家寄钱接济。陈主任审稿后不大相信。他是个细心认真的人,经了解并非报道中说的那么“突出”,其中的数字也有出入。于是,他严肃地指出了这篇报道中“水分”多的问题,并给小张辩证地分析报道先进人物不能一…  相似文献   

19.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团长荣光是一名地道的军事干部,但他在抓新闻报道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一天,一位报道员写好一篇连长贾化友安心工作立新功的稿子,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擅自把贾连长5次荣立三等功写成8次,团长看到后就问报道员,为什么这样写,这位报道员很随便地说:“这是为了增加稿子的分量。”荣团长一听,当即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把失实处改正后才让他寄往报社。荣团长爱看报纸在全团是出了名的。今年3月份,他发现军区报纸上很少有本单位的稿子,就到宣传股了解近期的上稿情况,发现了刊稿的篇数倒是不少,但都是写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最近收到一位部队基层报道员的来信,信中说他很喜欢搞新闻,也很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记者,可自己以前从没有写过新闻,更没有登过报,眼下又不可能脱产学习,所以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位报道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初学新闻者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