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不良行为有:①不注意听讲②干扰他人上课③故意向老师挑衅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教师有关。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一概归咎于学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1)大部分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人们之间不良行为的相互感染,是一种社会不良心理的“传染性疾病”。不良行为传染,在学校中也有一定的市场。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学生的心理表现,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预防和处置不良行为传染,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良行为传染之所以能够在学校中滋生和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本文意在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学生在不良行为传染中的心理表现。从我多年来所观察到的情况看,学生中的主要心理表现为从众心理,崇名心理、猎奇心理、攀比心理、角色心理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心理障碍 ,是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这种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 ,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严重者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近年来 ,中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的不良行为日趋上升 ,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 ,我们郑重提出这一问题 ,以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差和感情反常。主要有 :(1)激越式。即情绪高涨 ,易激…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攻击型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攻击型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问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又可概括为品德性和情绪性两大类。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属于情绪性问题行为。品德不良型是由不正当的需要(可以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加以分析)所引起。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要,品德不良行为者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隐蔽的方式(如行骗、偷窃),一种是公开的方式(如打人、骂人、殴斗、强抢),但实质是相同的:侵  相似文献   

5.
吉利根(Gilligan)提出女性的道德推理与男性不同,主要表现为关心倾向.这种道德判断存在性别差异的观点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影响广泛.然而,本文从整体规模上的量化研究出发提出疑问,并深入探索吉利根道德判断倾向的基本理论问题,得出结论:道德判断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的观点应该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明 《高教探索》2007,(2):120-122
采用自编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53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其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冲突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与“就业与多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两个类型之间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不良行为大部分放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分类或问题行为分类中进行研究。这种非专门化的研究,要么缩小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即仅指由少数品德低劣学生实施的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要么扩大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将诸如杀人、抢劫及流氓犯罪等行为也囊括于不良行为之中。不良行为与应处以刑罚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不良行为的类型研究应独立进行。不良行为类型的科学研究,必须以它的各项  相似文献   

8.
男女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差异,针对男女性别差异的所有研究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男女两性在语言使用上的诸多差异,是男女性别差异的一种表现,这种差异早在1913年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语言中性别差异的研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26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友谊质量问卷,考察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划分为退缩型、认知型、动力型、完美型4种类型,各占19.5%、21.1%、25.4%和34.0%.(2)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类型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在退缩型上,高中生所占比例高于初中生所占比例;在完美型上,女生所占比例略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不同人际交往能力类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心理问题产生,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疏导,他(她)们就会产生厌学、甚至犯罪等不良行为。导致学生厌学、犯罪等不良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1)严厉、专制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由于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开始走向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了强烈的欲求,自主意识较浓,因此他们对父母的粗暴态度,不但内心十分反感,采取抵抗态度,不认识自身的错误,甚至还…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二年级网络和普通学习环境下学生写作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班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低于普通班;(2)网络班学生的思维独创性优于普通班;(3)网络班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明显优于普通班;(4)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UPI方法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3545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显示:(1)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Ⅰ类学生占15.4%,有待关注并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Ⅱ类学生占44.4%;(2)受测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倾向、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强迫倾向等方面;(3)男、女生在UPI测试结果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自主性发展自陈问卷》,对257名初中生的自主性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主性发展具有独特的年级特点。在自主性发展水平上,初一与初二、初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初一水平好于初二、初三;初二与初三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是自主性发展水平下降最为明显的阶段。到了初三,除自我控制维度继续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维度及总体发展水平不再下降。(2)初中生在自主性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控制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女生水平好于男生。初一学生在自我控制维度上、初二学生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且均表现为女生水平好于男生。初三学生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提起比喻,同学们都知道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其实,比喻除了这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喻。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的形式与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比喻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为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比喻的变体。一、修饰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或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这样的比喻叫修饰喻。例如:(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  相似文献   

15.
综合练习一1填空题 (l)公共关系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原始的、自然的公共关系状态和_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社会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两大类。 (2)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分类时,按照公众对社会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 和边缘公众。 (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渊源流长,它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时期。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5)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_、职工…  相似文献   

16.
地理选择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基本要求是题干和题肢相符合,这既是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制定答案的基本原则。解答地理选择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注意遵循以下四步曲: 一、答题四步曲 (一)明确解题最基本的要求拿到试卷后,不要盲目做题, 首先要明确最基本的要求。一般包括“选择题类型(单选、双选还是多选)、评分要求(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及答卷要求 (如把正确答案填在某答题卡上)”等内容。题型说明对解题有指导作用,这是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7.
师专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师专学生的调查与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而自尊水平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文化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2)师专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3)师专学生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自尊水平标志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近十三年来在国际高等教育和科学领域,有关女性及性别差异议题的研究格局.笔者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1456篇文献,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处理该文献集,识别出该领域的主要概念,进而可视化地呈现这一领域的架构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当前该领域主要有九大研究主题,据此可将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格局划分为四块:(1)学业与生涯选择;(2)身心健康;(3)学术生涯;(4)女性与科学.有关女大学生心理及心理性别差异的议题较为引人注目,而女性与科学议题则更为一般和基本.  相似文献   

19.
男女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其受损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问卷测验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 ,调查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和自尊受损后的应对方式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 .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有他人认同、他人自居、社会性比较、自我外部显现、自我内部确证五类 ,类别及其子类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差异 ;2 .在自尊受损后的应对方式上 ,男女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3 .社会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价值观类型调查表》,对天津地区349名(男生218名,女生1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6种价值观类型在大学生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型、科学型、信仰型、审美型、权力型和经济型。(2)大学生仅在权力型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在其他类型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3)各主导价值观类型的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社会型,科学型、信仰型,其中社会型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