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初中生之友》2011,(Z5):85-88
萧言中在"笨贼一箩筐"系列漫画中,不断开发"笑点"、"奇想",也开发"人性"。他用一种简单、纯粹、恶作剧般的幽默手法让自己和读者都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2.
儿子上三年级了,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词汇,老师让学生每天造两个句子。每天晚饭后,我总会习惯性地拿过儿子的作业本检查。一日,我翻开儿子的作业本,目光一下子被他用"自信"和"开朗"两个词造的句子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3,(21):14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来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量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他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  相似文献   

4.
"无为"与无为教育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呢?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说明:一次,邓小平在某百货商场为孙子买了两打铅笔和两打橡皮,并对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改错的。"实际上,他用铅笔和橡皮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损益"的道理。很多人对老子  相似文献   

5.
陈希 《课外阅读》2012,(11):34-36
"危险的天才恰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泰勒·威尔逊让人们神经紧绷。他精瘦的身材和酷似贾斯汀·比伯的帅气发型,表明他只是个"无害"的孩子,然而他的课外活动却能让人吓出一身冷汗。10岁时,他用药瓶和家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了他平生第一个炸弹。11岁时他开始探索铀并在网上购买钚。14岁时,他成为全球最年轻的核反应堆制造者。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全美"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被称作新闻"巨人",他用"华莱士式提问"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4月8日这一天,他停止了向世界发问。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过去半个世纪里,他的名字一度让骗子和流氓头疼。  相似文献   

7.
一名学生经常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并且言行过激,难以让人接受. 他的作业做得不认真,老师让他重写,他扬言要挖掉老师的眼珠子.在课堂上,看着老师不顺眼,就会骂骂咧咧,影响老师正常的课堂教学.班主任找他做工作,他用"吐唾沫"的方式对班主任的教育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上学的烦恼作者:[法]佩纳克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3月推荐语:"差生"或者坏学生,让老师们烦恼透顶,令父母们痛心疾首,但大人们却不知道,坏学生有着自己的一个世界。本书作者就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他用了一年时间才记住字母A,发明各种恶作剧捉弄  相似文献   

9.
在青春的韶华里,他用自己的文字砌起一座瑰丽的殿堂,让人们通过他的笔端了解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的近300篇习作在全国90多家报刊发表,100多次在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他还获得过"全国校园优秀小作家""全国杰出少年作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快乐是什么?     
<正>快乐是什么?写下这样一个追问,我不由地又看了一眼案头那套"快乐宝贝幼儿情境认知绘本",加拿大绘本大师罗杰·巴克那雪白的胡须以及明朗而睿智的笑容,让这个初秋的午后,蓦然间有了些"快乐"的味道。快乐是什么?相信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定也让这位来自枫叶之国的著名童书作家久久思量,所以,他用了整整十本书的篇幅,来完成这个"快乐"的作业。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与精彩和成功相伴的男人,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时代风潮得文化符号,这是一个平实谦和才华横溢的当代才俊。汪国真一直在风雨兼程中不知疲倦的前行,他用他的精彩和成功演绎了靓丽多姿的美好人生,他用他的真情和汗水浇铸了一件件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珍品,他用他的智慧和才华建造了人们思想前行中放射光芒的灯塔。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潜在的"使用发明"问题出场。"使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的结构或功能在使用领域中的扩大、转换或他用,是技术发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转用发明"和"用途发明"等发明形式。"使用发明"与技术人工物的结构、功能和人的意向性直接关联在一起,"转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结构的他用,而"用途发明"是技术人工物功能的他用。从发明的逻辑看,"使用发明"既是技术发明本身的延续,又是一类技术发明演化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3.
他用执著和智慧,弥合了千百个曾经痛苦的心灵;他以努力和真情捍卫着人的尊严,风里雨里,乔装打扮,风餐露宿,无怨无悔。他用智慧和勇敢换来了一次次的胜利,他用行动告诉百姓什么是一个基层民警所理解的幸福。他就是被人们誉为"打拐英雄"的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流口派出所教导员施华山。  相似文献   

14.
450680019@qq.com问:我的孙子5岁,是个左撇子,干什么都习惯用左手,写字也是如此。听说多用左手有利于开发右脑,不应干预,但是他用左手写字确实让我们有些矛盾。请问,如果阻止他用左手写字,对开发右脑是否有利?我们如何要求他才好?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博览》2013,(8):F0002-F0002
<正>罗树庚是一位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他用思索丈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前行之路,且行且思。课改初期,学习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相关理念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阐述他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奖励犯错学生四颗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他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宽容和尊重。他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触及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产生了自责愧疚的心理和追求向上的力量,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班级工作中,我尝试运用了陶先生的赏识教育,经过实践,我觉得赏识教育比强压式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相似文献   

17.
残忍之爱     
明媚的阳光下,儿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玩沙。造过"楼梯"和"城堡"之后,他用小桶打来了一些水,把沙和水拌在一起,和成了沙泥。然后,我看见,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往嘴边送去。他是想品尝一下"沙粥"的滋味么?我没有阻止他。他伸出舌头,舔了一下沙泥,很快便吐了出来。然后,他扭过  相似文献   

18.
艰难的绽放     
他用那么一点点不经意的友好,让我明白,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先要抬起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暖春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的植树,终于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41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  相似文献   

20.
正重读《老人与海》,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是在参与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写下这首诗的。诗中描绘了一个冰冷、死寂、空旷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孤独、沉静、倔强不屈的"蓑笠翁"。他在沉默,在抗争,在表达他对自己身处的世界的决绝的"不和谐"。他用"静"的方式在面对着这个压迫他、挤兑他的残酷世界。他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