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画诗是艺术融合的典型与艺术接受的产物,它兼有诗、画、书的多重美,又体现着接受者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关系.它是诗人、画家、书家共同创作的结果,并随着文人画创作的高涨而在元代走向兴盛.在对兼有多种艺术身份的题画诗的研究中,考察书家的题画诗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以元初赵孟烦、邓文原、鲜于枢三大书法家为例,通过深入解读其题画诗,发现展现情景意识、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分别是三家始终坚持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源于三家分别以形神兼备、生命底蕴、景物气度为原则的绘画接受模式,并分别与三家各自以中和、韵致、骨力为特点的书法风格相一致.本文拟通过挖掘三家题画诗的诗歌创作模式、绘画接受模式和书法题画的风格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探索题画诗创作中诗人与画家、图画之间的关系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徐志勇 《职业圈》2007,(11X):96-96,95
纵观绘画的发展史,中国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早已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纵观绘画的发展史,中国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早已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最负盛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已驰名中外。他的许多艺术见解、美术论文和教育思想在美术界和艺术理论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0多年以前,吴冠中先生就在西洋绘画民族化的天地中苦苦耕耘着。70年代中期他又同时拿起中国画的笔墨,以寻求更新更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途径。画集《寰宇觅知音——吴冠中90年代作品选》是继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集》之后又一本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5.
正吴冠中(1919—2010)是当代整合中西艺术的大家,他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绘画的一个方向。为纪念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展示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不平凡人生,宣传弘扬吴冠中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庆祝浙江美术馆开馆十周年,浙江美术馆于2019年8月9日至9月8日举办"我负丹青"——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展览分吴冠中油画与墨彩画、速写、师友作品等三部分,展出吴冠中及其家属向浙江美术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国农民不但在田地上耕耘,而且也在艺术领域里发挥着他们的才干。他们在劳作之余,用他们的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想往,通过画笔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艺术画卷。农民的绘画多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创作手法一般源于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编织、戏剧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如戏剧、书法、国画、版画等已较为广泛地渗入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思维。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对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的继承。本文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去分析、梳理传统版画的艺术内涵,最大程度地发掘版画的艺术价值,以期对平面设计的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游三辉     
《文化交流》2011,(6):F0004-F0004
游三辉.张大千再传弟子,1948年生于台湾。10岁学习书法和绘画,师承张大干入室弟子孙云生、孙家勤。精于传统书法、绘画、文字学、摄影,治印、诗词。现任台北大风堂书画研究会会长、安徽大学艺术院客座教授、四川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院士。44次登黄山写生.2003年后定居黄山。数十年来,他沉醉继承.  相似文献   

9.
王艺飞 《职业圈》2009,(34):88-91
<正>中国书画是东方文化艺术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书画家在创作的同时,也在用笔诠释着自己的艺术人生。王福山是一位中国绘画艺术的辛勤耕耘者,在几十年的学艺生涯中,潜心创作,专注痴迷于绘画艺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浙籍中国画家陈家泠的百余件山水巨作:从延安、梁家河到井冈山、太行山,从浑厚华滋的中国水墨画到传统陶瓷绘画等,构建了饱含浪漫主义、大气与美感兼备的笔墨精神,表现了他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服务人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张惠言是乾嘉时期"常州学派"的中坚,他是一位经学家,却同时在词学、散文、骈赋、书法、篆刻等多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他主张词创作要尊词体,崇正声,重比兴,有寄托。读词、说词要做到"义有幽隐,并为指发",直接击中了浙西词派后期创作的流弊。  相似文献   

12.
栗子 《文化交流》2012,(7):37-41
张书旂是一位艺术的革新者,其卓越却短暂的艺术事业横跨中国和美国。他成就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西方绘画的元素重新激发了传统中国画笔法和美学的生命力。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一名从中国来到美国的传达艺术与友好的大使,通过自己的艺术将中国文化之美丽与优雅充分地展现出来,完成了艺术和外交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10,(23):8-8
戴玉春,男,汉族,1953年9月生。湖南隆回县人。毕业于剑桥国际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国家特级书法师。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兼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作品被中国文艺榜--中国当代文艺人物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艺术类评定中心认定为"一级珍贵艺术品"。曾获"书法世界级金奖"、"20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国际金奖"、"中国艺坛名师诸贤精品大典书法金奖"、"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促进祖国统一"千年和平金奖"、"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金奖"、"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最高艺术成就奖-紫荆花金奖"。  相似文献   

14.
云虎 《生态文化》2009,(6):43-43
在画家群中,能书者有之,能画者也有之.而书画全能且达到很高境界者则不多,洪贵明则是这不多之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书法绘画艺术及书画交流活动成果引起了当今书画界、收藏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张恨水的创作与前期相比有了旗帜鲜明的革新,他几乎将社会言情小说中的"言情"部分全部摒除,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抗战文学的创作,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部《八十一梦》。笔者认为,该作品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的讽刺性,本文将从讽刺构思、人物刻画和讽刺语言三方面对《八十一梦》中的讽刺性书写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初秋,丹桂飘香,"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该展览集池长庆书法和国画作品120余件,为其从事书画教育与创作32年来的首次小结与展示。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池长庆最初是个铁饼运动员,后来痴迷的却是绘画。他从大学体育系毕业,如今成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院)副主任。池长庆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充满故事性。体育少年的绘画梦池长庆出生在浙南平阳县,14岁那年成了学校的铁饼运动员。他不但投得  相似文献   

17.
正"出彩——牛晓林彩铅艺术探索创作展暨首届未来杯全国彩铅绘画大赛作品展"6月初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展出。6月10日下午,一场关于"彩铅艺术探索创作"沙龙,让很多美术老师和学习绘画的同学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旅美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牛晓林,从专业画家的角度重新定义彩色铅笔在教学和创作上的意义,为彩铅绘画打  相似文献   

18.
或母子同堂、或夫妻同学、或三代同窗……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在这里,他们无须用语言交流,一切都可以通过绘画传达。提笔墨香映容颜,且蘸胭脂画牡丹,在愉悦的艺术熏陶与体验中,创作出数千幅以国画牡丹、山水、书法等为题材的中国书画作品,落笔生花,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腔诚挚和热情。这就是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宁波开放大学红牡丹学院)。交流社采用以"国花为媒"、中国书画英文国际教学及交流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教授了来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位外籍人士,创造了让外籍人士两小时就可画出牡丹、爱上中国文化的"红牡丹模式"。本刊特邀该社创办人、社长姜红升为读者介绍他和他的外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全州湘山寺有石涛的兰花石刻,和伍纯道所题妙明塔之匾,共显端庄秀逸之美,传神写照之旨,珠联璧合之妙,生态中和之味,形成了不断生长的文本。在这个生态文本中,人与绘画,人与书法,画家与书家,艺术与文化都形成了对生性中和,共生性中和,整生性中和,构成了生态大和,深含着中国传统的儒家与佛家耦合的美韵,凝聚着中华艺术哲学的辩证法理趣,发散出生态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国学者让-保罗·萨特除了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身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在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的身份,就是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萨特的戏剧融入了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也包含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思考和判断,因而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实际事务的介入态度。其戏剧作品具有反映社会境况变化的特点,因而被萨特本人定义为"境遇剧",而剧作中的人物角色也生动地体现了萨特的创作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本文将通过分析萨特主要戏剧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表现形式,探究萨特戏剧创作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