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对女校和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自信水平对比分析,发现女校大学生在自信总分及自信各因子上与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年级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高于低年级女大学生;文史类的女大学生在爱情上的自信显著高于理工类的女大学生。女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全面发展很有利,女校的培养方式为各类院校的女大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女校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自从由经元善办的上海经正女学——中国本土诞生的由中国进步人士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成立以来,我国创办女子学校已有百年的兴衰历程。一提到女校,很多人就会想到这是个培养贤妻良母、贵族淑女的地方。其实不然,办女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进取  相似文献   

3.
对324名女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职业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女生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就业认知是影响女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向前 《当代教育论坛》2005,(13):149-150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办学精神,是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女校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由女校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与发展中,共同创造和不断革新所形成的独特的学校价值观、管理观和思想信仰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教育史上,西学东渐促使了中国女子学校的萌生和发展。民国时期的南京汇文女中是南京第一所女子学校,其女性色的课程设置一直备受关注。在对民国时期南京汇文女中的课程设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借鉴其良好的课设设置经验,来规划当今的女校课程,特别是女校校本课程,从而提高女性的自我认知,提升女性的综合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女的解放,推动了我国近代女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女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引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辉 《陕西教育》2009,(3):126-127
通过对女校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对策,对于探索和实践女性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佳琪 《当代学生》2012,(12):42-43
如果一所学校只招男生或只招女生,那么便会被称为"男校""女校"。在我的心目中,这些学校如同剑桥、哈佛那样高贵和神秘。我非常渴望能进女校读书,成为其中令人羡慕的一员。我梦想中的女校应该是这样的:宁静的晨曦中,校园如诗如画,女生们肩并肩地走着去上课;升旗仪式上,放眼望去都是清一色的、典雅的女校服;校园内,几名  相似文献   

8.
职业女校教育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华 《教育导刊》2001,(11):36-38
职业女校与男女同校的职业学校相比较,最显的特点就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全为清一色的女性。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女性成才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女性人才,办出职业女校的教育特色,是当前职业女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一贯重视对妇女的教育,他曾经身兼长沙女子师范、长沙县立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三所学校的校长而游刃有余。徐特立治理女校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彻底砸烂原来的帮派体系,为女校选用作风正派的领导和教师;二是废除一切封建的限制女学生的不合理校禁,严格考试制度和考勤制度;三是倡导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0.
周南女校是湖南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引领者,推动湖南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湖南近代教育史上重要里程碑。本文从周南女校在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和学风建设上来探究其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志愿者将正式亮相。他们将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将用自信、活泼的精神风貌,传递中国美丽跳动的音符。将用行动展示女校教育给她们带来的特质,说明女校教育的必要性。女校有利于按照女生特点设置专业和实施教育目标,有利于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观点     
《中国德育》2016,(4):5
单一性别教育更能缓解学习焦虑近年来,对于单一性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热点。一些研究表明,单一性别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出众,而且他们更自信,态度也更积极。这项研究对于中学女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由于普通学校用单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女生而言,这是一个压抑的环境。而女校可以围绕女生特点设置特色课程,有利于发挥女生的固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省工科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汇总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学校能力培养提出的建议。问卷分析的结果是工科大学生最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学校培养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师能力、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开设提高综合能力的讲座或课程等提高工科大学生能力的具体措施,旨在对河南省工科大学生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女校历史地位的回顾和现实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女校历史地位的回顾与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华大地上 ,创办女校之风俏然兴起。目前遍布全国的女子职业中专和大学约 1 70 0所 ,省级以上妇联建立的妇女院校 31所。女校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随着新时期女校的建立和发展 ,也同时开始了关于女校社会价值的争论。我们经常面对怀疑。有人说 ,大学校门早已向男女同时敞开 ,办女校岂不是多此一举 ?可见 ,作为妇女教育工作者 ,首先要对女校的价值作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事实上 ,女校的建立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实现学校适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采用自编量表对74602名大学生进行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学习适应和就业自信是大学生学校适应最为困难的两个维度,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其学校适应水平呈现出显著不同,其中大二学生、理学类学生的学校适应需要得到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万东  张红敏 《数学教学》2007,(10):F0002-F0002,1
今年三月下旬,美国著名女校海瑟薇——布朗(简称HB)学校一行23名师生来我校访问,HB学校的一名12年级学生凯瑟琳要在我校做数学研究,她的指导教师是美国数学教育研究员波恩博士,她们研究的课题是《中美数学教育比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权益意识与契约管理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生权益意识的增强 ,大学生权益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权益问题的研究 ,科学界定学生和学校的权利、义务 ,并逐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 ,对于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确保学校的稳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调查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争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针对学校疏离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已有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往往立足于“顾客—服务者”的视角,更多关注大学生对学校教育各项产品和服务等“客观”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关注的问题是其本身的“成长和收获”.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收获的满意度与其成长需要有关,也与学校教育发挥作用的效果有关.本文借鉴需要理论、大学生发展理论和学校影响力理论,利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2014年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成长需要与学校教育影响力”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学生成长基本需要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两者的匹配水平与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的关系,本文发现,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调查可以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要以及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一是为了契合学生社会性成长需要,改善学生与教师、同学、管理者等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为了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提升有效教学实践、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质量水平,并通过它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