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雷萍团队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肿瘤靶向治疗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虽然生物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是提及恶性肿瘤,依然令人"谈癌色变"。癌症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除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预防不到位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问题的关键,许多科学家一直在与癌症作斗争,试图找到一种药或治疗方法来解决癌症问题,为病患造福。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的杨永华研究员就一直潜心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和抗癌药物靶标发现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为分子肿瘤药理,包括肿瘤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靶标发现、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3.
孙文德 《世界发明》1997,(11):26-27
试想,如果癌症能够以类似于糖尿病的方式得到治疗,那么,每日注射一剂人体蛋白质将可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很多医生认为这一希望不大。传统观点认为.患者必须接受治疗,肿瘤必须切除。目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了一种人类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肿瘤的生长。这使上述设想有望成为攻克癌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尽管癌症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很多癌症却是难以治疗的。因此,探索各种有效而实用的治癌方法就成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今天的癌症治疗在基因疗法方面出现了一些亮点,如果假以时日,相信基因疗法将成为癌症治疗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14,(4):95-96
<正>毫无疑问,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健康头顶的一度乌云。由于环境因素,工作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疾病中的头号杀手。1/中西医结合司能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中西医结合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中国比别的国家攻克癌症的希望更大,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中医药。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个体化治疗"。中药讲究"辨症施治",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这和目前癌症的个体化治疗理念非常吻合,二是"综合治疗"。中药一般具有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在癌症治疗中是多兵团作战,比之西医的单兵种作战,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中药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有疗效才被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呼声高涨,人们对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关注日益浓厚。由于中医药在癌症治疗或辅助治疗方面的疗效及其独特理论,再加上近年来科学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正在成为世界抗癌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于癌症的治疗,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疗法等。随着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中药抗癌有了新的突破。常熟市白茆医院肿瘤专科,10多年前就开始对祖国传统医  相似文献   

8.
癌症仍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敌人。不过,近来人类对癌症有了比较新的认识,对癌症的防治也出现了一些突破。新计划与新方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于2005年12月13日宣布启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研究。这个研究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癌症生物基础的认识。反过来也可通过进行新的试验,便于在早期最容易治疗的阶段及时发现癌症并针对癌症最薄弱的部位实施新的治疗方法,最终制定防治癌症的新对策。现在有200多种不同的疾病基本上属于癌症范畴,原因在于分子路径断裂使细胞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二元靶向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利用中子与硼发生反应产生的4He 和7Li 粒子来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该方法与现行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相比,具有靶向性强、杀灭力强、分子尺度及保护正常组织的特点。当前,BNCT 已成为对抗癌症的一项新选择,而且正有望发展成为治癌的一种例行疗法。BNCT包括三大关键技术:中子源与中子束流、含硼化合物药物、患部剂量评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患部剂量评估技术已趋成熟。含硼化合物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代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不仅靶向特异性明显,而且在肿瘤中滞留的时间也大为延长。因此,BNCT 三大关键技术的焦点在于开发一种能安置在医院内、由医生亲自控制的、成本可以接受且安全可靠的中子源装置。老研究堆不具备临床医疗的“亲和性”,一般又达退役年龄,难以成为推广例行治疗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癌症就像一个魔鬼,一直是人类的心头之痛。联合国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有高达1320万人死于癌症。数年来,人类与癌症抗争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却一直没有将其征服。近日,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给了全球癌症患者一线曙光,他们历时10年终于研制出一种治疗癌症的“万能药”,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癌症肿瘤。这项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国际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14,(2):1-1
正事件癌症免疫疗法取得突破,人类的克隆胚胎技术又有新进展,发现最接近地球的"姊妹星"……2013年已经过去,这些全新的科学发现、惊人的技术进步依然激动人心。癌症研究在2013年取得了巨大突破,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今年(2013年),癌症免疫疗法取得了突破,而且前景广阔。到目前为止,这一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的策略只对某些癌症及若干病人有效……但许多癌症专家确信,他们正在目睹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新模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癌症一直是人类的梦魇,攻克癌症也成为无数科学家和医学人士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圣杯"。各种抗癌方法层出不穷,但大多都在癌症强大的防御面前溃不成军。不过,这种情况有望获得改善。据英国《独立报》网站近日报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除了艾滋病之外,恶性肿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是最能令人谈虎色变的疾病了。人们之所以对癌症心怀恐惧,首先是因为它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病情恶化速度快,一俟确诊之后,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次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彻底弄清癌症的发病诱因,阐明病理过程,因而无法对这种神秘的杀手采取有力打击措施。时至今日,关于癌症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  相似文献   

14.
李月 《百科知识》2011,(6):17-19
如果像用疫苗抗御感染性疾病一样来对抗癌症,癌症就有可能被征服。这一设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于2006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批准了使用宫颈癌疫苗,28个国家支持学生和青少年免费接种。  相似文献   

15.
国家科学基金的有效协调能够优化我国有效的科技资源配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三农"领域资助课题的对比,分析当前两基金间的协调机制,并对解决当前协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地下鼠营地下封闭黑暗环境生活,具有长寿和抗癌的特性,是国际抗癌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我国地下鼠物种资源丰富,但有关地下鼠抗癌机理的研究亟待加强.2014年以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振龙教授带领项目团队开展了地下鼠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及其抗癌特性研究,发现了地下鼠低氧适应与抗癌特性的关系,为人类的癌症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脱靶效应     
制药业曾宣称癌症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领域的下一次浪潮,该疗法攻击通过分子分析识别出的特异蛋白。这种方法在去年十二月遭遇挫折,因为欧洲的制药商阿斯利康(AstraZerleca)报告说他们的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Iressa,又名吉非替尼[gefitinib])虽然能够缩小肿瘤,但是并不比一般安慰剂对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更有效。根据这项包括1700位病人的研究,阿斯利康撤销了其在欧洲获取许可的申请。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人类基因组中一些"垃圾DNA"产生的物质与乳腺癌等癌症存在相关性,这项发现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基因组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名为L1的DNA序列会导致生成一些反常产物,而这些产物多见于乳腺癌细胞中。  相似文献   

19.
正癌症,人们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在临床采用的肿瘤放化疗等方法,尽管对癌症治疗起了一定作用,但其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通杀"的缺点和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却不容忽视。所以,开发精准干预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深圳,由国家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蔡志明牵头广东省泌尿生殖系肿瘤  相似文献   

20.
癌症、艾滋病、心脏病都不会致命,人类最有可能的死因是无聊乐观的说法是下个世纪的上半叶,治疗绝大多数癌症的新药将问世。基因疗法可以使癌细胞自杀,疫苗使癌症对下一代来说无关紧要。艾滋病疫苗在25年内将问世,人造心脏也将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