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力量.在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丽娇 《文教资料》2013,(1):170-17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综合历史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从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历史教育价值观、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段艳军 《河南教育》2007,(7):105-105
历史新课标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又提到: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教材的编写也突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依据目标、依托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汤继宏 《考试周刊》2009,(38):169-170
历史学科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它的顺利进行对新课改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历史学科中,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等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实施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夯实基础知识,把握课标,用好教材,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评价方式多元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意容  肖明华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2):125-126,13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历史教学中释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会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在遵循激活、发展和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下,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借助插图,注重知识联系,加强练习;开展合作教学等方面来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传统上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要求备学生和备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2005年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以来,每月组织本区高一、高二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常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调研。现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所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过程,历史学科尤其如此.学生一方面要传承必要的历史知识,从教材、资料中积淀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要生成个性化的历史知识,具备自己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历史观,这便是体验性知识的获得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越来越多的省份的逐渐推行,新课程的高考也日益引起我们的关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历史教材有其优点,但在这样的教材体系下,学生所接受的历史知识会趋于零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认真地掌握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和感受。一、艺术性地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它主要靠历史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三个要素,而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是物理新概念课型的核心。1提出与设计问题的方法1·1挖掘教材设计问题1·1·1把学生认识思想上的困惑转化为问题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1灵动的开发过程--创造性地准备课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体会历史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并实现有效整合,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是新课程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的与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需要技巧性,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趣味性、启发性、时代性、层次性、批判性几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历史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顺利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历史学科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谈以下几点做法。一、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1)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知识的结构、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设计问题,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正大力推进教材和教法改革 ,以体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一年级《世界近现代史》教材 ,从体裁到内容都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就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运用理论知识将“因”与“果”串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即“历史的”思维能力。为此 ,笔者从自身教学工作出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营造历史氛围 ,在历史的演变中培养学生历史哲学思维的能力。对此 ,我们在教学中狠抓每一堂课的开场环节 ,力求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需要技巧性,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趣味性、启发性、时代性、层次性、批判性几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强调“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鲜明地告诉笔者:新课程要突破以学科教材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生活、兴趣,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充满时代气息;要实现学习方式的突破,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作为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