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2.
<正>"以读为本"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等。但是,"以读为本"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读出层次,真正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得法,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主要就以读为本,语文精彩阅读课堂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阅读教学中,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就离不开初读环节的整体感  相似文献   

3.
林泉玉 《教育艺术》2014,(11):22-23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我们接触文本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教学、品读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不管哪类文章,不管什么特点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的品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的时间。因为只有充分的朗读才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画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一、用神奇的眼睛敲开读的大门(看)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读课文,因为读书是理解和学好课文的基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读,凭什么交流;没有读,哪能提出有水平、让人思考的问题;没有  相似文献   

7.
阅读中,无沦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不光悟其情,还要悟其法。也就是说,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注重对课文语文的学习、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感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我们应当捕捉课文的情感,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将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进而以言表情、以声传睛,让浓浓的情意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在读题质疑中知“强” ,孕伏情感。1 教学伊始 ,引导学生弄懂“强”字在题文中的读音及意思 ,并发掘表示“倔强”的近义词———刚强、坚强、顽强等。2 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 ,教师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②小红军在什么情况下“倔强”?“倔强”表现在哪里?他为什么那么“倔强”?结果怎样?3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通过产生疑问、整体感知 ,使学生内心孕伏着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二、在自读自练中找“强” ,积累情感。1 让学生在自读自练中感受小红军的“倔强” ,积累情感。放手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教师对感情朗读的指导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简单化。我们可以看一些教师朗读指…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情入境;通过朗读,那些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我们将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蕴涵于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相似文献   

13.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结合我在教学《一路花香》过程中的感受,浅述了在读的过程中,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品读文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2.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3.精品细读,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一、读中放飞情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新的《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武琼在江苏省无锡市执教了《挑山工》一课,她重视学生主体对课文语言和语境的内心体验、直觉判断,追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心”的参与和“情”的共鸣。她那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引导学生感悟上,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注重朗读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新课标中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语文课本中情感型课文,为我们加强朗读训练提供了内容。读前有一定的训练目的,或为理解文章字词,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读;或为  相似文献   

19.
品味语文,就要“读”,还要多“读”,才能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学生眼到心到手到,能将课文的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内容才能被学生吸收,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不仅使课堂出彩,更是学生言语的表达,心声的表达。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出个性,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寻找乐趣,在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李健 《教师》2011,(19):71-7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读课文、让朗诵贯穿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能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朗读的意境中体悟到语言美,想象美,情感美,“读”是我们语言教学的第一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