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卡纳莱托的辉煌旅程周一兵编译卡纳莱托是18世纪备受青睐的一位名画家,但人们也时常对他产生误解。他的作品之所以备受欢迎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他在作品中既描绘威尼斯这座美丽城市的独特风光,又表现威尼斯在日趋没落中享乐的生活方式。而实际上,作为当时的一位重要...  相似文献   

2.
1980年格雷厄姆·萨瑟兰去世时,世人都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哀悼。但是萨瑟兰在他将近50岁才饮誉全球。直到1952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的比恩纳尔美术馆展出,接着又移至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继续展出,才使他出众的才华闻名国外。最近格雷厄姆·萨瑟兰过去一个时期的作品在伦敦的塔特美术馆展出,人们才发现他早就应该获得国际声望,然而却长期默默无闻。自从威尼斯的展览以后,他的作品在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意大利威尼斯落幕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下称“双年展”)以“百科宫殿”为主题,希望以宫殿的形式展现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百科全书式的一种融合。2013年“双年展”的“国家馆”“主题展”及“平行展”有近百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家作品亮相。除“国家馆”及“主题展”外,“平行展”更是“双年展”重要看点。  相似文献   

4.
应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的邀请,以中央美院副院长、油画家孙为民为团长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一行4人于1997年6月12日至19日赴意大利参加“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造型艺术展览,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中国以官方名义参加展览并派代表团随展尚属首次。6月15日,汇集58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近千件作品的“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在卡斯特勒公园隆重开幕,意大利副总理兼文化部长威勒特洛尼。威尼斯市长及各国来宾、参展艺术家等数千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国代表团被邀在贵宾席就坐,中国…  相似文献   

5.
我去威尼斯,从来不在夏季,不在节日,也不在盛况空前的电影和艺术展览期间。我的威尼斯,属于晚秋时节与冬天,那是旅游淡季的威尼斯,是威尼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威尼斯。威尼斯在直观上是个拥挤的城市,人们对此早已阅知,或多有耳闻,但它总有让人出乎意料之处。我曾五访威尼斯,现在依然向往。原因绝非由于那里的建筑、宫殿、桥梁以及城市整体的辉煌壮美,而是建筑与水、空间、光和色彩的组合令人惊叹不已。我以为,其中的水特别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6.
陈樱 《世界文化》2005,(11):32-33
有一个大神秘,隐藏在威尼斯的繁华里:总有一天,整个威尼斯会沉到亚德里亚海的水底下去,这是它最美丽的结局——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这么说过。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在巴雷斯的小说里,在罗布莱斯的电影里,在朱天文的小说里……我都听见过这样一个声音:“只有威尼斯,能够决定我的命运!”仿佛全世界的恋人们,都在关注威尼斯的未来。同时,仿佛全世界的恋人,都愿意去威尼斯,寻找自己的幸运星座,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座天天都在下沉的城市。“死在威尼斯”,仿佛是一个寓言、一句谶语,使威尼斯这座本来就够神秘的城市变得更加暖昧和扑朔迷离。有一…  相似文献   

7.
水城威尼斯     
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出发,一路东上,穿过景色迷人的威尼托平原,大约离陆地4公里处的亚得里亚海上矗立着一座城市,那便是令世人向往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威尼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纪。当时,为了躲避蛮族的入侵和逃避封建领主的迫害,来自威尼斯农村的逃难者便在离开大陆不远的湖泽荒岛上建造了这座奇妙的城市。威尼斯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她的繁荣。到了中世纪,威尼斯已经发展成为十分强盛的海上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坐落在泻湖的118个小岛上。整座城市矗立海水之中。市…  相似文献   

8.
应意大利罗马省政府邀请.2005年7月27~10月2日,中国当代名油画家姜国芳的《紫禁城系列作品展》在罗马名的威尼斯宫开幕了。这个历时两个多月的画展.共展出《大宴》、《听政》、《宫门》等33幅精选于姜国芳“紫禁城系列”的油画,姜国芳画展期间的罗马城,无论行驶在繁华街道上的公交车,还是拥挤的地铁站里.甚至驰名世界的威尼斯广场上.中国画家姜国芳的中名字及其作品的招贴画随处可见。同时,罗马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也均是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
艺术电影:艰难的商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半年,似乎是中国艺术电影颇为风光的半年:顾长卫导演的处女作《孔雀》柏林开屏,喜获银熊:徐静蕾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贾樟柯期盼8年,终于走出“地下”状态,《世界》高调公映;王小帅的《青红》扬眉威尼斯电影节,得到评委会大奖,借此机会,《青红》在国内提前上映,王小帅作品第一次进入院线。  相似文献   

10.
加德纳美术馆,矗立在离波士顿市中心较远的一条静寂的马路旁。刚走过美术馆一进门的暗处,就闻到了扑鼻的花香。院子和长廊里摆着地中海的花卉,姹紫嫣红,争芳斗艳,有仙客来、风信子、茉莉等等。这座威尼斯式的四层楼美术馆,每间展厅里除展出绘画作品外,还满满地陈设着古色古香的家具,在微弱的自然采光下,散发出一种浓重的异样气氛。这所美术馆是美国收藏家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夫人(1840—1924)于1903年创建的。迷恋欧洲悠久历史的加德纳夫人,让馆里每个角落都显示出自己的特殊喜好,堪称是别具一格的美术馆,她对这个波士顿中的小威尼斯由衷地感到惬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的艺术威尼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威尼斯人的生活逸乐豪华,他们受惠于与东方的活跃的贸易,输入丝绸、宝石、奴隶和异国情调的食品。与东方艺术的密切接触和富于色彩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威尼斯的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曼的《死在威尼斯》邑夫威尼斯在钟声中迎来黎明。当今的文明世界里,它是唯一几乎听不到汽车声音的城市。推开旅店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闪光的水波和成片的红色屋顶。从广场传来的钟声,使人感到惬意。但你为威尼斯陶醉的日子不会超过三天。当你乘坐水上公共汽...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人一辈子都梦想去一趟巴黎,那么巴黎人一辈子都梦想去哪儿?那就是威尼斯。不过去威尼斯得赶快,因为大水正在吞噬这座美丽的水城,再不快去,威尼斯也许就变成一片汪洋了。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的耶稣升天节克雷斯皮收藏,米兰〔意大利〕安东尼奥·卡纳莱托(1697—1768)卡纳莱托的绘画以对建筑物的精确刻画和对明媚的阳光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威尼斯的城市风光,深受18世纪观众的欢迎。《威尼斯的耶稣升天节》这幅画透视准确,细节描写生动,富于...  相似文献   

15.
正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包含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与建筑双年展,分单、双年轮流举行。它们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和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并驾齐驱,备受世界瞩目。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80年首次举行,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6年5月26日开始预展,从2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一直持续至11月27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提香画的头发,就会使人联想到满头浓密金发的妇女。感谢这位艺术大师,他的油画展示了美丽的威尼斯妇女的形象,并使我们了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威尼斯什么颜色的头发最为流行。时装的某些式样要归功于18世纪法国的著名画家安托万·华多。他所画的妇女都是穿着  相似文献   

17.
在伦敦的维多利亚火车站,穿过标明“威尼斯—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入口,一辆锃光闪亮的加快列车停在轨道上,从这里我将开始我的第一段旅程。我曾不止一次在记忆中,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里,在伊恩·弗莱明的《从俄国来的爱》和格雷厄姆·格林的《斯坦布尔列车》里乘坐过这列车。“您的座席在凤凰车厢,先生。”列车副经理一边指引我登上一节装饰华丽、二十年代设计的车厢,一边说。他穿着一身二十年代式样的棕色制服,是位举止庄重的先生。我的座椅垫得又软又厚,前面是一张铺着亚麻布的桌子,上面摆着玻璃器皿、银餐具和免费赠送的香槟酒。其他乘客陆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艾丽卡·曼在替她去世的父亲,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ThomasMann,1875—1955)编辑书信集时,接到一封来自波兰首都华沙的信。写信人乌拉基斯拉夫·莫伊斯(WladyslawMoes,19∞一1986)自称即是托马斯·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中的那个小孩儿,说他那年在威尼斯见到大作家曼时是十一岁,虽然小说把那个叫塔齐奥的小孩儿写成十三岁。  相似文献   

19.
正在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立陶宛国家馆的表演作品《太阳与海洋(码头)》获得了金狮奖最佳国家馆奖。它既是一场布莱希特式的歌剧表演,也是一首无所作为的生态挽歌。悠闲舒适的海滨假日表象之下,是由气候政权操纵的巨大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实质便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变。在人类世背景下,生态困局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太阳与海洋(码头)》便提供了一条以艺术为破局点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摄影艺术创作在"一战"与"二战"期间尤其丰富而多样,艺术家们在图像设计、抽象表达和构图形式上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创新潜能。托马斯·沃尔特收藏的148位艺术家的300多张摄影作品记录了这些创作时刻,现今由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献给公众,展现20世纪20至30年代这一变革时期的现代摄影艺术及我们所处的影像世界。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这些作品的拍摄地及拍摄手法,从摄影历史和起源及摄影材料、技法和传播方面对现代摄影艺术进行了深入探索。不管出自街拍还是工作室,这些先锋摄影作品中透露出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