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主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仅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浅谈课堂中几种手法的运用,相比能够有些效果。1.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语言的特点之一即是它的可唱性,歌曲几乎被每个学生所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歌曲可以安排在导入的环节中,也可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这是较常见的歌曲运用手法。我们在学习我知我家这一框题时,就可以选取《我爱我家》、《我想有个家》等歌曲作为新课的导入。对于学生熟悉的并且会唱的歌曲,可以请同学们齐唱,学生不会唱的歌曲,老师为同学表演唱,  相似文献   

2.
<正>一、传统音乐审美教学的发展现状初中时期是学生品行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重视简单地教授学生歌曲、音符,对音乐课不重视,教学课时较短。老师演唱歌曲,音响反复播放,要求学生做到熟悉即可。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歌曲,只是把唱歌当作学习任务,以会唱为学习目标,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无法感知歌曲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在歌曲演唱技能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中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15~20首,高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30~40首,而且最好要能够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英语歌曲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活动之一,只要针对班级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在歌曲演唱技能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中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15~20首,高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30~40首,而且最好要能够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英语歌曲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活动之一,只要针对班级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歌曲和歌谣,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歌曲和歌谣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说唱英文歌曲和歌谣有明确的规定:一级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唱知识水平相当的英文歌曲或歌谣15至20首,二级目标中则要求会唱30至40首。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歌谣的作用、使用和"创"用三方面浅析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通过实际案例加以阐述。一、歌谣的作用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王渺 《快乐阅读》2012,(33):106
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一直都被称为唱歌课,学生学习一些乐谱知识、简单的器乐知识、会唱一些歌曲,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新课改以后,教师们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新课导入、游戏舞蹈引入课堂等方式,努力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峰 《学子》2014,(8):96-96
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由于传统音乐教学对于乐谱的忽视,因而虽然我们的学生都会唱学过的歌曲,但是真正识谱并能根据乐谱演唱的却没有几个,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在他的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阶段,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学习英语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产生的兴趣程度。英语歌曲具有内容简洁、音律优美、朗朗上口等优点,深受学生的喜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使英语歌曲为教学服务,实现课堂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借用"通感"手法,同样也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实例:在学习《小青蛙找家》一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所设定的教学重点是:1、将歌曲独自"跳跳"唱得短促而有弹性,同时速度也不可以加快。2、随着音乐轻快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找到这一感觉,我拿出了一个学生经常玩的蹦蹦球,学生们立刻  相似文献   

10.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同学再熟悉不过的歌曲,当跟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国歌的时候学生都会一片叹息声,认为这么熟悉每个人都会唱的歌曲还要学。因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奔主题,而是以特别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国歌,以下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教案,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延伸拓展等几部分。通过学习国歌让学生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所用教材为沿海版花城出版社音乐课本七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11.
《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曲由两名美国教师创作于1893年,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歌曲之一。歌词只有一句,却充分表达了亲人、朋友之间的关怀、友爱和最真诚美好的祝愿。这首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唱,但能真正唱准歌曲节奏的却微乎其微。假如不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我在教学时,创设了“生日party”这个情景,以开“生日party”为主线,安排了各个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数学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结果的一种检测,也是考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考试之后,我们往往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试卷讲评课。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想要让这样一群"小大人"紧跟你的教学节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引导渗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富有情趣。一、歌曲音乐教学歌曲教学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例如,在歌曲《雨花石》演唱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都比较喜欢,但初中音乐教材中有的歌曲比较短小,不少教师认为,如果用一节课时间学唱一首小歌曲,感觉没有东西可讲。无论什么样的歌曲,唱歌教学都应该进入三个境界:先要学会唱,再要熟练唱,最后喜欢唱。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且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节奏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在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和"顺序性"音乐教学法的背景下,通过小学低年段人音版五线谱节奏的教学,探索低年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及五线谱节奏识读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看到乐谱时就可以自己会唱这首歌了。  相似文献   

16.
会唱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将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加工和修饰。《音乐课程标准》对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塑造良好的歌曲艺术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就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卢晓华 《课外阅读》2011,(9):250-250
唱歌是人的本能,每个孩子对一些动嘶片插曲、流行歌曲都兴致勃勃甚至烂熟于心,但对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却置若罔闻,鲜有兴趣,为什么?是因为教材上的歌曲不够好听吗?是教师教得不够认真吗?不一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们体验教材歌曲的次数远远少于那些动画片插曲、流行歌曲。唱歌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让音符润化课堂中的每个生命,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歌唱,从而达到唱会、唱好、会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小华 《成才之路》2014,(15):65-65
正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主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一、律动舞蹈表演法儿童心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学习一些舞蹈性很强的歌曲时,便可采用律动舞蹈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时,要让学生感受浓郁的彝族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单元过关"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现将"单元过关"教学法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一、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将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卤素"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课前教师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吴佳卉 《学周刊C版》2014,(1):184-185
正初中音乐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学习歌曲,而且学习歌曲也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上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教师唱,学生跟唱"的基础上,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重视了对学生唱歌的技巧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歌曲本身艺术形式及包含情感的感悟,不能使他们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