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考试作弊是指考试的过程中,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这种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正常教学的主要因素,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诚信的品德,并将其视为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2.
汤小红 《教师》2010,(22):101-102
考试是测度和甄别人的各方面个体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考试作为量才录用的基本标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也随之泛滥。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破坏公平竞争规则,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它养成个体的冒险和侥幸心理,造成畸型人格,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败坏学风,破坏诚信原则,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落空。因此,要从多角度、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防控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3.
考试是测度和甄别人的各方面个体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考试作为量才录用的基本标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也随之泛滥.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破坏公平竞争规则,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它养成个体的冒险和侥幸心理,造成畸型人格,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败坏学风,破坏诚信原则,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落空.因此,要从多角度、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防控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个体社会化早期阶段,父母、家庭、社会等因素都是个体不能选择的社会化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考试诚信的获得抑或缺失发挥重要的甚或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家庭的诚信教育对学生诚信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职业对孩子的诚信态度和表现有统计意义的影响;社会诚信环境是影响中学生考试诚信品行养成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学生考试失信或作弊行为的记录将影响学生个体现在或未来的社会交往,考试作弊者的人际诚信、工作诚信容易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5.
诚信考试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而考试作弊则与这种思想背道而驰,不仅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坚持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作弊原因,探寻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呵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弊被认为是高校“公害”之一,为此高校也采取一系列处罚措施,严厉惩处考试作弊者。但是,这种违反诚信道德的考试作弊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并且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作弊手段趋向现代化、专业化;作弊行为转为公开化、合伙化;作弊层面不断扩大化。考试作弊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代名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也是社会诚信滑坡的表现,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作弊过程存在于考试的各个环节,其手段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因此,从根本上防范和治理大学生作弊行为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考试作弊心理的产生是当代大学生不当处理考试焦虑的结果。高校考试作弊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严重不道德行为,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从考试作弊现象出发探讨大学生诚信品质出现偏差的问题,认真分析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强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引导,要在完善各种机制上下功夫,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及大学生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诚信严重缺失,而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则是它的一个缩影.大学生薄弱的自我意识、虚荣心理与社会外部环境诚信缺失的存在和学校现行制度的缺陷等因素,导致到大学生考试不诚信的行为的发生.高校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积极引导、现行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的改革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等是提高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试作弊行为对社会、对考生本人的负面影响是惨痛的,同时也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考生的考试诚信是杜绝考生作弊的重要途径。考生的考试诚信形成是各个主体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只有通过为考生考试诚信形成的重复博弈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并通过多种形式教育,才能形成考生考试诚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治理考试作弊应当纳入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几乎每次国家级考试都会爆出作弊的丑闻,且愈演愈烈,考试环境十分严峻。考试作弊不仅严重损害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而且破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情节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已经明显地涉嫌犯罪,应当依法制裁。必须加强考试法制建设,从法律制度上净化各类考试作弊赖以生存的土壤,并对现行考试选拔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考试法》。通过法律治理手段有效预防和遏制考试作弊,依法规范国家考试的秩序,促进国家考试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依法治考。  相似文献   

13.
张帆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54-255,250
当今高校考试作弊行为泛滥成风,成为近年来广受校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弊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学风的养成,同时也关系大学生自身的诚信品德问题。本文从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着手,进一步分析探讨作弊行为的心理因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和特点,从学习目的、诚信环境、学生评价体系、就业、考试管理等方面分析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大学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校园诚信考试文化氛围、尝试建立诚信档案等多种形式和措施,以及加快考试立法、进行考试科学研究、规范和创新考试管理等多个方面研究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据4月20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自学考试中,虽然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但仍有201人涉嫌作弊受到取消当科成绩或被停考一至三年等处罚。据了解,今年4月自考的考生在答卷之前,先要签“诚信承诺书”。这是我国自考史上,考生首次正式签订的“诚信  相似文献   

16.
陈雪芬 《中国考试》2007,(11):42-47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教育和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但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生,考试过程中枪替、夹带、贿买、通关节等种种作弊行为也随之产生,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封建统治者采取了立法、行政、司法等种种措施,实行了锁院、弥封、誊录、别头试,以及严厉的法律制裁等制度和措施。现代国家教育考试与古代科举考试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国家教育考试中的各种作弊现象与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现象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的探讨,对现代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考试作弊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试作弊是大学生在校园不诚信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案对高校考试作弊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如何极大程度地削弱作弊意识及杜绝作弊行为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防考试作弊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种考试作弊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考试究竟怎么啦?对考试作弊这一看违诚信原则的行为,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范呢?笔认为美国预防考试作弊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当前高校中诚信教育不完善,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从增强诚信意识、优化诚信环境、健全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刑法管理考试背景下,对大学生诚信考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芜湖市3所本科院校的700名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诚信考试现状良好,能认识诚信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认可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对自身诚实的品质养成的影响。结论:在法制管理、高校及家庭诚信教育、诚信品格的促进下,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诚信素养,考试诚信,具备积极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