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数学教学就是在展示人类永恒的劳动之美、追求之美、精神之美——用数学文化引领数学课堂,诗化数学教学过程,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是数学与诗性的圆融统一,它简约而丰富、灵动而智慧、真实而自然、言虽尽而意无穷.它有疑问、有沉思,有猜想、有想象、有联想,有争议、有惊讶、有笑声,有动感、有韵律,学生收获的是人格的熏陶、素养的发展、智慧的提升,更是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的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之美,数学活动之美,课堂中充满人文的生态之美,教师的智慧之美,学生的快乐学习之美,数学思想方法之美等等.笔者在感受这诸多的数学课堂之美的同时在进一步思考:数学课堂美的根源是什么?最终还是因为数学本身是美的,离开了数学本身的美,数学课堂就是无本之源.所以,数学教学艺术说到底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如何实现用数学之美点燃学生乐学的引线,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享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巧设问题引探究,让课堂凸显理性美;捕捉生成善理答,让课堂折射深邃美;架设支点促思考,让课堂充盈开阔美;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可以看作是由知识性成分和观念性成分构成的.诗性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以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起始课教学的三种不同的引入方式为例:其一,“重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走近文化;其二,锤炼思维,让学生读懂数学、感悟文化;其三,动手实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文化.  相似文献   

5.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遍布灵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学得轻松,无枯燥乏味之感;让智慧充满课堂,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是教育的本真,时代的需求.如何还数学教学以本真的魅力,即在探索中求知、在思考中求智、在品味中求美?如何让智慧之光照亮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呢?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激情、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到互相碰撞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潜能,让所学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水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体会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外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习得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要善于借助述说性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真";借助实践性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之"善";借助趣味性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之"美",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教学应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0.
美是能令人心向往之而主动追求的,教学上的美更能发挥其吸引学生主动追求、积极探索的功效.在数学课堂彰显教学美应该从让学生认识数学外在美、让学生认识数学内在美、让学生认识数学动态美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数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石晓燕 《广西教育》2013,(33):83-83
数学的美是深刻而含蓄的,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流程,让各种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去触碰、去体验数学的内在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得他们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一、节奏之美——美在动静相宜过于缓慢的氛围、过于拖沓的语言、过于散漫的讨论,会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如果课堂上缺少静静地思索空间,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同样容易失控,成为表面喧嚣、实则空洞苍白的"菜市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具有诗性。教学的诗性美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育人之美、教学过程的心灵栖居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内容的素材之美。构建诗性的课堂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正>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数学课堂果真无美感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美,如艺术之美,大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下)"黄金分割"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数学美教学实践.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情境引入师  相似文献   

15.
张宙 《考试周刊》2013,(89):57-58
教师在职业数学教学中应将课本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专业背景相联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数学的应用美,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平蕊 《新教育(海南)》2023,(S2):135-136
数学的浪漫无处不在,在数学课堂中强调美感可以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通过让文化精神融入课堂、让教师用语富有文学色彩、让学生建立主动感知数学之美的意识这三个提升数学课堂美感的途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了数学课堂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演绎教学模式的舞台,好学生成了舞台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观众和听众.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前提;情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关键;美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升华.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它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让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训练手段,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文教师要让朗读成为学生打开绿色生态语文课堂的金钥匙。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听课文录音,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语音之美;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活力之美;读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丰富之美;细读品味佳句,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神韵之美。让我们执掌朗读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