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语文教学,大多数重课文“内容”而轻“形式”,语文课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品读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文内涵等等,极少关注作者怎么写。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就必须重“形式”,关注标点符号、词语、句子、段落、表达方式中的秘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陈革英:上次的教研活动,我们研讨了语文教学关注“语文形式”的重要性。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仅要关注“语文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即不仅要关注“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形式。即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熊伟 《福建教育》2009,(12):29-30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语言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关注语言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不少专家已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巧用图解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言”“意”兼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毕玉林 《考试周刊》2012,(86):15-16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强调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教给学生如何从文本中“回”,即过于关注语言的内容而忘记语言形式。有专家给当下语文教学下结论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以“得意”为主,也就是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相似文献   

7.
贺灵 《教师》2011,(10):71-71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  相似文献   

9.
一、读写结合单元教学理念 周一贯先生在一次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后的评课中说:多数的选手过多地关注课文“写了些什么”,而对课文是“怎么写”的关注不够。特级教师张伟也说,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学应该做“教法——学法——用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2.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的学生书读得不少,见识也很广,可为什么下笔却有千斤重?问题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关注教材的主要内容,这种阅读方式实际上探究的是“写什么”。“写什么”是我们要学习的基础知识,知道“怎么写”则是我们学生要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内容”,而且要重“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语言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使语言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由重“内容”转变为重“形式”呢?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谈一点不成熟的做法。《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就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4.
备课活动,无非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是教的内容,“怎么教”是教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确定“教什么”是备课的关键。特别是语文学科,以语言文化为学习对象。对于任何一篇课文,其优美的语言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不是任何一名语文教师能一眼看穿的。因此,我们语文组的说课活动,始终特别注重“说教材”这一环节。特别是新的教学大纲颁布实施以来,我们逐步改变了以“说教学过程”为主体的传统,“说教材”成为说课活动的主体。一、说教材的艺术美教材的艺术美,就是课文的语言艺术美。主要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是怎么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内容充满童趣,形式清新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文本的细读,使学生言义兼得。  相似文献   

16.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身,不仅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更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语文"就是要淡化文本的内容,重品味文本语言;就是要淡化学习的结果,而聚焦学习方法;就是要淡化教师的精彩,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语文教学理应由关注"写什么"向关注"怎么写"转身。学生从言语内容中得来的东西,只有在言语形式的炉中整理、归纳、熔炼,才能化入心灵,融入骨髓。  相似文献   

18.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需要熟读教材,并注重教学设计的“三性”,让课堂变得鲜活而有“语文味”。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还要关注文本是“怎样写的”。教学设计,需要层层剥开语言的外壳,引领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语言表达的魅力,体现出教师“导”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9.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号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过度发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转向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要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方面上来.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曾提出:“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的确,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做到习得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