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进入我国的"韩剧"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股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韩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成为"韩剧迷".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以电视连续剧、青春演唱会为主导。裹挟着偶像崇拜、装饰新异、举止痴迷、商品走俏等狂涛热浪的“韩流”,席卷而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时尚青年中大为流行“哈韩”一词。“哈佛”转自前些时候的“哈日”。“哈日”原为闽南话,本意是“中太阳毒”,借用于此,更十分形象地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对“韩流”的狂热与痴迷。从80年代中期开始,《嫉妒》《追忆》《英雄神话》等一批经典韩剧涌进了中国电视市场。已经使中国观众着迷。前几年中央2套播出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来中韩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联系日益紧密,继2000年初第一波韩流席卷中国后,2014年韩国影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在中国掀起第二波韩流热风。近期播出的《太阳的后裔》以惊人的速度改写了《来自星星的你》的收视神话。距1993年崔真实的《嫉妒》在中国播出已有23年,韩流来华的方式也逐渐由单纯输出变为合作,而《太阳的后裔》作为首部中韩同步播出的韩剧对中国观众的影响更为突出,特别是对中国青少年一代影响极大。通过研究韩国影视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促使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韩流文化,并从中汲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韩国文化在亚洲有复兴的趋势,以流行文化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也影响着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成长。而影视剧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韩剧凭借其拍摄技术、商业化运作等吸引了大批的中国观众,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我们有必要研究以及深究韩剧热潮对我国青少年成长文化的影响,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为此我们将讨论其多方面的影响。一.韩剧受到青少年喜爱的原因这里所说的韩剧就是在韩国本  相似文献   

5.
从女权主义视角透视当今中国之韩剧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韩国大众文化异军突起,在我国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媒体称其为"韩流"。但对作为"韩流"中重大文化现象的中心—韩国电视剧的研究成果远远落后于当前文化消费的需要。拟从女权主义视角对韩剧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诠释,力求通过女权主义这一视角,解读韩剧成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政府和韩国民众的大力支持下,"韩流"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韩流"不仅带动了韩国国内旅游业,时尚业,消费业的发展,并且对我国广大观众的思想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韩剧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体现了国家软实力的有效展现和传播,使韩国的国家形象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影视"韩流"是中国当代发展第三个十年(1997-2008)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影视文化在我国青少年成长中呈现生态化融合与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影视"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心态、智力、情商教育成长的重要作用,透视其影视教育影响,挖掘其生活认同与内在意义,以期以新的影视平衡构建符合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影视生态.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韩国的影视剧作在全球大众文化市场上成为了“韩流”的中坚力量。由于思想文化上很大程度的相似(比如门第观念、男女等级观念等等),韩国的影视剧作(以下简称“韩剧”)对中国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韩剧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和整体的慢节奏,使得观众群主要限制在女眭当中。她们看韩剧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欣赏和学习她们的妆容和衣着搭配,更是因为能从中得到“情感寄托和生活共鸣等心理契合”。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这一潮流继“日流”“韩流”后在我国引领了新的流行时尚,中国音乐、中国影视、中国时装、中国功夫、中国明星已风靡全国乃至全世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助推了这一潮流,大有赶超“韩流”之势。时下,“中国风”已经成为青年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以及韩国明星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引发了所谓韩流现象。青少年是这一潮流的弄潮儿,也是这股潮流的最大冲击者。作为传承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生力军,青少年受韩流的影响这一现实状况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国内一些学者就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东亚三国在相同的儒学文化背景下,拥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其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阐释与表达。电影是一种产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展演方式之一,中日韩三国文化的多元性就决定了其相互融合与排斥的特质。新近流行的小清新风格电影,中日韩三国具有各自的叙述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叙事模式,其展演的立足点永远是本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复合杂糅。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在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两国始终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发展主线,通过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奠定了东亚文化的基础,对亚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亚洲和平,增强了中韩两国间贸易,为两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飞速发展,但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总是顺差,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分析认为韩国的文化优势,是导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中韩文化的共同点和中国文化的特色,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思想,加大核心价值观建设力度,鼓励文化交流和贸易,借助孔子学院等文化宣传工具,减少中国与韩国贸易逆差,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研究认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对国际货物贸易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货物贸易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树立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商机,国际商机中有文化的观点,才能使中韩两国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两国人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韩国高丽朝辞赋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高丽朝文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结合自身的文化习惯特点,以高昂的兴趣创作了众多汉文辞赋作品,其内容有写景、记事、咏物、抒情、言志,其体式则有唐宋后的律赋及先秦、汉魏六朝的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风格多样而灵活。这既是韩国宝贵的历史文学遗产,又表明中韩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庆典活动是凸显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可以拓展文化空间,彰显文化风格与标记。中韩两国都有民间传统的大型公共庆典仪式,以韩国的宗庙祭礼和中国的公祭黄帝大典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中韩对历史文化的呈递经验,体会韩国对文化遗产“本真性”的态度,借鉴以庆典仪式呈递民族文化遗产的做法,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何慧芳 《教育与考试》2011,(2):43-46,80
韩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新罗时期,确立于高丽958年,在朝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于1894年甲午更张时期被废除,在韩国共存在了936年。科举制度成为韩国封建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韩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丰富了韩国的政治文化,推动了儒学在韩国的传播,并促进了韩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风土、生活习惯等有不少差异。饮食习惯也就多种多样。韩国虽然地域相比中国较小,但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从中国和韩国的饮食生活文化进行比较可以总结中韩两国的一些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韩跨国婚姻增加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韩跨国婚姻持续增长。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其中的原因,包括政治友好、经贸合作增加及交流频繁、文化认同及教育交流增多、韩剧热播的影响、国际婚介所的推动等。此外手续简化及中韩跨国婚姻的成功例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韩跨国婚姻将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婚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韩国的婚俗原本很简单,影响婚俗变化的最大因素是中国儒学的传入并成为国家统治思想.韩国在中国"六礼"的大框架之内对其内容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善和使用.近代以来,由于受到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韩国传统婚俗又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24日是韩中两国建交20周年纪念。20年建交,如同20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20年来,两国关系全面发展:1992年建交初期仅为64亿美元的两国贸易额,到2011年达到2206亿美元,增加了34倍。这一规模比韩国和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贸易总额大得多。每年两国出入境的人数为600万余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两国之间。韩中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进程从1997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到2003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08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直不断提升。韩中两国不仅在双边关系层面,而且在东北亚地区、国际舞台层面都具有其独特性。在此背景下,更需要用长远的眼光,从两国的地缘关系、历史关系、战略关系等角度,进一步审视两国关系,重温韩中建交的必然性,展望两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生肖文化由古老的“图腾”发展而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很快融入于当地的民俗中,也成为今天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传承大同的前提下,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对中韩两国生肖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略作分析。可以发现:韩国稀少甚至没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基本传承于中国,词汇比较贫乏,或是完全来源于汉语;中韩两国各有能代表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动物形象;中韩共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比较接近,词汇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