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乒乓球选手王皓(反手均用直拍横打技术)和韩国乒乓球选手柳承敏(反手以推挡为主)在6场世界大赛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研究,为直拍横打在解决提高直拍反手位的相持能力上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直拍横打的搭配模式合理化、科学化以及相关战术的创新找出解决办法,最终使直拍选手在反手位相持时反手技术体系中诸多单个技术更加合理化并运用以指导训练与比赛实践.  相似文献   

2.
对直板打法的选手来说,反手技术历来是需要加强的重点。直板横打作为最先进的反手进攻手段已经成为每个直板选手必须掌握的技术。关于直板横打的训练标准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通常会把王皓的反手动作当作练习的模型。但这种模仿式的训练只能学习到动作的外表形态,而很难掌握真正的要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握拍的方式就会不同。再加之发力、摩擦的细微动作有所差别,因此要想达到王皓的横拉境界,在短时间内并不现实。这种练习中的困惑在专业选手身上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9,(7):102-103
王皓通过多次世界大赛的历练,终于在横滨世乒赛如愿以偿,获得男单冠军。他最大特点莫过于反手的横打技术。王皓虽是直板,但与世界顶尖横板选手的反手相比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王皓半决赛中与马龙的这场对决为您剖析直板横打的奥妙(图1—18)。  相似文献   

4.
说到用反手接发球,我发现对于中路甚至略偏右的台内球,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手倾向于上前用反手接,而不像原来强调用侧身接? 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横板选手,包括直板横打的选手,反手在台内比较好完成动作,正手接右方短球时离身体距离过远,对球的控制稳定性不够,不像反手离身体相对近一点,就比较好完成动作,手腕的运用也比正手更灵活。所以,反手台内拉的技术目前发展较快,我们的直板横打选手和至少90%的横板选手都掌握了。拥有这种技术后,大家就愿意上前用反手台内拉直接形成  相似文献   

5.
直拍横打技术对广东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马琳对柳承敏的录像分析,发现双方均是直拍快攻型选手,而马琳反手是推挡加横打型,柳承敏反手是推挡加攻球型,马琳的直拍横打优于柳承敏的反手推挡,直拍横打解决了直拍运动员反手攻击力不强的问题,直拍近台快攻打法有强大的生命力。结合广东部分高校体育专业乒乓球班学生与普通系乒乓球班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访谈了广东高校一些乒乓球教师,结果表明,广东高校乒乓球直拍横打的发展比较滞后,应该在乒乓球教学中采取措施开展直拍横打,方能使乒乓球的群众性运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直板选手的优势是手腕的柔软性以及对板形灵活的运用。以前对于直板选手来说,在处理反手位的下旋球时一般会比较困难,多数情况下都要依靠侧身来完成高质量的进攻。通过增加反手海绵套胶的粘贴,直板选手也可以像横板选手一样在反手上手方面得到了增强。在直板横打中加小摩擦,就是横打攻击技术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直拍横打主要解决直拍打法反手位相持能力弱,反手进攻能力差的缺点。王皓是直拍横打的代表人物,在第28届和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皓分别输给了同为直拍单面攻代表人物柳承敏、马琳。对这两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索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对直拍横打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横打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直拍横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直板的缺陷(反手弱点及对付强烈下旋长球能力薄弱),通过近几届世界锦标赛及奥运会的检验,这项技术使直板选手取得了一些成绩。试图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采用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直拍横打和横板反手在近台、中台和远台拉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利用美国艾里尔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 System),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3,(6):112-115
在上期杂志中,我们主要通过反手技术展示了处于进阶阶段的青少年选手的训练方式。由于直板横打的独特性,正反手实力的均衡发展对选手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期我们将出正手技术出发,通过近台、中台和发球技术展现直板训练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2,(4):112-113
在上期杂志中,我们主要谈到了“直改横”之后的正手位技术,本篇我们再说一说反手位。横板的反手技术丰富多彩,即便现在直拍有了反手横打的技术体系,但横板在反手一侧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除了搓球、挑打不如直板灵活,横板在其它技术结构、实际教学及熟练掌握上都不算太困难,否则也不会出现业余体校和专业队中“直横比例”如此失调的局面,因为大家都知道,练横板比练直板更容易出成绩。但是与体校不同的是,业余选手改横板后学习反手技术时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从改握横板之初就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象: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力队员王皓。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与分析横拍选手运用反搓球、切球、发球、挑球等技术十分普遍,如果直拍横打选手也能像横板选手一样自如的运用直板反面进行搓球、切球、发球、挑球等技术,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整个直拍反打的特点来看,对反手位的来球,直  相似文献   

12.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8-59
直板反面横打技术始于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直板正胶快攻打法面临危机,主要是反手位的相持能力弱.在对横板两面弧匿的较量中常常处于下风。以刘国梁为代表的直板正胶快攻率先尝试直板横打并一举成功。之后,中国一大批使用横打技术的直板快攻选手脱颖而出.马林、闫森等优秀运动员都能在比赛中熟练地运用直板横打。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5,(1):8-89
在中国,无论专业选手还是业余球迷中,“直板横打”都是眼下最时髦的技术。那么,直板横打的球板,是否全都要向YE看齐。像那样既轻且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对自身技术风格的判断。要想准确地界定自己的技术风格,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妨简化一下,看看在直板横打的三位代表人物——刘国梁、马林和王皓中,你更像谁?  相似文献   

14.
对横板选手来说。对反手位的长球最便捷的回球方式就是直接用反手起板。尤其是女子选手,反手进攻技术的使用比率非常高,这与她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有关:两面的相持能力强,但是大范围的跑动能力差。  相似文献   

15.
张辉 《乒乓世界》2005,(12):92-92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板选手单纯依靠推挡直接得分的机会越来越小,推挡技术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直板打法的一根软肋。横打技术的出现为直板打法开辟了新的出路,借助横打在抢攻和相持中占据主动成为直板打法新的指导思想。横打技术弥补了反手推挡的缺陷,提高了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依靠手腕的灵活运用,更加灵巧地制造多变的弧线,特别是反手位台内球侧拧可以给对手制造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直板横打这项技术是为进一步发展中国乒乓球传统近台快攻,尽快弥补直板反手弱点而做出的一大技术创新,这项技术的发展,为继续保证我国的传统快攻打法在世界乒乓球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直板横打的运用在直板快攻的侧身抢攻风格,在实践中似乎有它相互矛盾的地方,尤其对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更容易看到这样的问题,例如:有些运动员学习直板横打后,虽然反手不能进攻的缺点有一些弥补,在比赛中也显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愈是直板横打的  相似文献   

17.
李晋 《乒乓世界》2010,(4):102-111
通常,反手台内进攻技术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反手侧拧与反手挑打。反手侧拧技术会带有强烈的旋转,回球线路相对刁钻;反手挑打的回球速度快,比较突然。从实战中分析,反手侧拧技术的使用率更高,因为侧拧技术的稳定性好,摩擦球比较充分,有利于克服来球的旋转,制造更为合理的弧线。其实反手侧拧并不算一项新技术,从早期的科贝尔到孔令辉,对这项技术的运用都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3,(11):56-57
进攻台内短球 高手引拍 对于反手位短球.无论你用什么技术回接——搓球、摆短、上手等——高手引拍都是最重要的前提。直拍横打的选手也不例外。当对方发球或摆短至我方反手位时.首先要高手引拍。也就是说引拍要从比球台高的位置上开始。注意图中王皓出手时的位置和前臂的角度.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四所职业学校乒乓球队共30位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校乒乓球队的学生普遍了解"直拍横打"技术,大部分学生还掌握和基本掌握该项技术,并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该项技术。大部分学生认为"直拍横打"技术对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有较大的影响,有效地加强了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可以在职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6,(11):80-83
在前三板的争夺中,抢先上手是每个选手的主导意识,能够直接占据主动是得分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接发球环节,对短球的处理至关重要,多数选手采用摆短、晃撇等技术来遏制对方的上手,因此如何能够直接进攻台内球成为选手们必须掌握的技术。正手的台内进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应地对于反手的台内进攻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今,反手台内进攻技术有了很多创新,比如反手的台内弹击、反手侧拧以及反手的台内挑打,这些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