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5,(12):15-15
一个身高不足1米5的香港小伙子,三个月前,在全国儿童乒乓球锦标赛力压内地选手,荣登全国男单冠军宝座;过去两年,几乎横扫本地和学校赛事,甚至“超级挑战”比自己年长一倍有余的球员仍面无愧色。这位年纪小小便赢得数十奖项的“巨人杀手”,也是个年年考第一的高材生,他的名字,便是喇沙小学的“乒乓神童”——赵颂熙。  相似文献   

2.
走进佩尔森     
1987年第39届世乒赛前夕,我在《电视周报》(现《中国电视报》)看到一篇介绍瑞典队的文章,其中有一个陌生的名字“佩尔森”,当时佩尔森的名气不如瓦尔德内尔,但是他在欧洲的战绩已经非常显赫,我参加有奖竞猜时,在男单冠军一栏填上了“佩尔森”。 佩尔森在乒乓圈内口碑非常好,据说在瑞典他的名气比老瓦要大,在欧洲有“君子”之称。  相似文献   

3.
眼前这个正大口朵颐比萨的男孩,小眼睛、尖下巴、面容清秀,加上一副圆圆的眼镜,活生生一个哈利·波特。只是他手里拿的不是魔法棒,而是乒乓球拍。 “哈利”今年14岁,在香港最好的中学——喇沙书院读初二。在学校,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虽然不会魔法,但他有自己的绝活,10岁时他就被称作香港的“乒乓神童”,他是香港最年轻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和胡锦涛主席打过乒乓球。 前不久的寒冬腊月,“哈利”来到北京的先农坛体育馆,和北京乒乓球男队一起训练。几天后,他又带上了他的球拍、课本启程飞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 这个香港的“哈利”有着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赵颂熙。  相似文献   

4.
赵晖 《乒乓世界》2001,(8):25-25
1987年第39届世乒赛前夕.我在《电视周报》(现《中国电视报》)看到一篇介绍瑞典队的文章.其中有一个陌生的名字“佩尔森”。当时佩尔森的名气不如瓦尔德内尔.但是他在欧洲的战绩已经非常显赫,我参加有奖竞猜时,在男单冠军一栏填上了“佩尔森”。  相似文献   

5.
聚焦     
《乒乓世界》2014,(7):22-23
6月1日儿童节,乒乓“大叔们”在天津武清体育馆全明星周末活动中,“玩”起了花式乒乓。马琳、佩尔森、郝帅、朱世赫、格林卡、陈卫星等中外名将捉对厮杀,用精湛的球技为球迷带来童真般的欢乐 1马琳凭借忽长忽短的进攻,让“一本正经”的朱世赫难以应对 2郝帅在现场观众的齐呼声中,在远台频频用高球“折磨”格林卡 3/4:削球手陈卫星好不容易将佩尔森扣翻在地,不想佩尔森坐在地上仍能回球得分。  相似文献   

6.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08,(5):2-2
杨洁篪挥拍“共建杯”;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欧洲区预选赛尘埃落定;奥运热身主力惜败性别大战女不敌男;香港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赵颂熙、管梦圆分获男女冠军。  相似文献   

7.
王志新 《乒乓世界》2009,(12):138-139
关于“神童”这个称号的想法:“神童”只是媒体给起的绰号而已,反而听到更多的是“乒乓球神童也就这水平啊”等传闻,中国选手听到的话还会笑话吧?  相似文献   

8.
你选四个选手组成你的“梦之队”,这个组合是你在乒坛生涯中所遇到的最佳球手。 “他们会是郭跃华、江嘉良、佩尔森还有‘苹果’。”你最梦寐以求的是哪一场比赛?  相似文献   

9.
失策打进半决赛后,瑞典利乐队的教练部犯了悉地向中国乒协的翻译小李诉苦:“我们本来已订好了回家的机票,没想到现在却打进了半决赛,这可怎么好!”简直是屠夫名将盖亭与佩尔森的比赛吸引广不少观众。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许绍发也来观战。第一局佩尔森胜出后,第二局盖...  相似文献   

10.
尽管在团体半决赛中丢了两分,使瑞典队无缘走入决赛;尽管在男双的第一轮就遭淘汰,在男单1/8决赛中止步,但佩尔森在很多球迷心中仍然是一名英雄。 去年第45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佩尔森连得两分的一幕,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大阪世乒赛,佩尔森再一次冲着奖牌而来。“我的目标是争取在团体、单打和双打中拿奖牌。但是,世乒赛历来是高手云集,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是瑞典乒乓球选手佩尔森大放异采的一年。4月,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佩尔森的出色表演使得瑞典队蝉联冠军。在男单的比赛中,佩尔森一路过关斩将,首次登上乒坛的最高荣誉宝座。据许多行家预测,佩尔森将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冠军的最有力的争夺者。  相似文献   

12.
早就想写一写佩尔森,但我的同事王可写的一篇《好人佩尔森》,把老佩的友善、随和、亲切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每每提笔,总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索性不提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只聊聊他的近况趣闻。  相似文献   

13.
成京秋 《乒乓世界》2003,(12):22-23
早就想写一写佩尔森,但我的同事王可写的一篇《好人佩尔森》,把老佩的友善、随和、亲切写得淋漓尽致,让我每每提笔,总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索性不提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只聊聊他的近况趣闻。  相似文献   

14.
《新体育》2000,(4)
佩尔森档案 广东读者袁瑗吉问:我非常崇拜瑞典名将佩尔森,能否介绍一下佩尔森的小档案。 春雪答:佩尔森,1966年出生,身高1.86米,瑞典运动员。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正手拉弧圈,抽杀有力,得分率很高。他的  相似文献   

15.
瑞典乒坛好手约尔延·佩尔森是当今世界男子头号选手。去年4月,在日本千叶举行的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佩尔森大出风头,不仅和队友一起蝉联男子团体冠军,而且在男单决赛中,以3:0击败老对手瓦尔德内尔,首次夺取圣·勃莱德杯。据许多行家预测,佩尔森将在今年的巴塞罗  相似文献   

16.
何书锦 《乒乓世界》2003,(12):i004-i004
在当今世界乒坛的高水平赛事中,已经很难觅到瑞典名将佩尔森的风采。他曾经的辉煌绚丽,如今都归于平淡。但是,在我心目中,佩尔森永远是一位英雄。的确,俯仰乒坛数十年,佩尔森一直追求着自己深爱的乒乓球,他得到无数球迷的喜爱、尊敬和崇拜。  相似文献   

17.
名词解释: “神童”:19岁来到尤文图斯队,立即成为球队主力,在23岁之前的五个赛季中,平均每个赛季为球队出场30次,在九十年代末期被誉为“神童”。如今,皮耶罗已经为尤文图斯队效力 14个赛季,30多岁的他已不再被称之为“神童”,但是他出神入化的足球技术依存,他的足球招术依然在球场上显灵。“皮耶罗区域”:在皮耶罗初闯意甲时,经常在大禁区左侧射门得分。虽然角度很小,但是  相似文献   

18.
姚昆 《网球天地》2013,(4):76-77
强大的“造神”系统 想当年,17岁的格拉夫和16岁的萨巴蒂尼崭露头角时曾经被媒体捧为“神童”,此后这个称呼又被用在14岁的卡普里亚蒂、辛吉斯,以及15岁的纳达尔身上。而如今,网坛“神童俱乐部”的门槛和年龄下限正在不断降低,很多十一二岁甚至是不满10岁的儿童,只要刚开始展现出网球天赋,马上就会通过互联网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9.
梁宏达 《乒乓世界》2002,(11):28-28
“抗衡”这个词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很常见。通常是指比赛双方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比赛状态。比方说,瑞典队瓦尔德内尔、佩尔森这一代与中国队“抗衡”了十几年,可是要是说中国足球队以李玮锋、范志毅的后卫线“抗衡”巴西队里瓦尔多、罗纳尔多的锋线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以你那两把刷子,拿什么跟人家“抗衡”。  相似文献   

20.
苏照 《围棋天地》2011,(13):122-123
年长的棋迷一定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棋院主办的“神童杯”(后来改为国家少年队选拔赛)。当时,在棋迷和所有家中有孩子在学围棋的父母眼中,神童杯简直就是能够点石成金的魔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