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学者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得很绝:材料对文章而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显手段,何处设施?”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头痛的恰恰正是材料问题——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随手拈来信手写。究其原因,前者是不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后者是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四个步骤:老师出题一学生写作一老师批阅一老师讲评。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就造成其对写作失去兴趣,谈写色变。他们写起文章来要么严重脱离自我生活,空话套话连篇;要么感到无话可说,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相似文献   

3.
目前,议论文写作教学常用方法一般是:教师出题或提供材料——解题或提出写作要求——学生审题、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样教法,尽管教师费了好大的劲,但学生却往往还是苦思冥想,提炼不出观点或者不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使勉强把文章写出来了,要么观点不明确,要么就是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批改时,翻开一篇篇作文,总是达不到基本要求者居多。讲评时尽管指出了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4.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起来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作文的积累、构思、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还把握不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一些看法。一、作文的积累方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只能放弃。材料不够,捉襟见肘,硬着头皮做下去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倾向: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认识,认为只要让学生背熟几篇范文,考试时以范文获取分数就万事大吉了;学生要么是彻头彻尾地死记照抄范文,要么是为没啥可写而苦恼得咬笔杆子,要么是胡编滥造闹出笑话,等等。这样下去学生写作能力如何能提高,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能养成?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得很绝:材料对文章而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凤尽显手段,何处设施?”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头痛的恰恰正是材料问题———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随手拈来信手写。究其原因,前者是不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后者是不懂得在一大堆生活素材中选择写作材料。为此,笔者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搜集、感受、取舍写作材料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不同的年龄段对生活有不同的感受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说过:“写自己熟悉的事,这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永远是一句正确…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很薄弱,教师上起课来很吃力,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特别是写作课,写起作文更无从下手。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很难,考试的时候,要么不写,要么乱写几句,要么干脆将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摘抄一通.  相似文献   

8.
<正>中考以前,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无从下手,要么认为是在"炒生饭",要么死做题,缺少抓手,感到苦闷没有出路。有的教师认为该教的都教了,只要增加些练习,但在一模二模考试后发现,自己课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考试中还是没有做出。有的教师发现如此多的内容,政治课一周两课时根本来不及。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影响教师们的长期发展和生活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我  相似文献   

9.
IELTS口语考试是IELTS考试中与听力、阅读和写作并列的一项,时间12-15分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引题、CUE卡和话题深入。考试满分9分,不设0.5分,也就是说你的口语考试成绩要么是7分,要么是6分,不会是6.5分。它的部分分数的评分标准如下:(8分罕见,4分则要重考,故只列出5-7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陈吉科 《考试周刊》2011,(75):59-60
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写作这个让学生头痛的问题,我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我发现每个星期的作文课上,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是那么的心不甘情不愿,愁容满面,痛苦不堪。勉强为之的结果,要么是言之无物,味同嚼蜡;要么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要么是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看到这样的习作,我觉得非常悲哀。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作文教学怎么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1.
<正>【技法指南】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写作意向。中考阅卷过程中,立意是决定文章分数高低的关键,是继审题之后影响作文分数的又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千古文章意为高。中考作文只有意高才能文胜,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立意出现误区,要么立意求异,模糊是非界限;要么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要么崇洋媚外,膜拜西方文化;要么  相似文献   

12.
[写作导航] 我们在行路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了一条河,要从河的这边走到河的那边,有什么办法呢?要么有一条船摆渡过去,要么架上一座桥,从桥上通过。我们写文章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要使文章前后连接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这就同样需要“船”或“桥”——过渡。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某些初中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要么依照"天下文章一般抄"原则,拼凑一篇,甚至把佳作删减一番,应付了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洞无物或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4.
田振 《现代语文》2008,(6):94-95
写作是一种“得之于心,形之于手”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思维性、情感性的特点,同时也掺杂复杂的心理因素。由于写作心理出现障碍而导致写作过程刚刚开始就马上终止的情况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对于高中生,主要表现在:作文课上,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有些学生只写出一个题目,或者只写了一个自然段,根本写不出一篇800字左右的符合要求的文章。他们要么是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要么是随意地翻看课外书,要么是在那里苦思冥想,更有甚者,坐在座位上发呆。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使他们的写作过程无法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标以后,作文的分值在考试中增加了。能不能写一篇文理通达,有一定思想意义的文章,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学好了语文。但是,据调查,目前中学生学习语文最害怕的是作文。一到写作课,就感到厌烦,有的甚至逃避作文。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爱上写作课,提高写作水平,我觉得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写作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毕业论文答辩是自学考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自学考生最怕失误的环节。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因所定目标与自己实际能力的差距,不少考生在心理上产生了焦虑、困惑和偏激的不良倾向。致使他们要么急于求成,要么只求过关,表现出或最后一搏,或自我肯定,或依赖教师等各种心态下的偏态行为。为更好地疏导自学考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出了在教学辅导中分解论文写作的压力,在自学考试的管理中激励学员写好毕业论文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它是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感受器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信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现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笔者谈几点看法。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每每“谈文色变”,尤其是后进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感到无话可说。要么就胡编乱造,要么就…  相似文献   

18.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钟祥彬 《现代语文》2010,(9):132-133
一、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愿意写作甚至厌恶写作:二是写作内容上要么空洞宏大,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堆砌演绎文史知识,讲究华丽的文辞。一句话,目前学生作文不是从个人的心灵出发,而是从别人出发,自我缺失,从概念出发,抒别人的情,有生活现象却无鲜活的生活气息、人的气息,故而文章呈现高度模式化。  相似文献   

20.
徐爱平 《现代语文》2010,(11):142-142
现在的中学写作教学是直接指向考试的,作文的课章教学便是强化写作能力的训练,具体表现人多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学生要写出符合教师意图的文章来。这种主流形式的写作教学,笔者姑且命名为主题性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