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中经封建社会,一直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始终存在着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根本对立,这就规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是:(一)阶级斗争是阶级与阶级的对抗和斗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虽然前几年有过热烈的争论,也发表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但是事实上仍有许多有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讨论。例如,仅仅只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基本动力而非唯一动力,依然不能说明如下几个问题:一、剥削阶级的政治活动在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究竟应该如何估价?二、是不是只有被剥削阶级的政治活动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三、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等等。而对这些问题的缺乏研究,其实还是无法真正说明阶级斗争是不是以及如何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同时,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3.
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是有阶级的社会,但不是阶级社会。因为阶级社会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指一种社会制度来说的。这种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阶级对抗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少数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剥削、统治多数被剥削阶级,是一种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奴隶社会、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二年,马克思在总结他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时,深刻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他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了解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直接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阶级分析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阶级问题,民族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对立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证。必须摆脱传统的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的话语.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三《思想政治》二十大关系肖富林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教材第4页)阶级与阶级斗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实体,当剥削阶级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也就是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剥削阶级就不再存在。但...  相似文献   

8.
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问题。能否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事业的成败。在我国,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消灭以后,对阶级斗争又应怎样理解和处理呢?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答复:“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就告诉我们,把握“一定范围”是当今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历史动力这一范畴内涵着根源性、价值性、连续性等规定,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不符合这些规定,它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仍是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应使用阶级斗争“杠杆论”来取代阶级斗争“动力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内涵、外涵、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理论上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并为今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提供可靠的价值原则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新版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是在1978年和198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过渡性教材。经过认真阅读,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大量删节了对奴隶起义、农民战争的过多叙述,注意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用于中学历史教材之中。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认为阶级的斗争、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研究历史上各阶级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讲述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随处存在着各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来,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剩余,而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从而产生了阶级,即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论证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精髓,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将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即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方面的争论,主要有如卞几方面:1.关于什么是职业道德?主要有三种看法。(1) 认为职业道德属于阶级道德范畴,在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职业道德在本质上就是阶级道德,有剥削阶级职业道德,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讲到自己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时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搞清楚我国现阶段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实践问题.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现阶段我国的阶级状况、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作出了正确的论断.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关于目前我国的阶级状况我国目前阶级状况的实际情况是:剥削制度在我国大陆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也消  相似文献   

15.
一如何看待阶级斗争?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对立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就自然想到两者是绝对对立的,似乎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了。认为剥削阶级道德不能批判继承的同志,其一切推论正是基于这个前提;就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可以批判继承的同志,在这个前提面前也只好退避三舍,于是便用“特殊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结果仍然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那么,对立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全面的真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里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搞清楚的。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有一著名的论断,即“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一崭新的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课堂上能否深入浅出地用准确、深刻、生动的语言予以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接受,不但关系到本课教学的成败得失,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观、革命观等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  相似文献   

17.
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问题之一,这一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正确路线的重要理论依据,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作为指导,无产阶级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无法找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之所以如此强大有力,正在于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并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所检验,随着革命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客观真理。如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我国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  相似文献   

19.
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仍将在一个长时期内存在,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讲到现阶段阶级斗争的问题时指出:“现在,还有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社会生活上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伍德认为,高兹、普兰查斯、拉克劳和墨菲虽然理论观点各不相同,但在阶级观上具有共同性,都主张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占中心地位,阶级斗争已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变革只能寄希望于学生、妇女以及新社会运动等。他们属于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范围,与后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从话语理论出发消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理论,将阶级政治转变为话语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