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新《课标》自始至终贯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对新旧《课标》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希望能帮助政治教师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理性地看待高中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高中课标》的内容。与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密切联系,反映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基本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于 2 0 0 3年 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 ,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高中课标》的内容 ,与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密切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课标》)的精神,《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人教版)的作部分作了比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我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已历十年。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在总结实施新课改教学实践基础上研读新版课标,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从2001年起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到2005年全国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执行了新的课程标准,使用了新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此后涌现出许多以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共有3套,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以下分别简称为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教材)。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试验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来年的历程。《历史课程标准》也从2001年的"实验稿"走向2011年的"修订稿"——2011年版课标,并作为正式的定稿,其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历史课程标准》的完善与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高中历史课标》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构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秋季起,北京市在高中一年级推行新课程。物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性质和理念、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全新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场重大改革,他们在改革的背景、目的和理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以下简称高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分别简称《初中课标》和《高中课标》)的基本理念。 1.“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初中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  相似文献   

1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4年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统一课标”)。1997年,经国家特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上海“二期课改”开始起步,历经7年后,《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正式面世(以下简称“上海课标”)。在相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两种高中历史课标基本精神一致,结构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体系、要求等方面也有巨大差别。兹比较其主要异同并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聚焦基础教育日语课程标准,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描述作了文本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课标实验稿》与《课标2011年版》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整体上没有改变;其次,《课标2011年版》的内容描述有充实与完善,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有进步、有与时代同步的发展,并且其关注"学"的这一教育观点更加鲜明。可以认为,从《课标实验稿》至《课标2011年版》,基础教育中的日语教育在教育观念上已经完成了由以往单纯重"教"到更加关注"学"这一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制订实施,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逐渐体现于教改实践中。《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已经正式颁布了。较之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课标》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更加关注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更加关注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是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学习《课标》 ,领会其精神实质 ,对于我们更新观念 ,转变思想 ,改进教学方式 ,开展教研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学习《课标》的点滴体会。1 《课标》主要内容解读1 .1 课程目标 :体现以人为本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课标》是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基本精神和全新的理念制定的。《课标》将生物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并由此提出了生物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 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标准》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标准》和我们熟悉的教学大纲相比从内容、形式到编写的体例上都有较大的变化。《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核心,《标准》的领会与执行是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洪祥 《湖北教育》2007,(11):32-33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本次改革中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标》施行后,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标》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1985年修订的《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85课标》),是一个实施时间长、相对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但在10多年以后,新一轮课程改革迅猛展开,原有的《85课标》首当其冲,受到"可谓数十年来课程转变最剧烈的一次"冲击。本篇主要介绍取代《85课标》的社会学习领域新课纲(以下简称《06课纲》)的产生背景、框架建构、基本定位和能力指标,以便读者对《06课纲》有一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为我国课程改革向综合性、统整性方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一、《06课纲》出台的背景(一)公民教育长期独立设置课程科目早在1952年,台湾在修订初中课程时,对已设置  相似文献   

20.
台湾1985年修订的《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85课标》),是一个实施时间长、相对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但在10多年以后,新一轮课程改革迅猛展开,原有的《85课标》首当其冲,受到“可谓数十年来课程转变最剧烈的一次”冲击。本篇主要介绍取代《85课标》的社会学习领域新课纲(以下简称《06课纲》)的产生背景、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