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流大学带来的卓越无论是带给大学本身还是带给社会与国家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追求一流大学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的理想。发展中国家在争创一流大学发展的道路上会对高深哲学容易淡化或者忽视,在许多关系问题上感觉到棘手或者失策。这样的价值取向带来的是大学与一流大学之间边界的模糊。本文对大学里一些关系问题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探索并试图寻找通往一流大学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理性看待世界一流大学与大学排行榜之间的关系,厘清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点关注发展我国健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诸如过度强调科研可能会导致对教学质量的忽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视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精英主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如何形成中国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全球对大学世界排名的关注促使中国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这条道路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平坦与顺畅,或许我们应该驻足反思一下问题所在。文章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概念及标准的解读,探讨中国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缘由、存在的不足以及建设路径,以期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学创新最根本的是制度创新,它是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主要差距之一制度落后,制度创新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制度创新的实质在解放知识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学生工作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学生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流大学的重要部分。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的学生工作,一流的学生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的凝聚力,提升大学的创造力。一流大学的学生工作研究应该学术化,队伍应该专业化,内容应该标准化,管理应该项目化,环境应该一体化,视野应该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创新与保守--哈佛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佛大学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它根据社会发展环境的变迁而锐意改革和创新,从而确保它在美国乃至世界大学中的领袖地位.但在创新的同时,哈佛大学固守着正确的大学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实施稳妥的创新策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与稳定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它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大学人精神相融合的结晶,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在长期办学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这为它们向更深层次迈进奠定了基础。我国的著名大学只有在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塑造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才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8.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是指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有机整体的世界一流大学分解还原为理想化与抽象化的数字化指标体系,进而以此指引、考察与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方向、进程与质量,甚至将达到数字化指标体系的某些要求异化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的的理念与实践。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割裂了大学的有机整体性,加速了大学的同质化发展,背离了大学的育人使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数字化崇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过度的行政主导、畸形的绩效管理、扭曲的市场逻辑以及走偏的理论研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应厘清与探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内涵,审视与反思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目的,探索与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如此才能走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数字化崇拜的迷途。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大学的各类评价愈演愈热的背景下,应当充分认识大学评价的本质。管锥斯洛森“伟大的美国大学”这一较早而系统的大学评价,可以从本源上认识一流大学评价。缘此,应先对20世纪初该评价的背景进行探讨,而后分析该评价的调查思路与调查内容,继而揭示这一评价中存在的“哈佛标准”。斯洛森的大学评价充斥着对哈佛标准的崇尚:评价其它大学用哈佛数字进行计量、用哈佛做法论证其它大学的做法、较少论述其它大学哪些方面超越了哈佛而较多论述哪些方面没有哈佛好。由此,应当对哈佛标准和一流大学评价进行省思,审视大学评价中的“唯榜首”现象,合理看待已有的大学评价;并总结这一评价的不合理之处,以为建构更加科学客观、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办学特色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办学特色与特色大学、办学优势和传统、大学办学个性、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对它们加以辩证思考,不仅有助于明确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深化办学特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硅谷现象”看我国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硅谷是依托斯坦福大学建立起科技工业园的成功典范。尽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斯坦福大学本身并没有以任何实体的形式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运转。相对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来说 ,我国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所担负的现实角色则是繁重的。它承担了科技成果从研制、开发到高校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产业乃至产业化全过程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揭示大学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比我国大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具体做法 ,阐明我国大学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MOOC(大众化开放在线课程)近几年自北美高等教育界兴起,相继形成了当前最受欢迎的三大MOOC平台:Cousera,Udacity和Edx,并且与一流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包括麻省理工、斯坦福、密歇根等高校。与此同时,MOOC在全球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教育革新运动。我国一些传统高校已经加入MOOC运动,与国外MOOC平台和国内网络运营商开展合作,为合作平台提供MOOC,并且将国外MOOC翻译成中文,满足国内需求。我国的远程教育高校——开放大学面对MOOC运动的来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对策,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我国远程教育高校在开展MOOC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以及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专业,需要积极开展有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斯坦福大学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基于跨界融合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基于“全人”理念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第三,基于内联与外延理念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策略;第四,基于开拓创新理念的“灵魂”型人才培养氛围。以斯坦福大学为鉴,未来可从创新跨界融合机制、积蓄人才培养源动力和强化“项目依托”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术民主管理系统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逐渐健全和完善的.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民主管理系统是大学学术政策的咨询和决策机构,由各级各类委员会构成,其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运作程序规范、教师权力有保障,对斯坦福大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大学应提高对学术民主管理的认识,扩大参与民主管理的教师范围,明确职责范围,完善组织章程.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活动可能会对大学传统使命产生潜在的影响。为平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引发的承诺冲突和利益冲突,斯坦福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限制教师参与学术创业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审核和管理程序;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学术创业流程等。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我国大学应重构观念,克服学术研究和学术创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论;设置学术创业活动的边界,在边界内提供支撑;建立规范化的冲突披露与管理机制,实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学习危机",大量的教育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教育质量提升,学业指导作为大学教育质量的保证理应受到重视。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和制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学业指导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其学业指导体系立足大学新生,以学生手册为平台,以课程指导为核心,以个性化、多元化为特征,贯穿本科教育。研究斯坦福大学学业指导模式为其本科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从不同角度为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念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发展历程表明:在竞争中与对手共存发展、基础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紧跟社会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合作团队等发展策略,对UCSF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五所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发展:实证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证分析的视角,从定量到定性,对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5所研究型理工科大学最新的学科发展状况及战略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凝练出美国研究型理工科大学学科发展的特性:学科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及培育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以进一步促进学科优势的发展。这对当前我国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发展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forma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rules, roots, and rou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anges in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of two universities and two schools within these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of Oslo and Stanford University. We focus on role differentiation, rule formation, and resource seeking structures and describe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along these dimensions. We find that both these universities travel similar routes involving greater role differentiation, rule formation, and resource seeking activities. Both universities more explicitly function as organizational actors influenced by a global environment that favors the more socially embedded and the more managed university. However, we also find persistent differences in how these universities respond 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that reflect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roots of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 tradition of professorial self-govern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Oslo, for example, fosters greater resistance to the managed university ideal. The latter emerges earlier and develops to a greater degre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We conclude that university routes are influenced both by common (now globalized) rules of the game and by their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roots. We use ideas from the neo-institutional and path dependency perspectives to make sense of both growing commonalities and persistent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20.
选取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作为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典型进行剖析,分析其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来源;建立完善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聘请优秀师资,加强既有师资的培训;开展多样的创业教育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