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杰 《青年记者》2012,(9):9-10
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 几年前与朋友见面,聊起工作,大多会这样说:“哦……风险管理,做什么呢?”如果不做解释或者解释得不多,他们大多会把我的工作归结为两种可能:一种是做保险业务,一种是做风险投资.还有的人会直接问我:最近买啥股票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一、问与答问:什么饼不能吃? 答:铁饼。问:什么伞不能打? 答:降落伞。问:什么马不能骑? 答:鞍马。问:什么球不能拍? 答:铅球。问:什么门永远关不上? 答:球门。问:什么枪能把人打跑却不能把人打死? 答:发令枪。问:什么叫“评论”? 答:没话找话。前面的问与答,是抄来的。最后一个问与答,是本人杜撰的。把报纸的“眼睛”和“旗帜”——评论说成是没话找话,话是说得“损”了点儿,但冷静想想,我们写的(准确点说是笔者自己写的)大多数评  相似文献   

3.
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一位记在山东团一个小组听代表讨论结束后返回住处,途中不少人在讨论晚饭后做什么。有人问威海市市长吴隆江,他说要去西单夜市看看。晚餐时,这位记问吴隆江:“晚上你去买啥?”吴隆江回答说:“不买什么,因为威海第三产业发展太慢,想抽‘两会’的这个空到北京取经。”听市长这么一说,这位记马上意识到这背后有新闻,于是就说:“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4.
四、文章是别人的好? 1988年台湾有项“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不买书”。另外一项调查则说:“有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不曾考虑到送书。”前者“百分之六十五不买书”,与学校教育制度有关,升学主义致使书店采取以补习参考书为主干的经营方式,正是多年的痼  相似文献   

5.
<正> 近些年来,“内容管理”受到业内同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IT厂商也趁势把它炒得纷纷扬扬,各种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专业名词满天飞。本次讲座将结合新闻媒体的实际,着重讲一讲:究竞什么是“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系统”到底能干些什么?它与我们已建和正在建的信息系统又有什么关系?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报道的疏导功能?即宣传思想观点、传播文化知识、表达舆论倾向、指导实际工作等等.也就是列宁说的“说服人民”和毛泽东说的“教育人民认识真理”的功能.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人们,引导人们为实现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要看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常常可以听到“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究竟买书、卖书难不难,难在何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两难”的认识先说'买书难'.哪些书'买书难'?用纸量达全部图书一半多一点的中小学课本、大专教材买书难不难?不难.因为教材实守州设J供应,国家明确要求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就是说,供应量是根据需要量确定的,各地都按照指令性计划办事,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冬时节。上海。深夜。 夜色之中,一队队从商店排到马路上的长队引起了人们注意。买什么?已不多见的排队购买风令人好奇。“买表!”更离奇了。手表,近几年铺天盖地,电子表、机械表、进口表、组装表,为什  相似文献   

9.
她是谁?是南和县东南张乡后高村的农民,叫王素金。说起邻居们唤她买柴油,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3月的一天,年已50的王素金提着一只天蓝色塑料桶,来到村委会门口排队买挂钩柴油。乡亲们见她也来买油,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她那口子当着咱县三思乡的党委书记,好歹弄桶油就够了,还排队买这点油?”有的冲着她说:“书记家的,还跟俺们争这三斤五斤的油?”王素金说:“俺种地也指着这点油呢。”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闻学里有一个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规范化的例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已经为新闻界所公认了.但是在中国,现在偏有人提出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另外的定义,说“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何以见得,他举了许多例子,如;某县的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不发,而同时却有用公家的钱去买漂亮的进口小轿车回来让领导摆  相似文献   

11.
将近2000万台计算机被大大小小的“僵尸网络”所控制或控制过,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代表只要有钱,就能在网络上“买凶杀人”,雇黑客、买“肉机”,以百万级僵尸计算机的规模行犯罪之实。  相似文献   

12.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3.
西方记者为了抢得“独家新闻”,那是什么绝招都使得出的,有时甚至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为了获得一个名人的隐私轶闻,可以十万十万美元地花钱去买。为了抢发新闻稿,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两家报纸都派出了最能干的记者前去采访。通过“九国公约”的那一天,两报记者都得到了公约的全文。这算什么“独家新闻”?独家就得独二无二!想办法争取在对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组名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的报道,列举了一些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比如“伊朗人恨死美国人”“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等。对于这些误读,《国际先驱导报》评价说: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5.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山西档案》1998,(4):41
三毛导语:学电脑,是为了用电脑;用电脑,就得有电脑;有电脑,还得有人会用.然而,人才从哪儿来,电脑从哪儿来? 买电脑要有钱,学电脑也要有钱,钱从哪儿来?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戏曲体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悲剧、喜剧,文戏、武戏,大戏、小戏,折子戏、连台戏,这些从不同角度分类的丰富多彩的体裁。但是,人们通常说的戏曲体裁,一般指的是悲剧、喜剧等按戏曲内容划分出的不相同的体裁。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喜剧?历来的艺术家、理论家论述颇多。我觉得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概括得精辟,他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出版社集“文学、艺术、生活、体育、娱乐”之大成的“五角丛书”,广闻博录、价廉物美,深受读者欢迎。为了孩子,我也有选择地买了几种。忽一日,小儿擎着“五角丛书精选本”之一的《80年代世界之最》,抱怨说:“爸爸,您买的什么破书,连牛皮都不会吹,害我出洋相。”我忙问怎么回事?小儿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用“心灵之窗”来形容人的眼睛,确实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从眼睛开始的。做书的人会把书籍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的“心灵之窗”是什么呢?笔者想应该是“内容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吧!人们想要了解一本书,首先就是从提要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一位老记从山东出差回来,颇有感触地说发现了大新闻,胶东的农民都用电脑做生意了,这很值得我们当地农民学习。还表示如果这事发生在本市准能凭此拿个新闻奖什么的。但其实早在一年前名果菜之乡乐亭的菜农就使用电脑做买卖“买全国、卖全国”了。当这位老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十分惭愧,大叹自己真的“落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