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新型国际分工背景下,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引人注目,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之一。从技术含量视角出发,并结合传统的TC指数、RCA指数对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做多层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十年来几乎没有提升趋势,技术含量低是其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我国应重视生产者服务贸易"质"的发展,优化生产者服务贸易技术结构,提升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的国际分工背景下,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引人注目,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成为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之一。本文从技术含量视角出发,并结合传统的TC指数、RCA指数对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做多层次的分析, 研究发现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十年来几乎没有提升趋势,技术含量低是其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该重视生产者服务贸易“质”的发展,优化生产者服务贸易技术结构,提升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贸易在取得“爆炸式增长奇迹”成就的同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对滞后,则是中国外贸发展备受诟病的焦点.提高制成品出口质量和档次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自然成为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基于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存在内在“质的规定性”,换言之,二者之间具有“互动提升”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利用中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在位优势及提升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契机,以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实现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注重“质”的提升,从而发挥其在促进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金波  郭青俊  冯达 《未来与发展》2012,(1):68-72,90
本文基于1998-2009年的人造板进出口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标衡量了中国主要人造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的总体趋势,但产业内部存在发展不平衡。中国人造板产业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的资源,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进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提升出口竞争力,保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由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的关键点是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由此,立足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首先从技术影响层面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的作用机制。基于2006—2013年15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力;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呈现"U"型曲线;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间接说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研究结论为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提供新思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何林  刘惠 《软科学》2014,(4):11-14,20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向视角,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四类,然后利用中国20002010年的UNCTAD数据,测算四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再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七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四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能提升技术能力弱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戴翔 《科研管理》2014,35(6):108-114
本文采用最新测度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方法,并据此实证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从总体层面来看,提高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效率水平提升;(2)从服务贸易分部门来看,新兴服务贸易领域进口技术复杂度变化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水平的影响,要强于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进口技术复杂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3)从制造业分部门来看,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效率水平的影响,要甚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提升制造业效率水平,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不能脱离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格局和全球分工体系。因此,进一步利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契机,努力提升我国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2002—2010年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了中国当前创意产品贸易出口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认为,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样本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持续下降.这与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出口结构有关.中国应高度重视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增加科研投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各种文化因素的融合,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突飞猛进,已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是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服务贸易还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瓶颈。如何在未来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提高我国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利用进出口额增速、行业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开放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利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据,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储备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正相关,货物贸易额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无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竞争力负相关,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保险进口对发达国家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运输通讯进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商务服务进口对发展中国家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杜薇 《科技广场》2012,(6):217-220
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大势已去,但其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各国,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着调整和恢复,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干扰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采取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旨在对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诸如政府扶持、技术升级、创立品牌和成熟应对欧美贸易救济措施的解决对策,以此展望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经济与产业发展能力、政策支撑能力、技术资源与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人才资源能力、运营和管理能力七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较为接近,但在各项竞争分力上互有优劣。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碳密集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测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各产业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0%,完成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一半以上。碳排放量较高的6类产业累计碳泄漏量占欧盟对中国碳泄漏总量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碳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出口量大,但已经不具有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其他非金属矿物等产业虽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却属于新兴技术产业亟需的稀缺资源,应对其出口规模加以限制。产业调整的同时,也需积极应对碳泄漏背景下的相关贸易壁垒,为碳密集型产业出口战略转型获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优势矿产资源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和特征,识别中国在产业链各阶段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潜在问题,本文以钨为例,选取了2009—2018年Uncomtrade商品名称中含钨关键词的钨矿和钨精矿、钨酸盐、钨铁合金和钨制品四大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构建了国家(地区)间贸易网络,从贸易额、产业集中度类型等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钨产品国际贸易的整体格局和演化趋势,并根据C8寡占成员的演化情况选取了稳居寡占名单的国家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对其寡占优势、中介控制优势、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钨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少数国家掌握着极大的贸易量的现象;中国具有贸易中介控制力竞争优势的是钨矿,而具有寡占竞争优势的主要是中下游产品,且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倒U型特征,同时中国具有出口分散渠道方面较好的优势以及中介控制能力的劣势。中国想要实现与自身资源禀赋和加工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仍需要基于现有寡占竞争力,在精细化产品加工、中介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各环节竞争优势横纵向对比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量化分析钨产业链不同环节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英基 《科研管理》2019,40(6):144-152
基于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竞争的视角,在对制度环境、知识资本及其交互作用推动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全国制造业行业2001-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度环境、知识资本及其交互项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除经济开放度对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复杂度提升作用不显著外,制度环境、知识资本显著影响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制度环境能够正向调节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为此,将制度环境、知识资本等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粮食进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开放的全球粮食贸易系统中,贸易格局与贸易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准确评判中国粮食贸易结构的安全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净贸易量计算法、香农熵指数法对中国1987—2016年主要粮食(玉米、小麦、稻米、大豆)的进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和贸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2008年之前,小麦、大豆以进口为主,玉米、稻米以出口为主,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后皆表现为入超特征。②小麦主要进口国(美、加、澳)较为稳定,大豆、玉米、稻米主要进口国变化较大。③粮食进出口结构安全水平存在差异,总体贸易结构安全程度得到提高。④“反向抑制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反比,“协同增长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正比,粮食贸易伙伴进出口比例与其对本国贸易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度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揭示了1987—2016年间中国4种粮食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了粮食贸易结构演变的动态特征,丰富了对中国粮食贸易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