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试点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2-12
北京: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2万补贴 日前,《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科技部论证,据此,北京市计划2012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累计达3万辆。其中包括纯电动车230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7000辆。在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方面,北京市将按照电池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区的私人汽车拥有量正在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6年-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Eviews10建立了回归模型,研究了洛阳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指导作用,需要对政策影响深入研究。从私人消费者决策角度出发,基于Bass模型系统引入政策因素后可得到较高预测精度的修正模型,用于分析我国政策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发现,潜在采用者对其与传统汽车成本权衡较在乎,单位公共充电站可以影响约211人;我国现行政策使2013—2030年累计推广量增加5倍多;且对不同油价环境适应性良好。相关研究方法可为以后政策制定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客运交通碳减排技术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市客运交通碳减排核算模型。采用带有情景分析的核算模型分析车辆和燃料改善的技术政策对于北京市客运交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执行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这两种技术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排放量。虽然提高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政策在短期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但长期来看不如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减排作用明显。最后,对北京公交集团实现有效的碳减排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政策与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异质性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理配置,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异质性市场比较的视角,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了供需双侧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培育激励效应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异质性市场由于形成原因和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潜力,呈现交替发展的态势;供需双侧政策对于三类异质性市场的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并且需求侧相比供给侧政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的激励效果随着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异质性市场规模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实施效果的市场异质性性和规模差异性,有针对地实施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呼和浩特市2012年不同车型、不同燃料类型、不同排放标准的载客和载货车辆保有量及相应的CO、HC、NOX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笔者的分析将对"十二五"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城市空气质量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为呼和浩特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及尾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将分别达到9 663×108元、417×108元和1 527×104人.  相似文献   

8.
GM(1,1)模型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本文根据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建立了基于GM(1,1)模型的北京市GDP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数据的检验得知,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较好的预测北京市GDP情况。因此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市未来三年的GDP进行预测,进而为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勇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99-100
微型汽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百姓汽车”,它的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了我国微型汽车行业的市场特征及其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多修路就能改善交通?不,当我们不断增加新的道路时,我们可能正在让司机们更晚地到达目的地!我国已经进入私人汽车时代,现在的许多中国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车。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因车辆的快速增长而显得滞后,许多城市中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而城市的管理者在面对交通拥堵时,最常采用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多修路,从常识上说,道路越多,街道越宽阔,车辆堵塞的情况就会越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主城区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家车出行方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巨大,如何促使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是城市实现绿色交通和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济南市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私家车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并应用Heckman两步估计法计量模型,研究了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私家车日常出行年碳排放量的平均值为2.22t,空间分布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差异化格局,个体分布则符合60/20的量化分布;②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建成环境因素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和职住距离的缩短虽然有助于降低私家车出行概率,但对私家车碳排放的减少并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居住地人口密度、完善商服设施供给、促进周边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则可有效降低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资源科学》2019,41(4):681-688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庄焰  吕杰  曾松 《中国科技信息》2007,(5):212-213,210
通过对深圳居民收入与购买汽车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人均小汽车拥有率进行研究,得出深圳居民的收入与小汽车拥有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深圳目前户籍人口人均小汽车拥有率为18.74%,当家庭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时,小汽车拥有率基本达到一户一车,并且处于稳定状态。小汽车拥有率对城市交通政策制定和宏观交通规划给予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进入中国普通大众的家庭,它给人们带来舒适享受和地位提升,但是汽车偷盗事件的频繁发生成为车主尤为关注的问题。利用单片机技术采用GSM模块实现了一个车栽无线防盗报警系统。由车载震动传感器采集警情信号,系统在有警情发生的时候通过单片机控制GSM模块把被盗信息发送到车主手机,实现汽车防盗,该系统具有网络覆盖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小型纯电动汽车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提出小型纯电动汽车公众使用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论模型。以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为背景,通过问卷方式采集248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和感知风险是决定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的关键因素;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帮权 《大众科技》2014,(10):89-92
近年来,随着轿车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轿车上的电气设备也愈来愈多。轿车上的传感器少至几十个,多至一百多个,豪车上甚至装有几百个传感器。单单一辆车上的温度传感器可能就有四至十个之多。文章从类型、位置与用途、故障分析以及故障检测案例四方面对轿车上常见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汽车数量导致道路拥挤的问题,本文开发设计一种新型陆空两用的飞行车,实现陆地上能像汽车一样行驶,当道路拥堵时,可以垂直起降到畅通路段的基本功能,有效解决因道路堵塞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这是一种基于自主巡航系统开发的三轴飞行车,本文主要论述了飞行车的初步设计与建模,包括对飞行车各部件进行初步设计、飞行车各部件的建模。  相似文献   

18.
缪小明  赵静 《科研管理》2014,35(10):101-106
为了解决传统内燃机汽车引起的各种问题,汽车制造商纷纷致力于更加清洁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了多种发动机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产业不同技术轨道之间的竞争,并运用1995-2010年期间的专利数据,同时对比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专利数据,分析了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创新战略。结果显示: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专利呈现出多样化组合的态势,其战略定位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the cruise control problem of high-speed trains’ movements is investigated. Both cases of a single high-speed train and multiple high-speed trains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Different with most existing studies where the centralized control or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methods are adopted based on a single point mass model of the train, in this paper, a distributed control mechanism is proposed by virtue of the graph theory, and the high-speed train’s model is built as a cascade of point masses connected by flexible couplers. For a single high-speed train, the neighboring cars interact through the coupling force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connected topological graph by regarding each car as a node. Besides, the spe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cars is considered to be described by another directed topological graph. A distributed control strategy is then developed, with which all the cars of a train track a desired speed asymptotically and the neighboring cars keep a safety distance from each other. For the multiple high-speed trains running on a railway line, the in-train force interaction topology and the spe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opology of all the trains are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of a single train. A new cluster consensus technique is developed, by which a distributed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Under the control law, the trains can track the desired speeds asymptotically, the headway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train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cars of a train can be kept in appropriate ranges. Finally,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btained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推焦车和熄焦车行走轨道接头危害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整治办法,以达到推焦车、熄焦车的安全、平稳不间断运行及提高推、熄焦车上控制电器件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