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疯狂的打赌     
你会为一句"你不够男子汉气概"的玩笑话跟人打赌吗?而且这个"赌注"还"挺大",赌的是抢劫。本案的主人公小张,就是因为这样一句激将的话而与他人进行了一次荒唐的打赌,进而实施了抢夺行为。结果可想而知,小张被当场抓获,后被法院判为抢夺罪,这着实可笑又可悲。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颁布以来,第267条第2款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作者在梳理相关学说观点的基础上,立足犯罪体系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凶器"应当以可以产生足以使被害人产生畏惧心理为标志,"携带"应具有随时使用凶器的可能性,并根据主客观情况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对"携带凶器抢夺"进行了详解。另外,"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不应以数额较大为要件。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堪称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佳品。然而,美玉微瑕,其中有几道试题值得商榷。一、第12题答案唯一性不强(原题略)【笔者拙见】这道试题所给的答案D是正确的,问题出在选项A上。A选项中,"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将这句话补全,就是"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的耗材消耗量"。显然,这正是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择哪一种的决定性因素。将A项与D项做一比较,D项中"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的结论,正是基于对"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的耗材消耗量"的进一步思考。从题干的选择指向("如果不考虑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2012年安徽高考题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部分选取了桐城派作家刘大櫆的《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文章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后面设计了三道考题,其中有一道题考查文言虚词"以"、"则"、"于"、"为"的意义和用法,参考答案是A选项,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分组实验"杠杆平衡"、"测量",学生在实验中都动手作过多次.为了考核学生对这两实验的掌握情况和操作的技能,我设计了<测不等臂杠杆的阻力>的这道考题.考题要求学生利用"测量"、"杠杆平衡"的原理去反推解这道考题.  相似文献   

7.
选择题     
客观题审题干要找"题眼",审题肢要判断正误,将题干与正确题肢相对应;答哲学选择题时可以直接读选项,采用排除法。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重视自身的"批",也重视学生的"改",往往忽视了介于"批"与"改"之间的桥梁纽带——让学生读懂作业批注。因而,  相似文献   

9.
在一步计算的式题教学中,采用看式题想数量关系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刀。例如,看式题25+30,要求学生说出,这道式题是求两数之和的,并要求学生说出式题所反映的数量关系:①一个数是25,另一个数是30,两个数一共是多少?②甲数是25,乙数比甲数多30,乙数是多少?或甲数是25,它比乙数少30,乙数是多少?再如看式题84÷4,要求学生说出这道式题是求两数之商的,并要求学生说出式题反映的数量关系:①把8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②84里面有多少个4?③84是是4的多少倍?④一个数的4倍是84,求这个数。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把单调、枯燥的式题计算变成有  相似文献   

10.
近三年,为了使试卷具有"高分高能"的检测性、选拔性功能,我市的中考物理命题始终坚持了以下三个导向: 1 重视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综合性考查。无论是中考试卷还是高考试卷、实验题的命制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如何将真正具备动手摸索、探究能力的同学选拔出来。因为传统的考题使学生变成了"应试虫",对实验题学生照样能"纸上谈兵",实验"自如"。而我市在命制中考实验题时就注重了学生的"再现体验",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随州市2003年中考题第6题,单选2分)  相似文献   

11.
在近些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试卷中增加了一些论述类文本的考题比重。高考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这个考题特征就要求我们遵循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的设题思路与解题规律展开应试指导,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为学生实现高考成功,考入理想学府做好准备。本文将从展开速读训练,引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与文本内容的解题能力;审视题干信息,观察选项内容,初步排除不当选项;专项训练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三个角度分析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有效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为了使试卷具有"高分高能"的检测性、选拔性功能,我市的中考物理命题始终坚持了以下三个导向: 1 重视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综合性考查. 无论是中考试卷还是高考试卷、实验题的命制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如何将真正具备动手摸索、探究能力的同学选拔出来.因为传统的考题使学生变成了"应试虫",对实验题学生照样能"纸上谈兵",实验"自如".而我市在命制中考实验题时就注重了学生的"再现体验",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随州市2003年中考题第6题,单选2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英语(MET或NMET)试卷单项填空题中,总有一两道题测试考生在交际场合中英语的应用能力。这类题多半是用问答的形式。考题中提出问句,让你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句。这实际上是考查你在日常英语口语交际中,能否应答得体。增添这类考题,是企图引导中学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的两道中考试题,现在依然出现在考题中困惑着我们的学生.是题目真的难吗?否也!而是因为我们有些物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则必须搞清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笔者在此采用"对比法"米剖析这两道相似题,希望通过这样的剖析能给学生提供一点帮助,教会他们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抢夺罪行为人对被害人财产损失既包括直接故意的内容,又包括间接故意的内容。因抢夺致人重伤、死亡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为过失,少数情况下为间接故意。抢夺罪的主观目的中不必加上“数额较大的内容”,这是抢夺罪的主观方面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携带凶器抢夺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日 ,犯罪嫌疑人大罗某和小罗某携带自制火药枪、匕首 ,骑一辆红色鹿城无牌照摩托车窜至某市大庆路中段 ,由小罗某乘行人侯某不备 ,抢夺其女式皮包一个 ,包内装有现金 2 2 1元 ,一个价值 90 0元的摩托罗拉牌精英型 BP机和化妆品等物。该案经由检察院以抢劫罪起诉、抗诉 ,一、二审法院则均以抢夺罪论处。检察院起诉、抗诉中认定二罗深夜携带自制火药枪、匕首等凶器抢夺侯某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主要理由是 :根据刑法第 2 67条第 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 ,依照本法第 2 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一、二审法院审理中认…  相似文献   

17.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解题规律.如何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判断单位"1"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对单位"1"判断不准,造成解题方法错误.一道题究竟有多少个单位"1",如何正确地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找到题中的单位"1",能顺利解题,否则就无从下手,甚至方法错误.  相似文献   

18.
缘起 在学习新世纪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前,我让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由于我的疏忽,其中一道题是300-77,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万以内数的运算,更何况这道题是连续退位减法,我要求学生把这道题画掉,可以不做.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学习比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甲、乙两个数,乙数是甲数的710,求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几?学生审题后感到,这道题比较容易解答。根据“乙数是甲数的710”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甲数看作10份,乙数就是这样的7份,那么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10∶  相似文献   

20.
一道试题 ,一旦被墨水污染之后 ,便成为一道残缺的考题。如何正确处理这类考题呢 ?本文以 2 0 0 1年的中考题为例 ,分析说明解答残缺考题的思维方法。例 1.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 ,不慎将墨水瓶打翻 ,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 :“甲、乙两地相距 4 0千米 ,摩托车的速度为 4 5千米 /时 ,运货汽车的速度为 35千米 /时 ,?”(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文字 )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 ,并列方程解答。 (2 0 0 1年吉林省中考题 )分析 :由于题中被墨水覆盖的部分正好是题中所要提问的部分 ,因此 ,此问题可以看作是一道结论开放型考题。即可补充“两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