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走向、人格培养、活动指向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结合,为学校教育中二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全国首批开展愉快教育实验的七所学校之一。在办学过程中,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为宗旨。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从八十年代就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果,在全国也都小有名气。在开展愉快教育实验中,我们也非常重视落实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事物的发展因其因果相循而绵延不绝、因其前后相继而推陈出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各国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均是从学校开始。当今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更是指向了儿童和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历史传承作一粗略的梳理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化"趋势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改变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体育也由单纯的体育课转变成体育与健康相结合课程。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师,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认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已经不会也不能回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学校教育重知识的传授,多在孩子的智育上下功夫,追求一个高的分数。后疫情时代,除去继续重视学生的智育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通过学校的课程开设,引导学生成为健康有品位的人。本研究从"吃育""穿育""玩育"三个课程的维度,研发系列课程,把吃、穿、玩等生活内容,纳入现代学校教育之中,并透过这些日常生活,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教育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主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学校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向学生传授有关健康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利用好体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健康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奠定基础。一、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的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健康促进概念的提出,对学校体育在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教育在实施健康促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可持续发展要以教育健康作基础,只有教育健康才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健康。教育健康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两个不同层面但又密切相关的主体。学校可持续发展要以教育健康作基础,只有教育健康才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健康。不健康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不健康带来的只能是学校的非可持续发展,甚至是阻碍、破坏和扼杀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注人类的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而体育教学与学校健康教育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通过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出路以及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龙正芬 《中学文科》2006,(11):95-95
当前农村的现状:一是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健康教育的意识,他们视性教育为禁区,再加上很多学生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甚至没有,所以家庭的健康教育几乎为零!二是农村的社会环境比城市差,色情书碟等泛滥。三是农村学校向来不重视健康教育。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许多初中生只能从较隐私的途径获得不正确不科学的信息,这反而使他们被引上性失误、性违法,甚至性犯罪的道路。学生出现上面所述的心灵扭曲和不健康的心理,也折射出了我们学校的健康教育状况。三个原因相比较而言,更是学校忽视健康教育导致的恶果哒也表明:初中生健康教育的问题越来越迫切,不仅要进行生理卫生教育,也要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在社会日益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呼吁健康教育进入课堂的现在,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相似文献   

14.
开展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将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学科的研究便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就“健康概念的基本理解”、“健康教育及其内容结构”以及“健康教育学科领域”等几方面问题,通过对日本健康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其内容结构的分析介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健康教育学科的构想”。同时认为该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并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体育教育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达到终身受益的教育目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两个密切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重视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这可以是说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工作的共同特点,也是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具有了健康了身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需要我们校医的大力支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加以正确指导。我们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健康心理。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如何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做了一些研究。一、心理环境的营造所谓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在校园建设中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家庭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只有健康的国民,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把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一、健康教育的依据健康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先后颁发过各种相关的法规和文件,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永刚 《新疆教育》2013,(3):197-197
我们认为,健康教育既是一个科学的理念,也是我们办学应追求的目标。要落实健康教育的理念,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创建“幸福校园”。只有创建“幸福校园”,才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基于这一想法,多年来,我校坚持“给学生美好童年,为学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为目标,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三和谐”,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需要和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它不仅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良好,而且包括道德健康.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是促进和改善健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对改善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