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中国孩子在国外上学,虽然外语不好,但课上发言很积极。父母问他为什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老师说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是的,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学生出错是正常的,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要善于把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正确对待、巧妙利用,使之成为点亮  相似文献   

2.
<正>通俗地说,所谓"理想课堂"就是好的课堂。那么什么是"好的课堂"呢?对此,理论家们可以洋洋洒洒炮制出鸿篇巨制,但我只能朴素地回答:好的课堂就是"人"的课堂。这里的"人"首先是指学生。"人"的课堂,就是指对学生尊重、信任与期待的课堂。我这里没有说教师的作用,因为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是不言而喻的默认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的新变化,我们对课堂有了更新的认识。"引导""自主"等一系列新名词在课改后的课堂中被诠释,在关注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演绎进程中,我们的听课本上密密麻麻留下了对每一环节的设计记录,在课堂实践中,怎么会觉得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仔细一想,我们缺的是思考,我们没有思考名师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每一次对话时的细节,例如"称呼"谦逊之类的言语,我们更没有思考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这些专家只用一种方式对应吗?还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或是判断或是鼓励,我们没有思考专家们的课堂教学主线启发是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所以,我们一味的模仿却发现自己仍不会创造,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在课堂实践中的不断学习,不仅是教学设计,还要关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不断学习,和教师个人行为的不断提升,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你会发现学生得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也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相似文献   

6.
要让课堂回归为真正的课堂,成为学生们的课堂,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要善于营造适于倾听的氛围、善于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7.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徐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秦晓华在这里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公开课。课堂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教师潇洒自如,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知不觉间,45分钟过去了,大家既收获了新的知识,又感受了一堂思维的盛宴。座中听者亦连连赞叹。课后,大家赶忙前去取经,问其上课秘诀。秦校长大方一笑:"哪有什么秘诀,我就是在课上和学生们聊聊天,大家聊着聊着就会了。"这一个回答当时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聊天"与好的课堂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课堂,不妨称其为"聊课"。何谓"聊课",且听笔者聊一聊。  相似文献   

9.
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我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希望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能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在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的今天,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一、敞开心扉“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教师,还是哪一类型的教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衡量学生数学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何处引发学生的思维呢?着陆点一:从学生的"另类思维"处引发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学生"倾听",教师应该扮演课堂的"组织者",善于倾听学生的"异样"想法,使学生受到鼓励。这能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2,(9):3
"在这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能把好学生教好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能把后进生教好的老师是优秀的老师":这些话语出自一位校长之口。他,十年磨一剑,将一所无人问津的薄弱学校打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几只"丑小鸭":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总是倒数第一.一个孩子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整天只管打猎."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而这几只"丑小鸭"竟然都成了这样几只"白天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伟大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的阵地就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既是目标,更是责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啊,十年了,我经常问自己,究竟什么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学生和我的?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还在探寻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教会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是我永恒的目标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可调皮捣蛋的学生却  相似文献   

17.
时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成了一句很动听的口号。它的下句便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言下之意是,学生要是学不好或出了什么问题,责任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和教师。此话确实很煽情,不仅能让家长们非常乐意地把孩子送进学校来,而且能有力地鞭策教师去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口号再煽情,它也只能是口号。现实情况是,学校无论怎么去抓,教师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把所有学生都教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根本就做不到。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好学生”的标准难定,不可能人人都成绩好。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德、智、体全面…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正>"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赏识教育的理念如是说。是的,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应该向农民学习,作为老师教育学生又何尝不能借鉴农民种庄稼的宝贵经验呢。每每想到这不由暗自庆幸,因为作为一个从教十五载且是农民出身的教师,我的教育生活中融入了许多"农民式"的元素。农村的成长经历,让我不光懂得"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也让我充分体会到农民选择在"日当午"时锄禾的智慧。农  相似文献   

20.
正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做"纤夫"还是"牧者",对复习课的效率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里所谓的"纤夫",是指那些拉动学生学习的教师,课堂中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所谓的"牧者",是指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