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徐伟娜 《学周刊C版》2019,(6):101-102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2016年开始,"核心素养"一词风靡中国教育界。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其中包含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的建设。四个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它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散文言外之意的解读即是此原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语文素养的凝练与提升,其终极价值追求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不是某一篇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而是教学所要最终达成的整体目标。四种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97):66-67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况,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从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阅读、背诵来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知识,形成个体的作文素材,就成了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国民素质,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放在了最后一项,这种安排可以这样来看:前期的语言、思维、审美培养是基础,是对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一项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建立在前三项基本能力之上,是从宏观的文化层面对  相似文献   

11.
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人才的培育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其素养对于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和推进的关键问题,必须解决现存的问题来适应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其中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一理论的提出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语言建构与运用",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规律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并能在  相似文献   

13.
刘薇 《中国教师》2020,(4):35-36
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学习的目标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思维发展与提升"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即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其次,发展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强调"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重视教师如何"教"转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源自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模式建构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6.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整本书阅读是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如何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更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是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中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中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培养对汉语言文  相似文献   

18.
<正>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语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认知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活动作为与语文核心素养对接的轴心,精心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外  相似文献   

19.
黄春容 《甘肃教育》2020,(2):148-148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就语文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尝试和争辩,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挑战权威定论,深入质疑创学,合作探究创新,学以致用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