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无论对高校、教师还是行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三位一体"职业能力系统的构建为破解高校创新能力不足、提升高校协同创新微观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制来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互动机制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构建以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的模式来提升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并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的保障机制下,把设立人才培养特区、创新人才汇聚模式和打造高端智库作为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协同创新有助于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学科交叉、科研创新水平的综合提升。浙江科技学院依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着力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及其旋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呈现出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促进创新成为新趋势。协同创新成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2011计划"的实施,既为国内一流高校提供了崭新的科技导向,也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围绕目标、模式、平台、机制和环境等方面设计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原型,运用旋进策略理论分析了地方高校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对于大力提升新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所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肇庆学院近年来通过选拔协同创新领军人物,打造科研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等举措强化协同创新,有力提升了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也为其他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主要是线形创新,并形成了与线形创新相适应的制度化的高校内部治理模型。在从线形创新走向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已经制度化的高校内部治理模型在应对协同创新方面存在内部治理结构分割、知识生产系统封闭、科研合作关系扭曲、科研评价体系固化等问题。我国"自上而下"的协同创新战略要落到实处应进行系统变革,包括再造内部治理结构、盘活知识开发资源、塑造组织协同机制、改进创新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既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协同创新合作动力不足、科研创新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EPSCoR协同创新计划,是一项推动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肯定性行动计划。基于其"卓越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追求,EPSCoR协同创新计划通过优化高校科研协同创新基础设施、支持跨学科协同研发、提供涉外信息服务等实施路径,有效地提升了美国EPSCoR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当前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现有组织科研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管理方式下,科研管理部门在推进有组织科研、凝练学科方向和研究方向方面往往与预期的效果有较大差距。高校科研应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主要任务,以多元协同为目标、制度建设为保障、信息化为手段,充分调动学院、科研及产学研单位、职能部门和教师等多方主体协同的积极性,通过顶层设计实现不同主体的自组织行为,探索高校有组织科研管理的实现路径,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搭建了3个层次的大实践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省级生物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为常规实践平台,使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物理创新发明、电子创新设计、生物物理交叉创新和教学技能实训为4个校内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舞台;与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构建了社会实践创新平台,促进了学科交叉渗透,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形成了"3134"人才培养模式(即3个交叉学科,1个以上项目驱动,3个层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4年实践不断线),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并提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别从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完善,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及多利益主体协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平台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文章归纳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实验平台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经验,剖析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究实验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的必要性,通过理念协同、师资协同、课程协同、资源协同、科研协同、学科协同六大协同模式,为高校建构依托实验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续2016年第4期)项目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应用性技术开发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主攻方向,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等科研创新平台9个;培育15支科研攻关梯队,打造6支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省级重点研究项目12项、省级重点技术开发项目5项,并培育2项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服务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中承担着主力军作用,其科研仪器的规模质量和治理水平既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学术基础条件,也反映了其资源配置的能力。随着高校承担创新任务尤其仪器相关类项目的提升,如何做好科研仪器与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有效互动,对于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全生命周期视角,从预算、支出、资产、成果等环节分析了科研仪器和科技项目两个体系的协同关系以及当前突出问题,并从组织架构、实现路径、人才队伍和制度手段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基于创新型国家和大学建设的愿景,对高校提升科学仪器管理创新能力提出相关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分析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构建资源共享、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型高校学生创新大平台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讨论创新大平台体系构建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全面寻求和探索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举措和实施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点平台,是协同理论在提升创新能力领域的应用表现,由此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以利于创新为核心要求、以开放共享为基本准则、以弹性结构为组织方针等具体要求。为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以实现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从组织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维度着手,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建设机制。该机制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以科研创新为建设核心、以鼓励协同为建设要领、以资源优化为建设焦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构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与其它实体相互作用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构建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高校自主创新体系分析高校、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立科研中心、重新设置教师评价体系及使用开放式学分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等措施,以提升我国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既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地方高校如何密切围绕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科研和服务,侧重点放在语言文化服务上。阐明了地方高校服务企业的必要性、语言文化服务的主要内涵和创新实践体系的协同构建观点。  相似文献   

19.
积极构建互动交流与学习平台,提高区域高等教育对地方科技、经济与文化的服务水平与贡献力度,并反向提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以成都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与途径,通过探索建立"校政"、"校企"和"校地"协同创新平台,初步实现服务社会创新需求、力求重大领域突破与创新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