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置身于中原文化的沃土之中,孕育和生发了璀璨夺目的艺术奇葩。淮阳的"泥泥狗"、灵宝的布缝、桐柏的皮影、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方城的石猴、浚县的"泥咕咕"、濮阳的虎头鞋以及安阳、洛阳、濮阳、灵宝的剪纸等都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形象和文化载体。而这些视觉形象和文化载体在中原民俗文化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为我们研究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3.
濮阳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又是"中国杂技之乡",是河南省的东北"出海口",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濮阳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龙文化,将旅游经济作为该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规划以来,濮阳市政府部门在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发濮阳龙文化内涵,发挥本市特色优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对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濮阳市实际情况,提出濮阳市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颛顼遗都"、"澶渊盟城"是其文化主题定位。这一文化主题定位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濮阳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既要利用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有体有形的物质文化部分,也要充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两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使古城形象符号化,以丰富的文化产品进行对外城市营销,推动濮阳向中原魅力文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濮阳麦秆画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在满足广大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濮阳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应以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培养高端人才,逐步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服务平台,整合配套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扩大麦秆画产业园区规模,推进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麦秆画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濮阳市的"龙文化"品牌建设带来历史机遇,本文就濮阳市"龙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可能性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对建设濮阳"龙文化"城市品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在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区位劣势、交通条件劣势、自然资源劣势等问题,制约着濮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事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濮阳市未来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科学发展杂技文化、龙文化,站在学术的角度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规划,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利用历史文化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彭睿 《华章》2013,(31)
杂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当代杂技的创新可以从杂技本体、艺术创作以及道具等方面得到体现。而且杂技创新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同时还兼具发展的任务,发展也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濮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多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被纳入城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抓手。但也存在思想认识模糊、体制改革滞后、创意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园区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濮阳要深入挖掘开发文化创意资源,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多元投融资机制,广纳高级人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层次水平,推动以杂技、中华龙文化和民间工艺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中原根文化研究对于推动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要实现中原根文化的传承创新必须从"整理研究工程""保护开发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创新传播工程""学术推广工程""数字化平台建设工程""产业化运作工程"等七大工程入手,挖掘中原根文化的精神特质、内涵和价值,探讨中原根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创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中原文化思想宝库,为中原根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等一系列论断,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濮阳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期待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2.
解珊 《华章》2013,(31)
作为一门多元荟萃、历久弥新的传统艺术,杂技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吸收、借鉴与学习。杂技艺术工作者要正视杂技艺术的这一开放特质,探索实现杂技艺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不断丰富杂技作品的表现形式、提升杂技作品的审美层次,为推动杂技艺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华章》2013,(31)
当代杂技艺术体现出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杂技艺术事业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可或缺,而创新则是杂技艺术事业发展的灵魂,这些归根结底仍需要专业人才的汇集。同时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杂技艺术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1.当代杂技的创新发展
  中国中国杂技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整合,杂技艺术已经形成了翻腾、平衡、抛接、魔术、健身等门类,且每一个门类都有一些传统的表演节目。杂技的继承,就是对那些最基本的技能和通过历史检验、优秀的表演形式的发扬光大。而创新,就是对传统的改革和突破。杂技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而且要传达一种思想。因此,杂技的创新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自河南省委发出"中原崛起"的口号以来,中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在必行,而以"三化"为标志的中原崛起则对中原地区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立足于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通过个人观察、实证分析以及参考大量的文献对中原经济区金融业的现状作出评析与建议。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供给不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够、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金融存在结构性问题以及缺乏金融创新和好的适合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等。本文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和方法,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如加大对中原经济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中原经济区的资金分配、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措施。在文章的最后,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总结,表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两者共同促进,不可分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吴桥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吴桥的杂技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杂技形式、节目、服装、道具的演变,还有看到与之伴奏的音乐的变化.本文通过实地采访,总结出了杂技音乐伴奏形式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对杂技的提高与改进也有了巨大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立足"中原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之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联合省内外优势创新力量,广泛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充分关注当代河南  相似文献   

18.
濮阳地处冀鲁豫交界商贸流通区域,又是中原经济区与环勃海经济带交汇地带。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商贸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民办高校为了抓住机遇把学校办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不断解放思想,转换发展思路,走地方化办学之路;二是运用"三螺旋"创新发展理论,加强地方政府引导下的产学合作,使民办高校走上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轨道;三是要紧扣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发展路子,通过开门办学产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四是要下工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的杂技艺术发展迅速,影响到了许多年轻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杂技的基本功训练来说,我国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传统化的杂技模式与现代化的创新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杂技基本功训练法,传统的杂技是演员做一些较难的动作去吸引观众的眼球,而现代化的杂技艺术不仅仅有着基本功的完美展示,同时还加入了一些道具对正常表演做辅助作用,并在整场表演中加入了艺术化、情感化的元素,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好感染力。本文就杂技的基本功训练进行阐述,从而了解杂技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