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清代常州名士黄仲则与洪亮吉的生平经历,梳理了其相识、相交乃至相知的全过程,分析了其友谊生发的主客观因素及其交谊特质,籍此了解乾嘉时期常州名士问交谊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伏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2):33-35,37
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又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极具声望的诗歌评论家。他学问广博,交游甚广,在借鉴与批评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即反对泥古不化与各立宗派,主张直抒胸臆与自写性情。《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论诗思想的论诗组诗,也为我们理解洪亮吉的论诗思想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乾嘉诗坛,派别纷争。洪亮吉论诗,却以平正为特色,独立于各个派别之外。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标举性情,但强调性情要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尤其注重作家的人品;二、推崇创新,尚奇但强调要合乎情理;三、提倡学古,但崇尚学古出新;四、主张多读书,重视学以养性。由于持论公允,他的诗学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在清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宋党争是北宋中后期的基本政治生态,也是审视北宋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仁宗朝党争初起时,士人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词中的士大夫形象因抒发失意后的胸怀而逐渐清晰;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同伐异愈演愈烈,苏轼黄州词记录了词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与人生感悟,寓词以诗人情怀,开士人词诗化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文祸、贬谪的生存忧患面前,常借词营造极富个性的“我”之形象。党争促使士人词从抒写闲雅风度到注重表现自我的转变,也推动词终成独立的抒情文体。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之际文禁政策逐渐趋向宽缓.与前一时期相比,它体现出较大的进步性.然而,这种转变就其具体的实施看,又有很多限制,因而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从根本上说,它是统治者对治国策略的不彻底调整.这种过渡性的政策给士人带来了一定的言论自由,同时也使某些赋性刚直之士遭遇厄运,成为这一政策下的悲剧式人物.洪亮吉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流放事件透露了政策转变期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7.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人口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人口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时期,中国出了一个学者兼官员,他提出了东方的人口理论,这就是乾嘉年间洪亮吉.而二者的人口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题画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之一,乾嘉时期的邢澍与张澍堪称清代陇右书画界的双子星座。文献记录的《桓上草堂图》《松林读书图》是著名诗人、书画家邢澍的作品,洪亮吉、张廷济等一大批朴学大师皆有题咏。题咏之作高度评价了邢澍的学术、文学、政治方面的成就,赞扬了邢澍勤奋好学、勤于吏事、仕学同贯的大家风范,对研究清代诗歌和陇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宋党争在士人词中的表现没有诗、文那么明显,但也是审视北宋词文学发展、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北宋党争大致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仁宗朝党争初起,士大夫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士人词走向抒写个人性情的雅化道路;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争愈发激烈,苏轼词记录个人心路历程,有诗化的自传倾向,开士大夫词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党争、文祸的双重压力面前,常借词之深幽隐约抒发颇具个性的士人胸怀。党争促使士人词风实现了抒写个人性情的重要变化,也促使士大夫词最终走向"自是一家"的正统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0.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人口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人口论》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时期,中国出了一个学者兼官员,他提出了东方的人口理论,这就是乾嘉年间洪亮吉。而二者的人口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骈文复兴,至乾嘉而臻于鼎盛,其间文风蔚兴、作家辈出,常州洪亮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洪氏学识宏博、天才绝特,骈文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上的骈散交融,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议论的超卓,抒情写景的“会通”婉转,造境的奇迈。由于洪亮吉骈文戛戛独至的艺术造诣及其对于后人的深厚影响,洪氏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12.
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中期人口增长速度令人咋舌,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这种现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观察和思考,洪亮吉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从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等方面作以分析,可对今日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洪亮吉生活在乾嘉考据学灿然中天的时期,他本人作为考据学派的重要一员,不但在考据学方面颇有建树,而且有着强烈的经世思想。他上书指陈时政,批评官风、吏治、言路的种种弊端,还对佞佛、土地分配、环境变迁等问题提出诸多看法,这些思想与他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关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姚鼐词     
姚鼐词是作者在人生特定时期情感思想与生活状态的表达,反映了乾嘉时期社会大背景以及文人的真实心态。在艺术形式方面,姚鼐词继承浙西又有所突破,体现了浙西词派向常州词派转变的历史趋势。姚鼐词虽仅存八首,但在乾嘉词坛占有一席之地,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论姚鼐词     
姚鼐词是作者在人生特定时期情感思想与生活状态的表达,反映了乾嘉时期社会大背景以及文人的真实心态。在艺术形式方面,姚鼐词继承浙西又有所突破,体现了浙西词派向常州词派转变的历史趋势。姚鼐词虽仅存八首,但在乾嘉词坛占有一席之地,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方艳霞 《文教资料》2010,(17):24-25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洪亮吉主要利用汉魏遗说来匡正杜注,力图恢复《春秋左传》汉学的本来面目,匡正了杜注中大量的错误。本文进一步从字词方面探讨洪亮吉对杜注的匡正。  相似文献   

19.
在党争和主和的大背景下,南渡词继承了苏词以士大夫精神为底蕴的"呈现困境"和"超越困境"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发展为群体叙事.在"家园失落"和"英雄失路"的两大主题中书写士人价值悲剧,词成为士人从政治场退场后自证身份和实现身份认同的载体.但在受到政治摧抑后,南渡词人在诗酒风流和群体唱和中构建新的群体身份认同,从政治主体转向文...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近四百年的时间段里,婉约词的创作风格随着政局变革、士人心态和社会审美态度的变化,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改变。周邦彦和姜夔作为两宋婉约词风的领军人物,在创作中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比较二人的词创作,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出两宋婉约词风的变化历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