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却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我们通过分析现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阐述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创新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分类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剖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内容,并从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就业、社会志愿服务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成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正在探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培养应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已成为高校旅游教育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方向为例,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并系统地阐述了北京城市学院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及所带来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7,(4):97-101
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访谈,文章梳理了地方本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认为应突出"地方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从观念实体和行为实体着手,培养多重素质全面发展的旅游人才,进而构建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行业交流合作、实习实践模式、多元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机制)和两个辅助要素(政府、社会)的"钻石模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在总结国内外在旅游人才应用型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性教育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则主要取决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须应对挑战,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渴求的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素质和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整合,并构建了知识素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五大子系统,最后针对此五大子系统提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实施策略,这将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霍宏 《广西教育》2014,(3):80-81,90
阐述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提出基于"四种能力"导向的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需要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受过正规培训或系统教育的从业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科学分析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院系、学生与旅游企业三者之间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互动,边缘核心利益相关者则主要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起支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旅游本科教育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然而相对于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言,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仍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欠合理、实践教学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旅游本科教育的稚嫩性、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所致,因此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和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给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大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对比了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科技贡献和服务社会的目标,研究了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图,制定出了课程体系构成表,对如何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敦煌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入境游,更是敦煌旅游的优势。如何加强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知识文化+技能+诚信"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缺乏企业等不同培养主体的参与是影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拥有高校所缺乏的人才培养优势。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专业办学模式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旅游产业的地位提升和转型升级,需要更高层次、更加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旅游教育遵循办学规律,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办学之路。在综述国内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旅游学院建制和旅游系部建制两种办学模式及其效果,探讨从特色专业到旅游学院、再到国际化办学的旅游专业办学路线图,最后就提升旅游学科地位、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前站,对接日新月异的旅游产业发展,接轨旅游管理人才的就业岗位,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产生积极的意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应积极创新工学交替、课岗融合的旅游管理三四七专业特色,即三个基于的办学思路和专业方向,四个融合的教育模式和人才特色以及七个联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积极推动地方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高校旅游教育更是近二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它植根在旧的模式上,而且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是由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转向建立的,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问题不少,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旅游教育的现状,结合我院旅游教学实践,对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各项培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