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文章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并结合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教育予以深邃思考研讨,追寻钱学森、王之卓等大科学家成才之路,针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国未来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2.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8):90-I0019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这个关于科学技术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我经过初步探究认为: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探讨“李约瑟难题”的三个基本前提:1.“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2.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3.也要重视研究“难题”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的主要内容是:“虽然中国古代有众多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涉及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索和思考,自从被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李约瑟难题”的态度十分积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试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以及“如何解答李约瑟难题”这两个子问题.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内涵与意义的解读以及对其已有研究工作进展的分析,从生产力水平、外部动力以及数学内部本身等方面探究分析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难题是中西比较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尝试从科学精神缺失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并进一步探讨导致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要真正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钥匙,必须从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传统入手。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乃是"工匠精神"传统的存在,而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的重要原因,则是工匠精神的失落。科学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工匠传统起源,"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中国科学技术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问题的指向即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缺失。不可否认的是,公元前1世纪到16世纪,中国在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但是,近代以后,尤其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维方式等方面日益消极,使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落后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及其他因素的支持、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期,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其实质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人才成长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之谜”提出了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的问题,新罐经济学的解释是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产权及其保护制度。西部大开发要获得成功,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追问与思考。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当代也不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海外华人,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国家会出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反差呢?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从语言文字、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性理论、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试析“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李约瑟之谜——科学技术发达的文明古国——中国为什么没能最先进入现代文明”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思想上的自由是科学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历史上,正是由于宋元以后程朱理学的兴起,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破坏了促进学术发展的社会环境,才最终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  相似文献   

12.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的"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观点曾在我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从《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最后文本看,李约瑟并没有明确讲"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话,但从内容上看,他确实有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缘于他对欧洲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不应从"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的论断中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中国哲学智慧"的结论.用中国哲学智慧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中外专家和学者们关心和争论不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李约瑟本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语境中对问题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使得问题的范围有所变化;第二,学者们在翻译和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意或有意的误解或修改;第三,对各种解答进行的质疑,使解答又成了难题的一个部分;第四,对难题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质疑。这些纷争难以形成共识。其实,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和解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成一致意见,重要的是借它来促进我们对中国文明的深入理解,以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历史上的多次工业革命无疑为现代科学技术革新提供了核心动力。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习惯于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汇进行整体描述或判断。事实上,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三个词汇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并不是同时出现,当然也不能同时使用,更不能混用。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不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反观历史,我们脑海中往往会迸发出和李约瑟一样的疑问:为什么科学传统曾如此发达的中国会在15世纪以后一蹶不振,没有发展出可与西方分庭抗礼的现代科学?在这个"难题"背后,有人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西文化传统的比较及科技发展的历史中分析了李约瑟问题,说明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必然的,是由文化传统中科学理性的匮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学术界。学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深层解读后认为:“李约瑟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分及其内在机制进行再思考;造成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和近代科学落后的关键因素是逻辑传统的缺乏。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跟着跑在运动场上。孩子:"爸爸,这些人为什么拼命地跑呢?"爸爸:"他们在赛跑,第一名有奖。"孩子:"第一名有奖,其余没有奖的为什么也跟着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