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3000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  相似文献   

2.
《泰山极顶》刊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写的。泰山,自古称作“五岳独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临近东海,极顶称日观峰,峰上有日观亭。日观亭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有这样的笔墨,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也写了在日观峰观日出。唐朝大诗人杜甫,年轻时代想登泰山未成,写下《望岳》一诗,寄希望于将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登泰山观日出,千百年来,成为文学家、诗人抒写、歌咏的老题材。  相似文献   

3.
《雨中登泰山》是老作家李健吾一七九六一年写的一篇游记。写泰山是老题目,在文学史上,从《诗经》到清末诗文都有关于泰山的篇目;从孔夫子到大诗人李白、杜甫,甚至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都留下了对于泰山的吟咏,桐城派散文家姚鼎的《登泰山记》更是烩炙人口。在现代作家中,吴组缃、杨朔有关新旧两个时代泰山的著名描述。写的人多,名篇流传广泛,这就给写泰山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顸,一览众山小。诗题“望岳”,是未登上泰山时望山而咏,这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全诗洋溢着诗人的青春气息,表现出诗人的远大胸怀。诗魂是一“望”字。诗贵含蓄,此诗句句写“望”,而句句未出现一个“望”字。望岳由远而近,从朝到暮。首句中“岱”是泰山的别名。“宗”,长也,  相似文献   

5.
这是杜甫早年的诗歌 ,当时 ,杜甫正北游齐、赵 ,过着“裘马颇清狂 ,快意八九年”的逍遥生活 ,因此这时期写的诗普遍具有高昂的格调 ,进取的精神 ,充满一种年少气盛的活力。《望岳》就是如此。全诗由“望”字发端 ,一波三折。初望泰山 ,被泰山的雄奇壮丽所折服 ,顿感自身渺小 ,羞愧难当 ,但又非常兴奋 ,不禁以“岱宗夫如何”自我发问。随着作者自信心渐渐恢复 ,才正眼细望泰山 :莽苍的山色一望无垠 ,似乎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风光全聚集于此 ,心沉醉于泰山之中幡然醒悟 :何必局限于此 ,何不登上最高峰呢 ?诗人由对泰山折服到赞叹并且心灵与之徘徊…  相似文献   

6.
登泰山     
7月20日晴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爬泰山。我终于体验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着高高的山峰,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真想像大诗人那样作一首随便说说就能成为千古佳句的诗,可是我毕竟不是大诗人,只张开嘴“啊”了几下。  相似文献   

7.
杜甫之前,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多与鬼神、封禅相联系。杜甫的《望岳》问世后,泰山真正作为自然审美的客体进入到诗歌创作中。全诗以“望”字统领,以“意”贯穿,从远望的赞叹,到近望的惊讶,再到震撼的细望,最后到豪情溢于言表的极望,内容上层层推进,情感上逐渐上升,一线串珠、前后不断。这首诗的妙处不在于写绝了泰山,而在于将杜甫自己的情致写绝。单纯分析泰山流于表面,核心的要义在于杜甫与泰山完全融合的情致及背后暗藏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到洛阳举进士不第而归。于是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过起“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途中写下了这首《望岳》诗。此诗题目虽为《望岳》,但全诗无一“望”字。细读精思,句句是写向岳而望,追随着时空的变化,沿着心理的轨迹,由现在望岳而遐想将来的登岳,从而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勾画出泰山磅礴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全诗用一个设问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相似文献   

9.
李佳 《作文》2022,(Z3):52-53
<正>第一次去旅行,是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到了泰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泰山,我不禁发出感慨:“真高呀!”没来泰山之前,只是在书本中了解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诗人笔下的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今天终于可以亲眼看见,我自然兴奋得不得了。站在泰山脚下,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一定要成功登顶。  相似文献   

10.
古来写泰山之作甚多,而《雨中登泰山》独以“雨中”登临的“雨趣”为线,从“山”和“水”的关系着笔,由水势写出山势,写出泰山的“灵性”来。角度新,构思新,写法也新,确是游记中之佳作。这篇散文交替运用多种笔法,着重写了三幅水景,每一幅都从不同的水  相似文献   

11.
历来写泰山游记,大抵写登山观日出的多。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独辟蹊经,别具一格,不写观日出而写“雨趣”,写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这篇游记笔酣墨饱,情趣盎然,意境空灵,构思巧妙,写出了雨中泰山的奇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细腻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富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
诗贵含蓄     
古人评诗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诗写得含蓄些。含蓄的诗,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一唱三叹”,百读不厌。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写的是景,抒的却是情。短短四句离别诗,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意。诗人并没有讲他和孟浩然过去“友谊”之深,眼前“离别”之苦,别后“想念”之切,但我们从诗中不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炽热的感情,深厚的友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14.
瞬间的永恒     
没有落叶纷飞没有秋爽满地甚至没有金风吹过用显微镜在地上寻找一种叫“秋”的东西秋很细,我们看不见可是,我分明看见秋霜写在脸上落叶铺满眼睛秋风吹起长发我不是诗人秋的气息熏陶不了我我是凡人忘记了秋却记住了秋写秋$中山大学@李晓龙  相似文献   

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它不仅一千二百多年来为国人所传唱,而且流传至日本,妇稚皆习诵之。诗人对诗中事件景物的描述是一种倒叙结构:先写所见之景,后写夜泊,而不是写先到客船再写所见之景。诗人运用的是“倒拈”这一艺术手法,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重新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6.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乞丐、村姑、牧童等的生活,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文化,比如把碧霞元君和富士木花开耶姬、弁才天女联系起来.除了赞美泰山奇丽的景观,还表达了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与我国清代泰山诗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作文之“趣”从何来? 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具体说是:对自然景物,要从一定的审美角度观察出“景趣”;对人和事,要真切体验出“情趣”;对事理,则要深切感受其“理趣”,然后才能下笔如有神。诚如齐白石所说:“篆刻如诗有别裁,削摹那得好开怀。欹斜天趣非神使,醉后昆刀信手来。游泰山、写泰山的人何其多?而李健吾却独辟蹊径,写泰山之雨景,情景交螎地写出了泰山雨中奇趣,独得泰山的灵性,欣赏了泰山雄浑、壮丽、神奇、险要的泰山雨  相似文献   

18.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9.
生:老师,文章倒数第2段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课文好像只写了闻一多先生学者和革命战士两个身份的事迹,似乎没有写优秀诗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陶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第一是诗人的形象的再现。诗人自己的形象经常跃然纸上。第二是陶诗重在写“意”。这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第三是语言平淡自然。陶渊明的诗篇,出语平淡而又有深意,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