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大学生是大专层次的大学生.应该把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门人才、高级人才,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一、立志是成才的萌芽俗话说:“人无志不立”,“志不高,行不远”。所谓志,是从属于远大理想的具体奋斗目标。立志就是确立个人具体奋斗目标。任弼时同志说过:“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这就是说志是一个人行动的向导,也是一个人内在驱动力和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雄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远大理想。在这个总目标下,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3.
志于道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5):75-75
“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见于《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自述他一生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一步“志于学”说的就是立志。后来的学者关于立志也有许多精辟的话。如:“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  相似文献   

4.
我坐在一块黛青色岩石上,依稀听人说前方就是成功。“怎么还不启程?”迎面来了一人,用洪亮的声音问我。“我去哪儿还没准呢。”“人必须立志,立志学有所成,立志走向成功。不立志,就如无舵之舟,只能任海浪四处漂打;不立志,就如无勒之马,漫无目的随便游走,精疲力竭了也不知自己所在。”他看着远方说。  相似文献   

5.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6.
余兰 《下一代》2014,(8):1-1
志向这东西,历来与人生攸关。正所谓"鸟贵有翅,人贵有志"、"人生无志,枉为一世"、"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是在说"志"的极端重要。那么,志向到底是个啥?其实无须那么玄乎,用白话文表述即为:志向就是人们所要从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的目标和方向。正因如此,王夫之老人才断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唯志而已矣!”也许是因为“志”太关键了,古今中外都十分严肃地把立志与“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等类似的苦行苦役紧密相连,结果搞得人们特别是后生们闻“志”色变,犹如上刀山下火海般地英勇悲壮。由此,数千年来的“励志学”也是波涛汹涌、经久不衰,君不见,一辈又一辈“恨铁不成钢”的长者,他们苦口婆心,横攀竖比.痛心疾首.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相似文献   

8.
1.立志乐道 古代教育家认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解决的是人生观问题,普遍重视立志乐道的教育,要求学生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心。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做到“乐道”,具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感。汉代杨雄认为,没有远大的志向,容易半途而废。朱熹认为,为学之法的第一条就是“居敬持志”。陆桴亭说“学者欲学圣贤,须是立志第一。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锐,学问乃有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8,(6):49-54
一、人生价值 1,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泰戈尔说:人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是一本书.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别人看的书。人生又是一次旅行.当有追求。  相似文献   

10.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事。”那么,什么叫立志?为什么说立志是最要紧的事?家长应该怎样辅助孩子立志? 立志,就是选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也就是要确定学习的目标、理想。立志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火车头。托尔斯泰的生活准则有一条是:“生活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  相似文献   

11.
等待     
选自《经典杂文》责任编辑/珊珊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人生是什么?”第一个人说:“人生就是奋斗。”第二个人说:“人生就是麻烦。”第三个人说:“人生就是奉献,奉献就是幸福。”第四个人说:“人生就是受苦。”第五个人说:“人生如梦。”第六个人说:“人生如戏。”第七个人说:“人生什么都不是。”后来补充说:“你要是知道了人生是什么,你也就没有人生了。”第八个人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生。人生不同,各如其面。”众人点头称是,觉得个个都活了七十多岁,都有了点沧桑,也对人生真谛有了点体味了,至少是自以为懂了点事情了。只有…  相似文献   

12.
一天,“立志”遇到了“励志”。“立志”觉得非常奇怪,何时又冒出个这般模样的“励志”?于是它盛气凌人地说“:听说你也叫我这名儿,你可知道我是谁啊?”“励志”觉得莫名其妙,瞥了“立志”一眼。不瞥便罢,一瞥却让“立志”怒火倍增。“立志”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滔滔不绝地说道“:我‘立志’可以说是人见人夸,大凡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等一切一切的‘家’,他们哪个不是从小先‘立志’的?就说李时珍吧,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学医’,所以后来发愤努力,才成为一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像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无不注重先立志。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了立志奋发,献身事业,他们都善于用古今中外的名言睿语来激励、鞭策自己。而这些名言睿语,大都富于哲理,蕴含智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有时一句良言铭刻在心,终身受益。名言睿语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座右铭、箴言、格言、警句,等等。这些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具体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便是杜十娘的生活愿望。她是人生苦难的化身,生活在烟花之巷,失去了正常女子追求幸福的权利。因而她的愿望就是不愿听从命运的摆布,憧憬美好的未来,追求“生死无憾”的爱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久有从良之志”,与李甲“情投意合”,经历了一番曲折后.终于离开妓院,跳出火坑。  相似文献   

15.
“学海无涯,惟勤是岸;青云有路,以志为梯。”这是一条很有感染力的古训。古时候所谓青云无非是指显要的地位,即高官厚禄,对现在来说并不可取。但一个人必须从小立志,这倒是古今同理。有志才会有勤,一个人不立志,勤也无从说起。少年时代老师曾以此古训作为我小学毕业的赠言,至今我还铭记在心。立志须立大志,要立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之志。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小学读书。由于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所以我的学习非常努力。1947年我投考初中时,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志愿》。我当时以当科学家报效祖国为内容,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抒发了心中的凌云壮…  相似文献   

16.
教育 ,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 ,可真正能架起这个活的桥梁 ,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 ,又是多么不易。曾国藩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教育子弟却有一套办法。我把它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育人方面有所启发。一、立志曾国藩说 :“人苟能立志 ,则圣贤豪杰何事不能为 ?”“凡将相无种 ,圣贤豪杰亦无种 ,只要人可立志 ,都可以做到。”所以 ,我们教育学生也应从立志抓起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并为之而奋斗。那么 ,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呢 ?曾国藩说 :“君子之立志也 ,有民胞物与之…  相似文献   

17.
一、立志法。人的道德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自我修养要达到的水平。没有志向的修养,就像射击没有靶子,航船没有风帆。诸葛亮曾寄言他的外甥“志当存高远”,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也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这里的大志可以是安邦定国的“将相”,也可以是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可以是具体可及的指标,也可以是作为行为规范的格言警句或供自己仿效的伟人偶像。有了志向,就会战胜一切困难,最终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材。 二、实践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道德修养是人的思想品行的修养。“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道”与“德”也有所区别,各有其侧重。“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中的“道”即是人之道,“德”即是人之行,有正确的道路才有端正的德行,可见“道”是“德”的基础,有“道”才有“德”,行德先得修道,要修以下八道。1.修志道。“志道”就是志向、理想和抱负之道。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是人生的基础。立成才之志,扬理想之帆,人生才有目标,前进才有方向,学习才有不懈的动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古训也是现实。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为学》中有一处议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种“人之立志”的议论不符合上文所叙述的关于蜀之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且与全文的论题也不符。先说议论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符。故事谈到蜀之鄙二僧都有一个去南海  相似文献   

20.
人乃万物之灵,其最为可贵之处是在于有思想,有意志。在漫漫人生征途上,大到考试、求职、就业,小到交友、为人、处世,无不一次次进行着博弈和选择。古人言:凡事预则立。可是要真正做好“立”,又不可缺少“志”。志者,指导思想也。是立长志,还是常立志?无数成功或失败的事例都告诉我们,无志实在是空活百岁!《明儒学案》卷37中就说“此志一立,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直至不逾矩,皆是此志。变化贯通,只此一志。”由此足见志之重要。尤其是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