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章元 《学语文》2012,(2):25-26
关于《散步》的学习重点,课题下的导读有明确的提示: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故事的确平常:母亲本不愿散步,在"我"的劝说下,她信服地拿起衣服。外面的天气很好,田野的景色很美,一家人走在南方初春充满生机的菜花桑树间,儿子惊喜地发现祖孙三代正好是两对母子。  相似文献   

2.
杨莉婴 《考试周刊》2014,(10):40-40
<正>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散步》的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初春一天,"我"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去田野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走到岔路口,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当即拍板:"走大路。"不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终是依了儿子的主张。小路不好走,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三代四口在小路上散步。课文的结尾非常精彩,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3.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  相似文献   

4.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讲述了在初春之时,一家四口"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散步的情形。文章通过描写浓浓的父子之情、真诚理解和绝对信任的母子之情,颂扬了朴素而真挚的亲情之爱和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问题"从哪里来?一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障碍,二是学科核心素养。就语文阅读而言,可将核心问题指向于文本的语言表达与主旨理解。例如,莫怀戚《散步》一文,主要内容是"在初春南方的田野上,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多走走,我们一家四口一起散步,可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我们最后选择走小路,一家其乐融融"。课堂中,学生就文章的内容会  相似文献   

6.
学了莫怀戚那篇含蓄隽永、晓畅素雅的散文《散步》,大家一定对文中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人处中年的夫妻俩分别背起了家中的一老一小漫步在初春的田野,金色的菜花散发着生活的馨香,粼粼的水波荡漾着情感的涟漪,多么和谐幸福的场面,它体现了中化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是你知道吗,这透着脉脉温情的生活画面取材于两件事。莫怀戚在谈写作契机时说:"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先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游都江堰……"原来《散步》中其乐融融的镜头竟是由不同时间、地点的两组镜头剪辑而成。  相似文献   

7.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暗示     
那一段时间,因为母亲病情的加重,再加上一些杂事缠身,我的心情消沉到了极点。或许是为了给内心寻找一丝短暂的休憩,我在忙碌之余,时常抽身独自到偏僻的野外散步。虽然已是初春,但野外的草木仍未发芽。远远看去,仍是一片枯黄的景象。那些被野火蔓延过的地方,就像一块块刺眼的黑斑,敷在地皮之上。  相似文献   

9.
初春的一天,我沿着河堤散步,两岸的花儿开了,粉粉白白的煞是好看。忽然被一块石头绊住,我低头看去,石缝里绽出一朵小花。在无人注目的角落,它随风摇曳,清淡出尘,我不由地想起一张熟悉的面孔。她是我的高中同学胡梦蝶,名字富有诗意的她,偏偏长得又黑又胖,  相似文献   

10.
莫怀戚的《散步》通过散步这样的寻常事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不是现代语境下的“幸福”。而是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因为“散步”中多了“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文章把现代家庭“三口之家”的生活演变成了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幸福图景。这使《散步》有别于那些纯粹表现亲情的文章,尊老爱幼的伦理性暗暗渗透并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22日星期三,一场春雨之后,空气清新,在重庆师范大学的花园里,我对莫怀戚教授进行了采访。此时,花园里海棠娇艳,茶花绽放,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边散步一边从《散步》谈起。周:莫老师,您的散文《散步》入选教材,以其纯朴真挚的情怀感动了读者,请你谈一谈这篇文章的创作缘起,好吗?莫:1984年,我的父亲病故。母亲和父亲感情深厚,特别是在父亲生病的日子里,老两口是形影不离,母亲精心地照顾着父亲。父亲去世了,母亲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患上了丧偶综合症,我们四兄弟决定轮流陪伴母亲走过那段艰难的心路历程。1985年春天,母亲和我…  相似文献   

12.
《散步》,借生活小事叙写家庭关系,于朴实中见真情,于平凡中现深情,意蕴丰厚,耐人寻味。一、人伦美德的凸显一家四口三代人出去散步。散步前,母亲本不愿去,在"我"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听从了——她知道散步对身体的好处,理解儿子的一番心意。听话的行为,说明母亲像"老小  相似文献   

13.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小事,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围绕“我”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意见分歧,展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  相似文献   

14.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15.
方仁 《读写月报》2023,(1):24-29
<正>【荐读语】“秀色”,可以理解为“秀美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秀丽的姿色”,但在铁凝的这个短篇小说里,它首先是一座村庄的名字。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水的故事,是人的故事,或者可以更精确地说,是关于人和水的故事。秀色位于太行山西麓,“秀色的出名,在于它的缺水”。秀色村里,只有“唯一的一眼枯井”,秀色人“就那么渴着自己,茫然而又孤傲地守着干涸的家园”。小说一开篇,  相似文献   

16.
散步     
一直以来,父亲都有一个习惯——晚饭后外出散步半小时,每天晚上6点30分跨出门槛,然后在7点钟又踩着钟声走进家门。倘若母亲在家,父亲也总不忘带上母亲一块儿出去。即使是刮风下雨,父亲依旧是我行我素,虽不至于撑把伞在雨中乱逛,却也会在楼梯口默默地站上一会儿。似乎在父亲看来,散步是吃过晚饭后的头等大事。即使是在我初三的那段日子里,父亲的散步习惯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7.
<正>初春的风吹到脸上,仍有点刺痛的感觉,因为冬天的背影还没有远离。阳光虽然明媚,但热度显然差了些。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有时居然还飘起了小雪,我的头又缩进高高的厚厚的衣领里。但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有一天,尽管依然春寒料峭,我却有兴致到河边散步。走着,看着,无意中发现柳条上已冒出柔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个双休日,该给学生布置点什么富有创意又有意义的作业呢?晚饭后,我一边散步,一边冥思苦想。“看你这脚,快伸过来让妈给你洗洗。”路边一位母亲正在给孩子搓洗小脚。夕阳下,母亲和孩子的身影被拉得好长好长,这情景真美。我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布置学生回去为长辈洗一次脚,然后让学生将为长辈洗脚的前后经过、内心体会写成作文。  相似文献   

19.
酒酿的情愫     
超群绝伦的母亲,做啥事都让人刮目相看。就拿制作酒酿这玩意儿来说,一钵头,一坛子的……都是那么的清甜,那么的香醇、醉人! 初春是酿酒的最佳时光,  相似文献   

20.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