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树醒了》是一首诗,又像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虽然写的是柳树,实际上赞美了美丽的春天。本课所在的本组教材以春组织单元,春的色彩、春的音符、春的气息无不散发在字里行间。在设计这课时,我们以此为主旨,让春天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通过找春、读春、想春、说春、颂春,将诗的教学以鲜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教学过程:一、天女散花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她是谁?(出示“春姑娘”图形)生:春姑娘。师:下面我们和春姑娘来做一个“天女散花”的游戏,请大家用“春”组词,组的词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生:(略)师:…  相似文献   

2.
咏钓鱼诗是历代诗人描写的主要题材之一,有不少诗作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蓼蓼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一诗中,把钓鱼的情趣写得有声有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王维对钓鱼也情有独钟,他在《青溪》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古人春睡诗     
春日渐长,气温逐渐升高,人们会产生一种昏然欲睡的春困现象。杜甫诗:“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白居易《春寝》诗:“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薰肌骨畅,东窗一昏睡。”说明春困的原因和气候密切相关。古代诗人爱好春睡,并且笔之于诗。宋葛天民《春晚》诗:“向晚一鸠鸣,道人春睡足。无处写幽怀,巡檐数修竹。”明诸葛鲸诗:“春树纵横绕白沙,清溪流出几人家。自嫌睡起浑无事,且向空庭扫落花。”写睡起之后的情景,悠然怡然充满恬淡闲适之趣。唐朝诗人李建勋,放弃踏青寻芳,宁愿睡眠。他的《清明日》诗…  相似文献   

4.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摹写西湖春色的名篇。从教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写景抒情,明白如话,学生阅读、理解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那么教学中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呢?当然不是。据我看,可针对学生作文每每扣不住题目的毛病,侧重引导学生在题目与诗的关系上探究一番。教学似可按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讨论: 一、这首诗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按照这个题目,诗中应写些什么? 参考提示:钱塘湖即西湖,这是明示地点。“春”是交待时令。“行”是关键。古诗题末标“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名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3课是三首七言绝句,分别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因三位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彼此不同,从而三首诗所选用的物象和寄托的情思也各自相异。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赏析,我们可以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内涵和美学意蕴。(一)三种心态:“喜春”———“惊喜”———“伤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题题眼为“寻”,诗人因寻找春天而心情轻松,因找到春天而心花怒放。因而四句诗描画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欣喜和畅快之情的“喜春图”。你看,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句句有“春”字甚或多个“春”字,别具一格。全诗是这样的: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共嵌入23个“春”字,从时序节…  相似文献   

9.
一、咏“春”赏“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你能吟诵出与“春”有关的诗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生争先恐后)生:《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大家的吟诵使我领悟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是繁荣,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来赞美她…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09,(2):64-64
明代诗人蒋一葵曾写了一首只有十个字的《咏春》回文诗,诗曰:“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这首诗能读成一首“七言绝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首独具一格的咏春回文诗,妙趣横生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诗韵     
冬的形象是冷酷的,它对春的压制也是可想而知的,当他退位后,春这位诗人,便迫不急待地“纷纷寄出嫩绿的诗稿”。“纷纷”说明诗稿之多。春经过长期酝酿,厚积而薄发的形象已跃然纸上,不过这时春的形象还是显得抽象。为了使它形象化,作者进一步作细致的描绘,芽儿、花儿以及春雨、春风,综们既像是春的朋友,又像是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纷纷”为春之诗帮心,或是润色,或是推敲,其实这也是作者使春的形象进一步物化的方法。当燕子也加入春潮,“季节报”就抓住时机以“整个版面推出‘春之诗’专号”。  这首小诗的作者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48回“香菱学诗”与52回的“晴雯补裘”,是《红楼梦》中难得的两段充满清纯至情的妙文。现“香菱学诗”已作为高三课文,更有值得我们揣摩的价值。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所惜者幼年罹祸,  相似文献   

13.
奇诗撷趣     
所谓“奇诗”,是指那些在常见的传统诗歌体裁之外的“别出心裁”之作而言。这些诗虽然多为文字游戏.但读来却都妙趣横生。藏头诗。藏头诗的特点是除了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以外,如果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又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如诗人刘章在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写的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诗:“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此诗表达了对艾青的敬仰和赞颂,若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则为“艾青诗豪”。  相似文献   

14.
挑战王维     
王维有《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学中,一女生提问:绝句忌用字重复,此诗20个字却重用了“春”、“山”两次(春山、春涧与春山、山鸟),这算不算毛病?教师一听认为有理,鼓动学生修改。于是主意频出:将“山鸟”改为“飞鸟”、“林鸟”、“睡鸟”;将“春涧”改为“深涧”、“溪涧”……首先质疑的女生建议改为“栖鸟”,理由是:“飞鸟”太过火,“睡鸟”少动感,而“栖鸟”较为合适,且“栖”与“山”俱平声。“春涧”呢?她建议改作“幽涧”,理由是:给人以静、深之感。对王维这么…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春望》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他在长安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诗的头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应该给学生以点拨,尤其是“深”。学生起初把它理解为,“繁茂”或“茂盛”,很有赞美草木繁茂之意。这时,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国破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6.
奇诗撷趣     
王刚 《语文知识》2005,(10):3-3
藏头诗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诗人刘章写了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仰之情,把诗中各句开头的字连起来,即为“艾青诗豪”。  相似文献   

17.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 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两句诗是: 京市海淀区) (北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 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 独有的枪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 句诗是:_,。(吉林长春)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 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广西自治区) 4.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广西北海) 5.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 痛,表现他爱国、眷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重复用“春”字咏春,使人感到春风扑面,春色满眼,春意盎然,春情荡漾,趣味无穷。南朝梁元帝《春曰》诗: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竟用了23个“春”,再加上“日日”“处处”等重叠、重用,字词稠叠,可谓奇特。  相似文献   

19.
校园幽默     
我是大蠢驴一日,我拿着一张纸跑到捣蛋王杨能能那儿去,要他读一首诗。他马上读了起来:“卧梅又闻花,卧知绘中天。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全班哄堂大笑。原来,他把诗读成了:“我没有文化,我只会种田。欲问我是谁,我是大蠢驴!”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是人们最喜欢外出游玩的时候。宋代的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游又叫“游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念奴娇》:“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春游也叫“踏春”。清代浙派主要诗词家厉鹗有诗道:“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湖楼题壁》)春游还叫“踏青”。欧阳修曾在《阮郎归》词中吟咏:“南园春早踏青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