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音乐教师教育智慧的“金钥匙”。课程改革呼唤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而探索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则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课程改革之复杂性逻辑:声辩及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面临着诸多限制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学者在追问方式与归因方式上存在着对课程改革的简单性误读与误解,由此忽视与低估了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逻辑。消解简单性思维所诱发的偏执及其困顿,关键在于运用复杂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从课程改革的非线性特征、过程性旨趣以及关系性品质三个维度为课程改革之复杂性进行声辩。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对课程本质和新课程要求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从人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上去深究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识课程的方式在"存在性"到"个人性"两端上摇摆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疑惑,只有在存在性与个人性之间来思考课程,才可能接近课程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近来遭遇诸多评议。评议者主要针对新课程引发的国外教育理论的适切性、形式化的改革方式、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的矛盾、旧有考试制度的束缚等几个焦点话题。对新课程评议更需把握好“体与用”、“内与外”、“远与近”等几个范畴对。  相似文献   

6.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正玲 《考试周刊》2012,(19):54-55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教研形式.它让教师(无论是执教人,还是听课人)从多角度获得体验:课程的、理念的、方法的,等等,让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改革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这场课程革命深层次意义.特别是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邬杏永  吴伦其 《文教资料》2007,(12):156-158
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各部门主要采取诠释“课程理论”的主题培训方式,让教师认识并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改革的具体目标、相关政策,树立  相似文献   

10.
在想象力哲学发展的推动下,课程也开始关注想象力的研究.“课程想象力”开始孕育、诞生、生长,并积淀起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视域的丰富内涵.站在宏观层面的课程视角审视,课程想象力的培育将为课程改革带来全新思路:更新课程本质观,夯实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转变课程思维方式,发展关系性、整体性以及网络性思维以提升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明晰课程价值取向,推动课程改革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式启动于20世纪末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现已进入了实验阶段。它预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广阔前景,也标志着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教育质量进入了新阶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休的学校,将面临一场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深刻变革。伴之而行的是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改革,带领学生冲击旧的思维模式,代之以创造性思维,则是把学生引进新课程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教育教学这一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在教师主体中的内化,教育的发展变革决定着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校文化层面的改革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的教师思维方式逐渐暴露出抽象、二元对立等问题,已不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方式也作出转变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转变和提升思维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创造、注重学生个性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发展。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展现教学艺术;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素质,才能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格的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绝不是线性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转变依赖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它的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考试评价改革的推进。它的主观条件主要体现在:批判精神的形成;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思维方式的转换;原有教学观念与新教学观念的冲突。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反思日记"制度化;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教学理论学习"自觉化;"教学交流"经常化。  相似文献   

15.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教育专业人文地理的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革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程的系列化与配套建设,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开设人文地理创新课程,推进人文地理课程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传统课程观和现代课程观之间具有四方面的差异。课程观的转型,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产生重要影响。实现课程观的转型,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教学中应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设置问题,擦出思维的火花;启发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升华等四个环节。提出思想政治课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9.
互动模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推广,有效地推动着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其教学模式改革将更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q-心,启发学生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说,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理念下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动机,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