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鸣般的掌声长达五分钟之久。这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奏他自己的杰作《创世纪》。演出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而海顿由于过分激动晕倒在了台上。这时,只见一位英俊、魁梧的年轻人从激动的人群中挤了出来,上前扶起海顿,让他躺在自己的臂弯里,另一只手拉着海顿的手不停地亲吻,叫喊着:“老师!老师!你醒醒,醒醒!”海顿慢慢地苏醒过来,突然眼睛一亮,大声叫道:“贝多芬,是你?”不禁热泪盈眶。“对,是我。老师,祝贺您的音乐创作获得巨大成功!”贝多芬和他的老师海顿热烈拥抱……1792年,18岁的贝多芬经人…  相似文献   

2.
并不是奉承     
写了大量交响乐和重奏曲的海顿虽然早已声名遐迩,可是他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同行,即使他的名声并不那么响。一天,怀着这种寻求的心情,海顿信步踏进了伦敦一家经营乐器和乐谱的店铺。“请把真正的好作品拿来给我看看。”海顿对老板说。“请问阁下要哪一方面的?这里有几首很不错的海顿的作品。”“不,这我不感兴趣。”“怎么?阁下对海顿的音乐有意见吗?”“那可多了,所以请你给我看别的吧,难道你们只有海顿的  相似文献   

3.
说到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果不列出贝多芬的作品来,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肖邦、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等等,在欧洲古典交响乐的圣殿中群星璀璨,给人类的文化留下了永恒的光芒。然而,在这些灿烂的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则非贝多芬莫属。听了他的交响乐作品,你将为他那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的思想内涵所征服。说贝多芬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交响乐世界中的珠穆郎玛峰是毫不为过的;“乐圣”这一荣誉对他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下面,着重评介一下贝多芬所创作的四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以便粗线条…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人评价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贝多芬奏鸣曲集》从古典主义跨越到了浪漫主义。《f小调第一奏鸣曲》(1792-1795)是贝多芬献给海顿的三首奏鸣曲之一,为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作品,虽更接近海顿、莫扎特以及前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形式与风格,但此时强烈的情感表达已经显示出贝多芬本身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1732—1809)[奥]一生作有一百多首交响曲、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别怕,大部分都不长),最终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形式。1德国国歌。假想海顿哪天从地下醒过来,逛到了二战论坛,只消旁人通报一声:各位,这就是那首威武雄壮的德国国歌的作者!保证欢声雷动,镁光灯猛闪,一堆签名本递过来;就算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一溜儿排开也镇不住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只是很可能海顿会严重怀疑自己有失忆症和妄想症,因为他脑子里有个残留信息在说:不对啊,我满怀激情写这调儿那阵子这个叫奥地利国歌啊!海顿不知道他死后8…  相似文献   

6.
肖复兴 《中文自修》2004,(11):29-29
说起古典时期的音乐,不能不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是那个时期的音乐三巨头。说起他们,真是非常的有意思。1750年,海顿18岁,写出了他第一部作品《F大调短小弥撒曲》,叩开了古典时期音乐的大门。作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巴赫刚巧在那一年去世。而莫扎特去世和贝多芬出世的时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一文中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 ,盲姑娘非常激动 ,问他是不是贝多芬先生。这时文中有一个句子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其中“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看似平常 ,但内涵丰富 ,一位老师抓住它设计了一个问题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 ,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当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后 ,教师都是微笑着点点头 ,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只是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其他同学见状 ,热情陡涨 ,纷纷要求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下来 ,答案竟有七种之多 :①贝多芬…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The Late Quartets),就是晚年的贝多芬自己,他披着一件不甚华丽却很舒适的旧睡袍,夜静更深,在自己的家里,开一瓶老酒,和他的挚友,秉烛夜谈……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位好友,他现在远在台湾。贝多芬的这位“挚友”,也许就是上帝——也只有是上帝。因为是挚友,故不拘束,又由于是酒醉,所以狂放不羁。全聋的贝多芬,  相似文献   

9.
32首钢琴奏鸣曲像一条红线,几乎贯穿了贝多芬一生的创作轨迹。它是钢琴工作者、学习者以及音乐欣赏者的必备。把32首钢琴奏鸣曲分成三个创作时期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一部作品。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其早期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期的创作。可以用继承海顿、莫扎特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来概括。其中,“悲怆”是这一时期的顶力之作。  相似文献   

10.
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莫扎特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怪事?在音乐殿堂奋斗了多年,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对此岂能轻易相信。莫扎特真的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仅一会儿的工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于是他惊呼起来:“这是什么呀?我两手分别弹向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的中间位置呢?”接下来海顿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了。”显然,…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都在维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曲乐派”,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现在,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一时期的首位音乐大师。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91年在埃期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其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是近代伟大的钢琴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钢琴艺术推向古典音乐的顶峰,他的早期奏鸣曲共有作品11首,音乐风格表现出贝多芬个性,具有气势恢弘的特点,技法上可看出受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影响.中期共有作品16首,情感和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贝多芬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晚期作品5首,具有深刻哲理性,表迭了复杂细腻感情,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曲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称颂。其中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早期作曲家代表.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是中期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而贝多芬被称为“乐圣”,是古典主义音乐晚期的代表人物。所以说这三位大师代表着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我们对他们的音乐作品创作风格的了解,也是对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完整了解。  相似文献   

14.
音乐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人公认的“音乐之都”。欧洲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都诞生于此,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都在这里生活过。  相似文献   

15.
张俊萍  于薇 《成人教育》2012,32(6):126-127
一个伟大的、有深刻思想的人,不是通过自学就可以成就“伟大”,他必须由附有伟大精神的人引领,才能成就“一切”.歌德被无数艺术家视为永恒的精神航标,贝多芬的艺术作品也接受歌德文学作品的滋养.海顿、莫扎特成就贝多芬,贝多芬成就舒伯特…….所以,“伟大”通过精神的传承得以延续,艺术需要物质的文明才能得以繁荣,真正的艺术家却在匮乏的物质世界里才能诞生.他通过贵族的资助实现了与大师精神碰撞的机会,但在他的世界里精神是高于物质的,也正因为这一观点贝多芬反而赢得了更多贵族的推崇和资助.  相似文献   

16.
学校乐队的练习这是一所音乐学校,学校的管弦乐队正在练习。双簧管、长笛、大管、圆号和铜鼓按照乐谱奏得正欢,提琴手拉得神采飞扬。首席小提琴手是个大孩子,他在学校已学了一段时间,提琴拉得很出色。他们在演奏什么乐曲?估计是海顿的交响曲。这所音乐学校在维也纳,海顿和贝多芬那时都在维也纳。他们的乐曲在维也纳是家喻户晓的。贝多芬的交响乐较难,所以我  相似文献   

17.
(题目)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在那儿他得到了亲王李希诺夫斯基的悉心关怀。对此,贝多芬十分感激。后来,亲王企图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贝多芬勃然大怒,并宣布与之绝交。他在给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请以“只有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2003年江苏泰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8.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相似文献   

19.
日落同学用幽默的笔法描述了西方的四位顶级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海顿。一向对严肃音乐敬而远之的阿星、纤纤诸人读了本文后哈哈大笑着说:这太不严肃了!俺点拨她们道这就是深入浅出这就是寓教于乐。西方人本来就比较幽默嘛。OK,她们严重同意俺的观点,并建议首登贝多芬,为啥?因为他是千年乐坛第一圣,还有他与同学们有莫大的关联。想想吧,“背多分”,只要你肯背,考试就能多多地拿分……呵呵!  相似文献   

20.
音乐家为子女所谱写的乐曲,绝对是天下最动人的旋律了。翻开音乐史,乐迷经常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音乐家都很热爱子女。尽管有少数特例,例如据说贝多芬的父亲(一个二流音乐家)就对小贝多芬很粗暴而几近虐待,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然后半夜回家把小贝多芬拖起来练琴;但大多数音乐家就像“音乐之父”巴哈一样,从内心深处热爱子女,而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