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比传统武术散手与现代散打运动的文化特征,分析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困惑,提出现代散打应当在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击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创新,真正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在维系传统中寻求创新,使现代散打运动成为一项具有文化传统特色而又不失时代气息的武术竞技运动,为中国文化腾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有三性——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其中最基本的为技击性。“技击性”乃武术之灵魂所在,电是武术得以长久赖以发展的支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武术受现代散打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技击性逐渐削弱.武术越来越走上科学化、大众化的道路。与此同时,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也各自走着自己不同的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产生、理论基础、技击特点、技击部位、训练特点、目标模式等诸方面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与现代散打的异同,旨在对传统武术和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1.跆拳道与散打发展概述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跆拳道传入中国以后,深受中国青少年的喜爱,其普及和发展之迅速,令许多同类运动项目望尘莫及。散打则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集技击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与对抗为一体的武术竞技运动。我国从1978年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了一批著名的武术专家进行散打运动的实验、推广,制定相关的竞技制度、规则以及培养武术散打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个武术门派的实用招法进行提炼、整合,最终形成以“踢”、“打”、“摔”为主要技击手法的技…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由于竞技武术的发展所引起的传统武术现代危机,传统武术价值多元化和传统武术本质定位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华传统武术价值的属性具有内在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整体性思维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又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主张以竞技武术套路为先导,以传统武术精华为根本,来实现发扬中华武术宝贵价值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和少林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少林拳技术要求对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的影响。得出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武术的本质特质,分析了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价值,提出了套路与散打相结合的发展设想,从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竞技武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项目。但是,随着技击本质属性的逐渐丢失,竞技武术陷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而一些传统武术拳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技击特征,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竞技武术发展困境,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的发展启迪,以及对现代竞技武术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武术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2011年是竞技武术研究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为此学者们对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进行了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一主要目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研究方法日渐科学化和精细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竞技武术理论研究逐步趋于理性化和辩证化。作为竞技武术两大主要运动形式的套路和散打,除具备以上四个竞技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外,还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在积极向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靠拢的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研究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精华的吸收与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竞技武术套路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日益凸显;增强技击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热点;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科学化领域,日渐加强对运动损伤、竞技能力和体能的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研究日渐向科学化、纵深化发展;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生理生化分析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分析的研究上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竞技武术研究必将继续深入探讨或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其二,积极探索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其三,加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接的研究,为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汲取养料,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共融;其四,建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体系,借鉴现代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散打)在技击特征上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角度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散打进行比较,分析了传统武术在技击特征上的弱点和现代武术散打的优势,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传统武术中“攻防含义”的艺术魁力,使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在现代体育领域里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答好传统武术“能否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是解决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议题。民国时期,官方搭建竞技平台是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且在处理“技击”抑或“表演”关系问题上积累了“套路演练为辅助,对抗竞技为主体”的历史经验,先后经历了开放式规则下的技击、“打点”抑或“击倒”的模仿、分类设规的优化、以及“表演”超越“技击”与“打演分途”的局面。回顾和总结民国时期传统武术竞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主要有:设置传统武术管理的官方机构,主导和推动传统武术竞赛高质量发展;倡导文明化的竞技比赛,提炼和优化不同优秀拳种技击技术体系;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竞赛形式,建立和完善相应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12.
武术散打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与中国传统武术严重脱轨的问题。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如何更加充分展现民族传统武术的特色和技术风格,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如何更紧密的体现传统武术的特色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革新策略。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散打力图体现民族特色,应尝试从擂台包装、护具、礼仪、技法、裁判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竞技武术发展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认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应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是使传统武术真正进入学校。  相似文献   

14.
散打运动自1979年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拳击加腿”、“打法过于单调”、“没有中国武术的味”。中国散打运动应以中国武术各流派的徒手格斗技法和战术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理念为基础,制定适合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自己的竞赛制度和规则,使中国“功夫”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的武术散打工作者共同努力。1增强体质、功力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技战术水平现代散打运动表明,所有高难、实效的技击技术、战术技法,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对抗模式的异化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被多重沉积压附,通过剥离分析后得出技击的本质乃是一个体系完善的对人肢体以及心理上的时空性控制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技击被异化成多种模式,有影视模式、拳击模式、腿击模式、摔跤模式、推手模式、散打模式等.只有通过设计出使技击技巧、生活场景(工具)、科技(保护作用、器具制作)等诸多因素融在一起的比赛模式,才能克服异化且达到传统技击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2,(8):40-41
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即将于7月25日拉开战幕.来自全世界的顶级武林高手将决战上海滩。这场规格、档次最高的世界武林盛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把以实战技击、克敌制胜为目的的传统武术.整合成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工程。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fair play.也就是公平竞争。而要做到公平竞争.就要制定一个细致、完善的规则。今天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无论是对抗性项目,如拳击、跆拳道.还是非对抗性项目.如足球、篮球.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规则体系。项目本身的技术发展.要求规则更加完善;同时.规则的发展也对竞技项目的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散打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散打规则的制定.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朱瑞琪先生。散打世界杯将使用1998年出版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运用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相关争论进行新的解释。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继承与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对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竞技格斗项目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竞技武术散打不是武术散打、武术击技的唯一,应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就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在概念上、竞技上、功法与技上以及理论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比较清晰的得出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之间的差异,从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承、发展传统武术,必须重视研究历史。因为历史是今天更好发展的一面镜子。我们研究传统武术的源流,是为了借鉴前人的经验更好地发展现代武术。因此,在研究时不能把“传统”与“现代”截然分离开来,认为武术越古远越正宗,是现代文明使武术不“武”而走了样。如果是这样,就会把传统武术囿于一个封闭的狭窄圈子里,因得不到发展而不能融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之中。以现代人们评价武术的技击性为例,可以肯定地认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点。技击过程是朴实无华的,历史上中国许多武术家曾凭借中华武术的技击威力,扬我国威,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技击形象的窘境已经形成,其公信力也因此下降,对于这种窘境的成因及如何破解虽然有研究但是仍有许多困惑。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社会和认知等多视角对传统武术技击形象窘境的成因及再塑造的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技术技击形象的窘境是由主体的技击功能弱化和客体的技击能力不足两方面原因造成;再塑造需要从练习者"事实技击"的"切身感"为依据检验并汲取适应于格斗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置身格斗场以"切身感"为依据优化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和以技击的身体认知范式建立为基础发展传统武术练习者的技击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