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四军将文化建设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新四军中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的文化特长,积极宣传抗日,激发全国军民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乃至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入手,阐述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并总结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何飞 《文教资料》2014,(17):46-48
区域文化是地域范畴内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文化部分,也是主体文化赖以依存的基础。“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的足迹遍及盐阜大地,新四军是盐城红色的标志,“铁军文化”是盐城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做好“新四军在盐城”特色文献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要科学规划,高标准定位,加强领导,在组织、人力、财力和技术上予以保障,确保各种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新四军不仅重视武装斗争,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新四军在安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组建了剧团,进行了广泛的演出,创作了大量剧本。新四军在安徽的戏剧活动具有抗战的时代性、环境的艰苦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戏剧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统战和团结友好人士的作用,丰富了军民的文化生活,保存和改造了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4.
1943年诞生于新四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独幕九场抗战歌剧《银山下》,以音乐形式展现了新四军音乐文化活动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所发挥的宣传鼓舞作用,对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及军队的活动范围,不是在国民党控制下,就是日军占领区,敌、伪、顽势力强大.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皖南新四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军队文化建设水平.他们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教育培养,创立进步报刊杂志,扩大抗日宣传,促进了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为新四军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章阐述了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机构、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海外侨胞等对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贡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一重要的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服务良好的后勤保障.而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新四军设立了军医处(部)、建立医院、招募培养医护人员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确保药材药物的稳定来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四军卫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苏中、苏北、豫鄂边9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兵力增长了12倍;武器装备增长了11倍。八路军自诞生到1940年,兵力增长了8倍,武器装备增长了4倍。可见,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速度不比八路军慢。那种认为新四军发展比八路军发展慢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新四军的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新四军执行了党中央正确方针的结果,也是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项英在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长期与中央存有争论,并因此多次受到毛泽东和中央的批评,但他仍长期保持着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职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项英本人的政治经历、政治水平和战略判断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中央选择项英任职新四军的审慎考虑、新四军斗争活动所处的实际境况及毛泽东和中央对新四军的南方战略长期存有寄望所决定的。项英长期以来囿于江南情势进行战略谋划,围绕据皖南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周恩来对新四军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杰出作用,其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于:请叶挺出面组建新四军;协调叶、项关系,商定新四军发展方向;时刻关心新四军安危;“皖南事变”前后的英勇斗争;努力使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首先发难于南方新军并迅速得到各地响应,与革命党人在新军中成功地进行宣传鼓动密不可分。而不少新军统帅对革命默认、容忍甚至响应支持,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客观上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发动。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就是这类统帅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14.
新政时期军事改革,是清代军事史上的最后一次改革,编练新军,赋予军事武装力量体制的近代化,但新军与清政府相背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19路军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铁军——国民革命军第4军,曾立下不少战功,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然而在福建事变中,19路军完全丧失其以往的战斗作风,被蒋军迅速击溃,遑论铁军风格,就是象样的仗也没打几次。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的问题是除了革命党人的打入和策反外,促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其他外部条件是.晚清政局的变化及相关之财政状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与报界的宣传、党人的革命策略及宝善里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8.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