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道德?"道"指做人的准则、规矩和与人交往的原则和规范;"德",最基本的涵义为"得",所谓"德者得也",即人对"道"的获得,人们认识了"道",由得于已,外施于人,便称之为"德",即人遵循为人之道所引起的收获体验。"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规范之外的内容,是否可教?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还原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进行道德教育,而不是像现行的模式这样把道德教育过程当作是为了生活而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3.
赵爱全 《现代语文》2011,(4):129-130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4.
"不歌而诵谓之赋"是"汉赋"命名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歌"、"诵"、"赋"并非同义重复。"歌"是对乐歌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旋律和曲调;"诵"即今所谓朗诵;"赋"和"诵"的共同特征是"不歌",其区别在于由不同的盲者朗读诗文。源于一种"不歌"的诵读方式,正好体现了"赋"作为一种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中,主体论经历了由"客体中心"到"主体中心",生命之"我"到生活之"我","无主体"到"主体回归"的流变。主体论思维方式的转向对哲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极大的改变了哲学研究领域的面貌,哲学研究随着对"主体"不间断的"问"与"答"而持续解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建的基点是课堂生活的重建,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换,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活重建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目中有人",遵循"主体性"与"活动性"、"序列性"与"适切性"相结合等原则。学生的积极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课堂"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哲学语言既是哲学思维伸展的"向导",又是哲学思维水平的外在标志,哲学语言的"内面"即哲学思维方式。哲学语言"引领"哲学思维不断地走向深远,反过来,哲学思维又促进了哲学语言的发展。从哲学发展史的总体上看,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相应性。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考试周刊》2011,(55):216-216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老师教我知识",感恩班会成效显著;"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古诗文吟诵一举多得;"我的长跑",思想的真实呈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应该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们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9.
浅谈老子“自然”概念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概念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包括:"自然"是"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自然"是一种内在本性;"自然"是真实、质朴的品质;"自然"是指一种理想的状态或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游戏是人类的共有本性。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植根于游戏之中,游戏赋予了儿童有灵性的童年生活。为使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在引导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融入游戏精神,与儿童共游戏,诉求同作"游戏人",在游戏中实现自身心灵的成长,从而臻达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哲学有三个条件:惊讶、闲暇、自由。惊讶是西方哲学"存在"意义上的本体论起源,这种起源使西方哲学迈出了由宇宙论向本体论跨越的关键一步;闲暇是面向哲学的一种纯粹向度,这种向度决定了西方哲学与世俗无关而走向形式化的纯粹品性;而自由则体现了西方哲学追求生命之真、追求伦理之善与追求品格之美的统一,它构成现代人性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逐渐演变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民主诉求。今天,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的三个条件中看到中西哲学德性和知识的根本分野。面向未来,我们正处于一个学习西方、超越西方的心理诉求期,那么我们必将正视这一分野,并从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缺陷,从中汲取为我所用的东西,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家世界的"自然"图景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指"道性自然",涵摄"自然生成论"与"自然本体论"双重意蕴;二是指"物性自然",即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三是指"人的自然",即方法论与境界论意义上的"自然"。但"自然"并非一高居于"道"之上的范畴,"道法自然"表达的基本意蕴是"道"作为最高范畴已无别的效法者。作为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哲学形上学建构,"自然"落实到人生和政治上即"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开展的休闲教育,是国民休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大学生休闲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休闲异化的现实需求。在教育实践中,主要应实施休闲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休闲";实施休闲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学会休闲";实施休闲伦理教育,励导学生"健康休闲"。为了确保大学生休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还应以环境建设为先导,营造休闲教育氛围;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搭建休闲教育平台;以理论建设为支撑,深化休闲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庄子《让王篇》提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问题,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重要,还是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享受外在的荣华富贵重要?并给出了“双臂重于天下”的回答与选择。尽管《让王篇》的思想相当驳杂,叙事条理不够清晰,但由于在先秦文献中尖锐地提出了个体生命自由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以“王”为中心的现实世界秩序,揭示了在个体自由与现实政治秩序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除的根本矛盾,所以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与美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已被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蒙蔽了双眼,模糊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正确的认识。庄子的幸福观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为化解现代社会由现代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为人们追求幸福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的出路,真正彰显出庄子幸福观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其芳的《夜歌》可以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战士转化的心理记录,是特定政治语境下人性蜕变的心灵文献。它精微地揭示了革命价值理念怎样把战争语境、民族自由的渴望、新中国的梦想整合起来,纳入历史进化论的轨道,从而对何其芳人性基因的意象化符号诸如“爱情”、“自然”、“夜”与“梦”进行删除、修改、压制的。何其芳在被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困惑与其坚持的“快乐哲学”之间的缝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张载的四句话:“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对其哲学中的相关概念“太虚”、“天”、“气”、“道”、“性”、“心”进行层级分析,进而来分析张载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生存问题是尼采哲学的主题。尼采将自己的哲学看作是某种本真生存状态的表达,将写作看成是实现生存的一种方式,主张要在一种与前人不同的写作方式之中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实现出来;尼采的批判哲学建基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上,作为一位批判者,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构成了其批判哲学的基本内容。尼采最终将生存的本性归结为生命体对自己发出的一种"去创造"的命令,并将这种命令称作"生成意志"。  相似文献   

20.
加缪的系列文学作品所凸现的生命哲学之思,正是其对"生之绝望"与"生之热爱"两大生命本质蕴涵的深层追问——"没有对生之绝望就没有对生之热爱"。只要人们对己身的"当下存在"进行静观或反思就会产生荒谬感,投身于荒谬的世界生活本身就隐含着"反叛意识"随之产生,这正是加缪对生命之思的哲学阐释的内核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