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雪芹的《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一文,在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方面是具有开创性的。从文中可以认识到,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社会观念对环境状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从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垃圾:城市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史是环境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环境史、城市史,技术史及公共工程史各自发展并有机融合的产物。它的成熟也有赖于对城市及城市环境的深入理解。垃圾问题是城市环境史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原因在于:垃圾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垃圾进行历史研究既有助于理解人与社会的发展,也有助于现实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尽管国外关于垃圾问题的历史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相对于城市环境史的其他课题而言还显得比较薄弱,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更是欠缺。参考已有的成果,开展垃圾的历史研究应特别注意完善相关知识体系,拓展研究思路,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科学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时,笔者感到学术界对东北沦陷时期少数民族社会问题研究不足,对该时期的赫哲族研究则更为匮乏,只有在论及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移民、赫哲族人口等问题时有所涉猎,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这势必会影响赫哲族史研究以及对日本侵华及其给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带来影响问题的全面认识。笔者着重探讨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及其对赫哲族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达到丰富赫哲族史研究内容和深化对日本侵华给赫哲族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造成危害问题的认识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阅读通史》叙述各时期阅读的历史过程,论述阅读史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文本变迁与阅读、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社会意识与宗教对阅读的影响、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中国阅读传统、个人阅读史。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环境史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环境史研究紧随欧美国家之后,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国内环境史学者注重环境史的学理建设,对环境史的学术界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对国内学者对环境史学理建设的研究进行初步梳理,综述其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思潮中往往具有经过哲学家的自觉创造而形成的哲学内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社会思潮史研究中少不了哲学史研究。但社会思潮史研究还需要关注和探讨这种哲学内核的传播、普及、制度保障、实践转化诸问题,这些问题在哲学史研究中并非重要,但在社会思潮史研究中却十分重要,从而使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松筠通过《钦定新疆识略》研究了卡伦制度,总结了自己在新疆活动的经验。他对卡伦设立目的、种类、职能、分布及守卡官兵生活状态的研究较为详细、生动,是同类研究中的佼佼者,其中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非本人能力不及。他的研究对西北边疆史地学和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4日至6日,《史学理论研究》副主编蒋大椿、《近代史研究》主编曾业英、《世界历史》副主编沈永兴、《中国史研究》主编辛德勇、《求是学刊》副主编徐松巍等五位学者,应我校社会学院邀请,前来讲学。他们分别就“20世纪中国史学的若干问题”、“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史学研究中的创新问题”等五个问题为社会学师生作了精彩的讲演,并与社会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使社会学院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了解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几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受到社会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项青松)  相似文献   

9.
老年史是一个被史学界长期忽略的研究领域。由于各自的文化及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老年史研究分别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总体上看,西方老年史研究和性别或妇女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国内的老年史研究则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论中西,今天的老年史研究普遍存在着缺乏中西跨文化对比、格局欠缺、缺乏实际运用价值等问题。在分析本学科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指出:在全球老年史研究渐入佳境的情况下,中国的老年史研究不应缺席。在未来,中国的学者可以力争在本民族老年通史、中西跨文化对比、总结应用价值等三个方面为老年史研究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明清士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评价,海内外学界已有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果从还原历史情境、准确评判士绅角色而言,在众多研究中还存在含糊笼统的陈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日学者从各自的理论预设或实证研究出发,已涉及这些问题,却未形成系统的论述。后来学者的地方史研究涉及概念界定、士绅分层、区域差别等问题,既开发出大量史料,也提出引起海内外学者对话的新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知明清时代士绅身份、社会影响甚至王朝统治的关键问题。其中很多研究关涉中国最重要的地域之一江南。参诸历史文献,对其学术研究史作一初步梳理与探讨,既可以呈现出王朝统治与地方社会控制之复杂性,也可能推求寻绎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史文献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它为环境史学的研究奠定了前提,并在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探讨和环境问题各要素内在联系的探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环境史作为史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因而与中国传统文献相比,支撑环境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具体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中国环境史稳点的宏观性和微观性互存、多维性和单一性兼容并蓄以及隐性和显性并存。分析中国环境史文献的特点,有助于推进中国环境史文献和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期,科学史领域出现了从传统的"内部史"研究向"外部史"研究的迅速转向.简言之,科学史的"内部史"研究只关注科学自身独立的发展,重视科学发展中的概念框架、方法程序、理论的阐述、实验的完成,以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等,关心科学事实在历史中的前后联系;而"外部史"的研究则更加关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环境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认为这些环境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在  相似文献   

13.
史料是环境史研究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分成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环境史史料的分布、特点、种类、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环境史史料的案例分析,即以某种、某类史料为主,对其中蕴含的环境史史料掘取和研究;三是环境史史料的断代分析,即以时间段为视角,分析、研究时间段内的环境史史料;四是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环境史史料;五是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信息化研究。并分析其成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环境史研究成果大都对乡村环境史重视不够,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应向乡村层面推进。西柏坡是华北地区关注度较高的乡村,资料留存丰富,这为学者开展西柏坡环境史研究创造了便利。开展西柏坡环境史研究,要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意识。通过西柏坡环境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将环境史研究深入到更细微的乡村层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和我们的世界。开展西柏坡环境史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清乡村环境史研究理念、取向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晓秋教授是研究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改革史的名学,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甭改革史研究》等专。1999年4月26日,我们对王教授进行访谈,请他谈了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如何看待晚清改革史以及近年来中国控工史研究状况等等问题。现将访谈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云南生态环境的变迁,是中国西部社会进化与环境变迁剧烈互动的典型个案。此时期云南高原除森林、动植物、气候发生明显变迁外,各种现代型污染及生态、灾害问题等均日趋严重。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影响、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结合与驱动等,最终都作用于大地与生态,导致其发生显著的或潜在的改变,成为隐现于生态环境背后的深层的幕景。寻溯环境变迁的社会动因,是今人应担的责任。环境政治学研究,也将成为环境史重要的新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转向和现实的召唤,灾荒与救济史成为社会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王林教授的专著《山东近代救济史》(齐鲁书社2012年12月出版)为这一领域再添新成果。这部颇具创新意义的学术著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一、选题新颖,结构独特灾荒与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与此相对应,救荒与济贫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但长期以来,受政治环境和史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研究》2015,(6):72-78
本研究以一位农村教师的口述史,研究中国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个体与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现实环境,他人、师道传统等互动中形塑的。本研究的个案说明,个体的理想、自我意识在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的互动中显得被动且无力,而传统师道又让他的身心分裂。但无论如何,面对强大的社会现实,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需要更多的外在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涨危机给予了多种解释,但鲜有人考虑同期美国严格的环境管制对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透过大量原始档案文献,可以发现环境管制的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上涨的形式传递给了普通消费者,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坚持环境史的史学本位前提下,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求得惯常历史叙事的新解,既是环境史研究经济转向的表现,也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弥合,进而从史学研究的本体、认知、方法和层级等方面推进环境史的创新。当然,更重要的是揭示国家宏观环境战略的向下延伸与微观层面环境公共政策经中观向宏观的复杂反馈。事实上,宏观政策并非原封不动地自上层传递到下层,微观执行层面也有着自身的权变与因应。环境史的经济转向不仅有利于挖掘历史要素层累嬗变的内在机制,丰富历史的面相与内涵,而且有利于揭示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复杂的协同演进关系,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