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家长会是班主任联系家长群体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说,家长会分为“全校家长会”“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三种形式。我们经常运用的是“班级家长会”的方式。班级家长会按照内容分,一般有“介绍性家长会”和“汇报性家长会”两种。  相似文献   

2.
张曰昌 《现代教育》2003,(22):56-56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考核的一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分层次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阶梯”分层法、“集散”分层法和“复式”分层法。  相似文献   

3.
蔡卫斌 《教师》2012,(20):20-20
班级管理中要根据班级的专业特色来引导学生,并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利用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班级管理让班级“活”起来。本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享有高度的班级管理权力,从而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一般来说,班级管理经过的“人治”、法治、德治”三个阶段,亦是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在班集体组建之初,一般实行“人治”(即班级管理的教师统治方式)比较好。因为班级形成伊始,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相互之间也不了解,并且这个阶段百废待兴,班级事务特别多,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习诸葛亮“事无巨细,亮皆躬亲”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制定出必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如何当好班主任,从工作实践中,我得出了如下结论,即要处理好十种关系。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班主任置于学校的领导之下,应该具有全局观念,想为学校之想,急为学校之急,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争创“文明班级”、“先进班级”、“智育班级”等。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班主任可定期召开科任教师会,交流学生情况,群策群力,共同拟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经常征求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单独向科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生上课、作业情况,让科任教师感到班主任对工作的热忱,激发科任教师配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科任教师形成协助治班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汤华 《班主任之友》2004,(11):48-49
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唱好“一、二、三、四歌”,即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康成长。“一个标准”,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时,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同样标准。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打压后进生的上进心。“两个积极性”一是调动科任老师的积极性,科任老师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班级授课制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与学生的差异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处理班级授课制教学中的“分”与“合”,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所谓“合”,它具有明显的基础性、一般性,即按照大纲,对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方面提出一致性的要求;“分”...  相似文献   

8.
我校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时,由教导处命题,对三年级丁班的语文教学质量做了一次检查。下面是这次质量检查的情况分析。 (甲)班级的一般情况这个班现有学生66人,其中女生20人。根据班主任“期终班级情况总结表”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五分的20人,四分的20人,三分的11人,二分的5人。  相似文献   

9.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和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坚持“一个标准”。即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教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  相似文献   

10.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对“三个和尚”的故事都耳熟能详 ,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最简单却最深刻的有关“个人与群体”的哲理 ,有人曾戏问 :如果这三个和尚中间有一个挺能干的“主任” ,情况又会怎样呢 ?其实 ,班级中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任何一群年龄相近的孩子都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班级” ,但他们之间还只是一种松散的结合 ,还不能算是一个“集体”。从班级到班集体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如何加快或更好地让班级变成班集体 ?活动即是其最有效的捷径。一、选择最适当的活动没有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