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材中,为了研究水的组成,采用电解的实验方法展开讨论.但该实验的问题一是所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难以达到2:1,且氧气体积往往小于理论值.二是由于条件控制不好,整个电解过程时间太长.以往虽有不少改进办法,但一般都是从化学因素考虑得较多.我们知道电解水的实验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影响因素又很多,条件比较难于摸清.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实验和装置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生产的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2.电极材料应是容易得到、价廉;3.整个电解过程时间不宜太长;4.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故…  相似文献   

2.
“电解法制备氢氧化亚铁”与“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两个实验都借助了电解原理发生了相似的反应。尝试将两个实验进行改进,整合在同一套装置中进行,并利用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完成“氢氧混合气爆鸣”的实验,使一套电解装置能够完成多个实验,节约药品,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3.
用自制的教具改进实验,是我们学校推行课程改革的措施之一.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P47)通电分解水是一个不能不做的重要实验.因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H2O就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这一实验结果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解硫酸的稀溶液得到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得到氢气和氯气的混合,从而使2个实验基本可以使用同1套装置,使原来需要分别制取2种气体的过程,变为1次完成,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在化学课上运用得很多,是直观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若干种物质的工业制法原理。化学演示实验,一般在讲授新教材时进行,在实际运用时,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然后加以分析、综合、推论而得出结论。例如阐述水的组成时,可以先演示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实验,使学生初步知道组成水的成分是哪几种元素,再演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观察这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从体积比进行分析推算,求得其重量之比是多  相似文献   

6.
一、参与设计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实验的原始装置是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分析一些演示实验装置的起源,并设计出改进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与拉瓦锡当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联系分析,找出其相似性及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当年是如何发明制取气体装置的,使其产生一种创造发明的愿望。分析水电解器的原理,启发学生动手设计、改进水电解器装置,使演示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三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P47),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和"化学式是H2O"的结论,是通过水被电解后的产物氢气和氧气体积比2:1这一实验数据而得到。课本上设计用图1所示的通电分解水简易装置代替价昂易损的霍夫曼水电解器,固然经济省钱,但笔者认为该装置存在试管无刻度、对气体定量不准确、盛水容器大、试剂(NaOH)用量多和试管难竖置、操作难度较大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水电解器中氢气流速与点燃的探讨河南新乡铁二中(453000)李湘林水电解作为演示实验,在教材的第一、第二章之间起着连贯知识、承前启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使用电解器普遍存在着电解出来的氢气不易被点燃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水电解器上电解出来的氢气不...  相似文献   

9.
一、装置的选择 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水电解装置一般以霍夫曼定量电解装置为主,笔者尝试用多套水电解装置进行实验,从实际实验效果看,仪器厂生产的电解器效果要优于自制的电解装置,酸式滴定管电解装置要优于碱式滴定管电解装置,开放组装式电解装置要优于成套封闭式电解装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氢气和氧气的爆鸣实验进行改进与探索。为了使氢气和氧气爆鸣效果最佳,并符合教学要求。这里采有了简单的自制反应装置来完成此实验的。实验结果表明,取10ml的盐酸(分析纯与水的体积比为1:1),与10g锌粒反应,在8至10s内点燃时,爆鸣效果最好,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安全,无危险。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氢气的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实验现象的强烈性和危险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对实验产生排斥效应,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其他诸如氧气的性质实验、往浓硫酸滴加水的实验、灭火器原理实验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出现类似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电解水实验(图1)的结果是:水通过直流电作用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根据这一结果,可解释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电解水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氢氧体积比的误差较大。已有改进实验设计,主要涉及误差分析、电解质、电解装置、电源电压、电极材料、电解速率、电解温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电解质、电解装置以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始终是热点,而电解温度这一重要的实验条件却鲜受关注。文中重点关注电解温度,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对电解水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多次实验证实,在30℃~35℃时,用9V干电池作电源,以浓度约为5%的食用纯碱溶液作电解质,滴加酚酞指示剂显色,用小量筒收集气体,电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接近2∶1。  相似文献   

14.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这是电解原理的重要应用之一。做好实验,讲清原理则是学好这一内容的关键。首先,将教材要求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演示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图: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化学九年义务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48页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采用的是霍夫曼水电解器,该套仪器价格昂贵,且电解速度太慢,实验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便于推广使用.而人教版第44页采用的是简易水电解器,该套装置虽然所需仪器简单,但做实验时有许多不便之处:由于做实验时用的电解液是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加入电解液时需戴胶皮手套,电解完毕把试管从溶液中取出时也要戴胶皮手套,因而操作很不方便,且由于试管上没有刻度,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只能通过目测判断,实验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6.
1 教具装置图(见图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解决了初中化学水电解实验中用简易水电解器手会被10%氢氧化钠或10%硫酸溶液腐蚀的问题;解决了霍夫曼电解器存在玻璃制品容易破碎、电解速度慢、积气室过小、学生进行氢气爆鸣实验不太安全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整电压高低和电流大小,了解电解电压电流与电解速度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7.
一、简易环保电解装置(一)材料与药品塑胶量筒(10ml)2支;注射计2支;导线(10cm)2条;干电池(9V)1粒;扣帽及鳄鱼夹1组;红、黑单端子各1粒;橡皮塞3粒;氢氧化钠溶液(1mol·L-1)80ml;热熔胶(枪)1组;茶冻空盒子3个.(二)设计与制作过程1.简易环保电解装置传统之水电解装置,虽然器材简单,但是由于使用上不太方便;电解后也很难得到较正确的结果.作者曾将其改良成三种效果很好的新型专利之电解装置加以推广,本文中将再以更简单之器材如茶冻盒子(废弃物回收)、塑胶量筒、橡皮塞及注射针等,来加以设计成一在组合及操作…  相似文献   

18.
例右图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从(填a或b,下同)端通入.(2)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要除去CO2最好盛放.(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氧气从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端流入.(4)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的气体的体积.分析:(1)应选用的物质最好是浓硫酸,由于浓硫…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氢气、氧气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对相应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利用微型实验装置操作简单,节约试剂,节省时间,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水、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治等环保常识。2.应用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二、知识网络1.车气补充说明:(1)红磷在水面上的钟罩内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面逐渐上升至原空气体积的1/5左右,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是消除污染源。2.水r(覆盖了地壳表面积3/4,但淡水占总水量不到1%1存在(_二_、——I一I动植物体内补充说明:(1)水的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来证明。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