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里亚特》与《格萨尔王传》是东西方的两部著名史诗,战争题材是两部史诗中着重表现的.《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是反映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前与外族、外国的交战事件,展示了吐蕃王朝通过不断的征战终于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这一伟大历程,卷帙浩繁,结构宏伟.《伊里亚特》则向我们重现了发生在公元前的特洛伊战争,场面宏伟、壮大.两部史诗都发源于远古大战的历史传说,描写英雄历险的故事,突出男主人公的智慧、勇气和女主人公的忠贞,都是为了一个被劫持的女人而远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西方史诗《伊利亚特》题材与母题的比较发现在两部史诗中都存在大量战争、婚姻与结义的故事。通过分析比较两部史诗战争、婚姻、结义这三个共同的叙事题材与母题,说明两个民族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上具有许多一致性;两个完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能具有这种相似性,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一些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很相似。  相似文献   

3.
人类出现以来,不同部落民族之间的冲突就已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可避免地爆发.只要人类的历史继续下去,战争的历史也必然继续存在,因此战争文学的兴起无可避免.在美国战争文学中,除了反战这一主题之外,还存在着另一重要的主题,即成长主题.本文将对比分析菲尔·克莱的《重新部署》和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这两部不同时期的战争小说中共同的成长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6,(5):66-69
犹太民族的《圣经》与中华民族的《十三经》作为西方与东方的文化经典,大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在内容构成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律法、历史、诗歌、至圣言行、先贤及圣徒著述等成分;在精神内涵上,两部经典都包含有仁爱、忠恕、天人合一等理念。两部经典也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左传》与《史记》是两部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作为记录春秋时代天下大事的史书,《左传》因长于记述分裂动荡的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的大小战争,又被称为"相斫书"。在《史记》所记载的三千余年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与朝代的更迭,数百次的战争成为《史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左传》、《史记》两部史书中的具体篇章,对比两部史书的战争刻画,并试对二者描写战争的异同之处进行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6.
《长城万里图》和《新战争与和平》是新近出版的两部长篇抗战历史小说。本文从创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庞大的艺术结构及独特的典型塑造三个层面对这两部史诗性巨作进行宏观审度和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比较评述。充分肯定了两部作品对我国当代战争历史小说创作的崭新开拓,并作出两部长篇的历史认识价值高于艺术审美价值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9.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鉴于春秋末期社会需要,根据鲁国的《春秋》而作《春秋》。由左丘明、公羊、榖梁、邹氏、夹氏传世。后邹氏、夹氏所传“不显于世”,逐渐消失,只有左丘明、公羊、榖梁三家留传于后,遂成“春秋三传”。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希罗多德(Herodoti,约公元前484—425年)生于小亚细亚南沿岸的哈利卡纳苏城,是古希腊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历史之父”誉称。他记述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编年史。将孔子《春秋》与希罗多德《历史》进行比较,探究中外第一部编年史的异同,无疑有益于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创作的两部少儿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战争语境,其作品创作与池田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有关,折射着他的和平思想,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史记》与希罗多德的《历史》既是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之作,又是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之作,有着丰富的文学性。本文从两部著作的整体结构、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其文学成就之高低,并进一步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西方两部女性觉醒题材代表作《莎菲日记》和《觉醒》。一方面,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觉醒过程中展现出相同的模式,是进步与倒退、解放与孤立的并存。女性回归本真的向往受到男权社会的束缚,自我解放的过程也意味着自我孤立。另一方面,两部作品深入探讨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这种困境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体现出中西方女性觉醒题材作品的共性和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圣经》这本基督教的经典,本身就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持久且深入的影响。《圣经》与西方文化艺术碰撞融合的过程勾勒出了一段西方灿烂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赵氏孤儿》与《俄瑞斯忒亚》两部悲剧产生的原因。动荡的时代是两部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戏剧中的人物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中西方文学人物形象不同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拯救大兵瑞恩》《鬼子来了》两部二战题材的影片都涉及到战俘的处置问题。对比两部影片,会发现导演对战争,对战争中战俘问题的不同思考。《拯》片中对战俘问题的思考侧重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借由西方价值观的坐标;而《鬼》更多的是对民族性、国民性的思考,借由的是东方的伦理道德观坐标。两部影片折射出东西方不同的战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古今中外小说中有一类幻想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如此,在法国科幻小说中有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这两部小说都是幻想类小说中的佼佼者。两部作品问世相差不过百余年,但在叙述上都体现了幻想的特点,给读者营造出变幻莫测的神秘氛围。一、《西游记》与《地心游记》幻想特点的相同之处东西方这两场奇妙的旅行带我们穿梭于人神魔三界,行走在地心之中。尽管两部作品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在世界历史上,拿破仑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一点颇为相似之处,即都出现过一个企图征服整个欧州的冒险家,这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和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希特勒。他们两人在自己所发动的战争中也的确几乎占领了整个欧州大陆,最后却都失败了。关于描写这两次战争的小说很多,但是全面描写拿破仑战争的历史小说迄今只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而全面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迄今只有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文豪,他的《战争与和平》早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杰作之一。赫克曼·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开始发表作品,七十年代他的  相似文献   

19.
周燕 《现代语文》2010,(2):125-126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分别是中西方戏剧史上两部经典之作,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比较。如在命运的产生类型,乱伦关系,主人公对待命运的态度上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从而折射出中西方悲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