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肖华良  黄磊 《新闻前哨》2001,(11):11-12
经济报的发展空间问题,是当前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因为,眼下一方面既有部分经济报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之后改弦易张,加入到都市报行列;另一方面,又有人确实看好经济报的未来,他们不惜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精心打造经济报的“全新形象”。笔者在经济类报纸摸爬滚打多年,有了一些见闻,也有了一点想法,不揣冒昧,信笔直书,听凭诸位同仁指正。 一、经济报的几种类型 从经济报的报道领域出发,笔者认为,国内现有的经济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综合类经济报。这类报纸有《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  相似文献   

2.
吴山  颜伟 《新闻界》2001,(6):62-6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趋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趋势也如火如荼,但这同样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经济类报纸如何在日益激烈、不断发展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从而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济类报纸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等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在我国经济类报纸市场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这三家经济类报纸先后进入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扩张,并随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者、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办报的历史是随着中国现代工业的产生而开始的,到目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中国企业报作为报纸的一个类型或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新闻性,还具有区别于其它报纸的特殊性,企业报集中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 (1)报纸是由经济组织即企业主办的; (2)报纸的主要内容是同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新闻; (3)报纸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企业的职工群众。 中国企业报以全面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以经济报道为重点。企业的需要是企业办报的第一推动力,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报必须全面服务企业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  相似文献   

4.
提供各类经济信息,让社会各界从中把握国际国内经济跳动的脉搏,是报纸时事版应肩负的使命,时事版面的经济服务功能,就是指报纸这种提供经济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国内区域性报纸时事版面经济新闻的最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稿件。作为时事编辑,每天要从数百条各类新华社稿中捕捉适合本区域读者阅读的经济新闻,需练就快速发现经济新闻价值.的“慧眼”。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刊报》去年11月26日以《新闻改革又一课题:报纸也该实行经营企业化》为题,刊登了郝建中的来信。信中写道: 报业面临改革,就是说报纸信息量要增加,新闻传递速度要加快,报纸经济条件要改善,印刷技术的水平要提高。要做到这些,关键是改善经营,筹集资金。目前,不少报纸经济出现亏损的困难局面。如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报纸定位明确、贴近受众、专业性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态都成为报业市场一道抢眼的风景。国内报刊市场常见的财经类报纸不下10种,日报型的有《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周报型的有《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理财周报》《投资者报》等。这尚未将《证券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类报纸的发展也日益升温。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市场进入层出不穷。先有《中国经营报》的一枝独秀,后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后来居上。这三家报纸进入市场后的良好发展趋势,使它们成为中国经济类报纸的典型代表、富有鲜明特色的先行,在同类报纸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发展状况也很好地折射出当今经济类报纸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WTO中相关条款的逐步生效和中央宣传体制改革的深化,传媒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在财经、娱乐等传媒领域,市场竞争更是尤其激烈。财经报纸方面,新的市场进入者层出不穷,先有《中国经营报》的一枝独秀,后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后来居上,成为所谓财经周报领域国内第一军团。关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其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明确的经营战略和报纸的内容形式尤其是头版头条的内容形式与经营战略的密切配合。《21世纪经济报道》由南…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报纸这一特殊的商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市场化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以全新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新闻大餐”,同时尽情享受着“注意力经济”带来的实惠。毫无疑问,报纸市场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因为经济衰退,美国报纸已经出现了倒闭潮。中国国内的报业也不容乐观,虽然目前还没有综合性日报倒闭的消息,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透露,对  相似文献   

11.
周朋良 《青年记者》2006,(14):100-101
据有关材料,目前我国有国家正式刊号的报纸有2000多种,这个数量已大大超过了经济和平均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现有的报纸可以说是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汰选留下来的。而中国的报纸,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向市场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实际上仍然没有经过根本的或彻底的市场化过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市场化过程的不断进展,中国报业也摆脱不了这一命运。  相似文献   

12.
“完整的报纸”经营观是与报纸经营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经营理念。其要旨是把报纸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进行打造、推广和经营.致力于构建和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报业经济发展格局。目前.我国报纸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并呈现出了采编、发行、广告等全方位竞争的态势。要提高报纸的整体运作能力和竞争力.保持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完整的报纸”经营观.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这种经营观贯穿到报纸经营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跨媒体经营:报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报纸可以称道的事情,就是跨地区突破。但是,单纯从经营的角度讲,报业仅仅跨地区去多办几家报纸显然是不够的。报业跨地区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能跨地区办报纸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跨媒体。报业如果不跨媒体经营,希望就不大。因为从投资的角度讲,实际上投资报纸的回报率是最低的。当然,目前在中国报业,投资报纸的回报率很高,这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刊报》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发表郝建中的来信,提出“报纸应该实行经营企业化”。作者认为,报业面临改革,报纸信息量要增加,新闻传递速度要加快,报纸经济条件要改善,印刷技术的水平要提高。但是,目前不少报纸出现亏损,如华北、西北、西南某些省报,年亏损都在二百万元以上。原因是一九八五年新闻纸每吨由一千一百元涨到一千四百元,甚至一千七百元。报纸发行费率由25%上升到30—35%。其他管理费、材料费、印  相似文献   

15.
世纪华文 《今传媒》2009,(12):128-128
全国性财经类报纸中,一类是周一至周五出版的日报,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为代表;一类是财经类周报,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华夏时报》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是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谈经济,很多读者就会说专业性极强、曲高和寡等印象。因此,报纸经济版面的策划让编辑们大伤脑筋——大报还好,而以服务为主的生活晚报类报纸就比较难办:办深了,不能与市民互动;办浅了,又达不到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报道目标。难道休闲类报纸只能舍弃经济报道吗?其实不然,我们在几年的《家报》经济报道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照此操作,不仅经济报道不枯燥,而且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7.
金碚是目前国内少数产业经济学基础厚实的媒介经济学者,在"中国经营报社社长"这个头衔之外,他还有一长串传媒人少有的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相似文献   

18.
有句歌词这样写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跨入21世纪,传统报纸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方面网络作为新生代媒体以其便捷、迅速以及传播和覆盖的广泛性争夺着报纸的读者;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现实将改变我国传媒的生存环境,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必然带来信息传播全球化;特别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们传统报纸媒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WTO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渐渐凸现出们新闻的采访、出版等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WTO与经济报道角度的转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以国际经济环境为背景转换 据的是国内的经济环境。入世后,经济活动的舞台和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内转向国际。因把角度转移到国际经济环境上来,以国际经济环境作为我们衡量经济新闻价值和取舍的标准。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果说1971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境界,中国将由目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