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活体植物在投影仪上做观察实验湖北省仙桃市大福乡高龙小学(433024)郑彦秋为了做好观察实验,我把一株活体植物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十分清楚地观察到了茎里的管子运输水分的情况。具体作法是:1找一株茎杆较透明的(如凤仙花)植物活体,洗...  相似文献   

2.
李雄军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7-28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第一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教材,介绍了植物的根适应吸收水分的特点;植物运输水分、有机物的途径以及导管与筛管的作用。并安排了根毛的观察、水分在茎内导管中运输的观察两个演示实验。由于大多内容属于微观水平,学生又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让学生真正感知、深刻理解,将本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你被童话故事里瞬间变色的花和叶子吸引过吧?现在,有科学的指点,你可以亲手完成这样的“魔法”实验了。魔法一材料准备:空瓶2个,石竹花,红、蓝墨水,清水。实验过程:⒈将清水加入红墨水后倒入瓶中,取一根植物茎浸入瓶中,12小后,植物茎显现出红色,同时瓶中墨水少了很多。⒉另取一根有茎、叶的植物。把茎的一半纵向切开,分别插入红、两色墨水中。结果是:植物茎在分开的部分呈单色,上面仍合在一起部分则是两种颜色的混合。说明:彩色水通过微细的导管渗入植物茎,经过叶脉进入叶片,每条导管负责植物某个部分的水分供给。因此,不同颜色的水…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刚刚坐定,一个声音便惊叫起来:“老师,他用舌头舔这红水了!”顿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坐在第二组的一个男同学,同时发出一声惊叫,随即,又发出一阵哄笑。本来,这节科学课是研究植物“茎的秘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茎输送水分的作用,我事先在实验桌上摆放了加入红墨水的水和一些植物的茎,便于学生做实验用。谁知,这孩子竟对这红色的液体产生了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弄个究竟,竟然亲口品尝了!看着这位同学一脸羞愧的样子,我意识到这孩子受到伤害了,同时也意识到是该老师起作用的时候了。“这位同学为什么去舔红色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准备: 没有插进红水里的丝瓜茎和插入红水一小时的丝瓜茎、树枝、鸡冠花枝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生: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相似文献   

6.
叶片上最大的叶脉叫主脉,主脉的分枝叫侧脉,侧脉上的分枝叫细脉,细脉的末端m脉捎。从叶柄到整个叶脉有维管束,维管束内有导管,其作用是输导水分。水分由根到茎,由茎再到叶脉末端细胞,并进入气孔下胜附近的叶肉细胞壁的蒸发部位,以后水蒸气就通过(下姓镇A百〕(上接第36页)气孔蒸发出去。同时叶片还需从茎及其以下部位吸水。利用这种特性,把新鲜的白菜叶(带一段叶柄)插在盛红墨水的瓶里,就可以看到叶片上有一条条的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状的结构,再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叶片内的侧卧、细脉被染成红色,以至整个叶片都被染成了红色…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09,(11):34-35
大博士:树干是植物的茎,不仅将树枝和树根连接,还是树木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通道。树干进行运输工作的部分都是比较靠外的部位,慢慢地树干中心部位会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假设可以明晰旧知识到新知识迁移方向及思维过程、调整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使相关联的事物各自的特征显现,群体联系的要素明确,由此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茎的作用>这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叶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根的吸收水份作用后,用幻灯片显现一棵树,指明茎的位置,引导学生讨论茎的作用.教师首先假设"根吸收的水分与叶制造的养料都是靠茎来输送的",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一假设去设计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五花八门,实验兴趣浓厚,虽然有些实验不很成功,但学生由此获得的愉悦甚至感染了听课老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植物的茎具有传输水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茎》(第七课)属观察课课型。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观察植物的茎在整株植物中的位置和作用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茎。从而形成茎的概念,学会按茎的软硬不同,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认识过程来组织教学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植物茎的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发展他们初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茎     
茎是植物的躯干,它上面生长着枝叶和花朵。不同的植物,茎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茎是空心的,它负责把水分和养料从根部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有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植物茎中有机物运输方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树干上损伤或半环割树皮后,在伤口上方形成瘤状物,说明茎中有机物向下运输,同时,也证明了当纵向运输受阻时,茎中有机物的横向运输。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观察桔园枝端果实的正常发育,或通过实验在着生果实枝条的下方环割树皮后,观察记录果实的变化,不难得出结论,植物茎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筛管向上运输。这就是说,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如顶芽的生长、根的生长、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等)需要有机物时,茎中有机物就可以向不同方向运输而保证供给。  相似文献   

13.
两色花     
植物在开花时,从地球吸收的水分是经植物的根、茎而达于花和叶的。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很容易地证明这一过程。在两个玻璃杯里注入清水。用红色的食物色将其中一只杯里的水染成红色。拿来一朵连着茎的很好看的白花,小心地把它的茎切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放入清水杯;另一半放入红水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 (上 )第四章的第一节。第四章着重讲述植物体内有机物为什么会分解和水分为什么会散失 ,这一节正是揭示了有机物分解的本质。在学生刚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并储存能量后 ,定会产生疑问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被利用的 ?储存的能量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正好解释了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因此 ,它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点内容。1 教学目标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现状 ,针对教材的特点 ,利用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与探索的心理特点 ,我从…  相似文献   

15.
植物怎样喝水,就是指植物的水分代谢,它包括以下过程:根系吸收水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输送;水分的排出。这三个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按以上过程来研究植物和水分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可采用(或课外补充)以下的实验,作一定的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6.
课题:《植物学》第五章,第三、四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 1.在观察茎的生理功能基础上,了解茎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并知道为什么维管束是茎的重要结构。 2.通过对年轮的观察,了解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活动的关系。 3.通过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和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比较,了解两者间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第一册第六章的两个实验,目的是观察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证明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导管向上输导的。这两个实验所使用材料要求用活着的木本带叶植物枝条。按教材程序授课,本实验正值隆冬季节,这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很难找到实验材料,为了满足教学,我通过几次试验,发现该实验材料可以采用湿柳枝条和干玉米茎代替,而且操作简单省时,效果良好,现将该实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思维,引导参与师:通过第6、7、8、9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植物的———生:(齐)根、茎、叶、果实。(板书:根、茎、叶、果实)师:这几天,老师让大家在课外对植物的根、茎、叶、果实进行了观察和搜集,相信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谁来告诉大家,你搜集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生:我搜集了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叶像手掌,到了秋天,梧桐树叶就变黄,从树上落下来了。师:说得真棒!生:我观察了扁豆的茎,它弯弯曲曲地缠在竹竿上,我把扁豆的茎画下来了。(生边说边举给大家看)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 师:提问(1)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2)绿叶在阳光的作用下有什么作用? 生: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师:那么根吸收的水分,叶制造的养料怎样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茎的作用》 二、推想茎的作用和内部构造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人教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第六章第二节茎的结构时,我改变了实验九、实验十和实验十一的实验方法,尝试用美国中小学科学教程·实验系列《植物学实验》上的一个实验代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极易找到木质部,观察维管束的排列情况,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并且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现作部分修改,推荐给大家。   a.实验器材。新鲜芹菜的茎,天竺葵的茎,杨树的茎,红墨水或红色食用色素,显微镜,放大镜,广口瓶,剪刀。   b.实验步骤。①剪开上述三种植物的茎,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组成,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