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里所说的第二宝,就是紫貂,又叫黑貂、赤貂,长白山林区的人们也叫它"大叶子",是因为它有一身珍贵无比的皮毛。著称于世的貂皮,一向名传古今。貂皮毛绒丰厚、柔滑致密、皮板优良、色泽光润,特别是它那黑褐色中掩藏着的均匀白色的针毛,被皮革制品行家称为"墨里藏针","遇风更暖,著雪即消,入水不濡",是"毛革中之奇品"。紫貂,东北林区特产之一。历史上的周秦时期,居住在东北林  相似文献   

2.
正关东山,三种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过去,长白山一带盛产野山参。人们在评定野山参等级和年限的时候,总爱把观察它长出了几品叶作为评定依据。七叶一枝花,这个长白山上的骄子,药典上叫它"王孙"。它不仅是祛病强身的佳品,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唐朝年间,唐皇曾在长白山下册封了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老国王有七个孙子。老国  相似文献   

3.
苇塘惊魂     
一立秋,塞外农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事,男人们开始扒炕、抹房、叉墙,要在秋季开镰前做完,女人们则开始做棉衣、棉鞋,割草的活就落在我们身上。往年我们都由大人领着去青岗泡去割草,今年爷爷说,你们都大了,你和你八叔、马倌三人去割草。 靰鞡草,是长在半尺高的水塘里,是塞外防寒的东西,俗称“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种草在冬季是用木榔头砸成细绒绒的棉絮状,塞在鞋里,脚就如同用棉绒包裹着,站在雪地里,三天三夜都不会赶到冻脚,比穿棉袜子和羊皮袜子还暖和,汗脚也不怕,保温,不赶  相似文献   

4.
红霓 《生态文化》2013,(6):59-60
人参是百草之王、居众药之首,古往今来人们最熟悉不过,尤其大补元气独到之功大名鼎鼎。古代,人参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是闻名遐迩“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种叫做四叶草的植物成了流行元素. 四叶草的学名就是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这种草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会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一,因此"四叶草"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彩色集安     
人参之乡集安市位于吉林南部,是中国东北中朝边界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鸭绿江从小城的东南流过。这里地处长白山区,是人参的主要产地。集安市新开河流域具有人参生长的极好的自然环境,境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土地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半海洋性气候和充足的光照,都有利于人参的生长,所以不但人参的产量高,而且质量特别好,其参形长且美,状如鞭条。“新  相似文献   

7.
读草记     
正上心了,对花事,还有草事。年前拍下一草,至今不知芳名。心心念念。观花识草,找些特征,是茎、叶、花、果等植物形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一溜下来,基本可以锁定纲、目、科、属,搞清楚学名,也就不会太难了。有了学名,其它知识,按图索骥。拍那草时,花尚未开,琢磨了二十多天,还未有头绪。也许开花了吧,何不再去找找新露出的蛛丝马迹?驱车前行,来回一个多小时。为一草芳名,如此投入,真有些"抽疯"。抽就抽吧,朋友一场。置身草木,我喃喃自语,似乎对话草木,说话投机,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通过具象认识抽象、有形认识无形、熟悉认识未知事物的重要认知方式,重视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身体经验。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成为人类认识周围事物的媒介。草是植物中的重要一类,汉日双语中与草有关的词汇都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汉日语言中"草"的隐喻表现的分析,揭示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通过对比研究,探究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旧题《饮马长城窟行》是研究汉代文学作品中"长城意识"演变的典型文本。旧时多以《乐府诗集》中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一诗为其乐府古辞,但此说疑点颇多,存在较大问题。从诗文内容、用词用句、整体风格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汉代"长城意识"的演变过程与规律,发现:这一题目的乐府古辞并非是《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而传为汉末陈琳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才是这一乐府旧题的真正本辞。  相似文献   

10.
金鑫 《生态文化》2003,(1):35-38
人参也叫“棒棰”,被子植物,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已有六千多万年的生存史。据说人参曾经生长得非常旺盛,后来,随着第四纪冰川的到来,人参也如众多的植物一样,受其影响,分布区域不断缩小。以至到了今天,人参和人参属的其它植物已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 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人参的生长区域一般要具备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它适合生长在腐殖质厚,结构疏松的暗棕色森林土或山坡化棕色森林土中和朝阳避光避雨的地方。野生人参的寿命很长,在自然界中,它自然生长可长达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11.
两岁的迈克想要一个盛沙子的盒子玩,可他的父亲说:"不行。那样的话,其他的小孩会到咱家院子来玩,他们会往草坪上扔沙子,猫会把草坪弄得一团糟。草准会被弄死。"不过,迈克的母亲说:"草会长回来的呀。"5岁的迈克想要一个秋千。他渴望自己能坐在秋千上,然后荡啊荡,荡到高高的半空中。可他的父亲说:"天哪!那还了得!好端端的草坪,为了立秋千架,要被戳上几个窟窿,然后一帮穿着运动鞋的顽皮小孩在上面乱踩。这样准会把草弄死。"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兔子三瓣长大了,离家之前,兔妈妈反复叮嘱:"无论如何,都不要吃窝边的草."三瓣在山坡上建造了自己的家.为安全起见,它的家有三个洞口.三瓣牢记母亲的叮咛,总是到离洞口很远的地方去吃草.秋天过去了,一切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3.
银耳是生长于枯木上的胶质真菌,因其色自如银,故名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等。由于银耳所含营养全面,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历来与人参、鹿茸同具显赫声誉,被人们称为"山珍"、"菌中明珠",被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生长喜湿润,"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有着"中国银耳之乡"美誉的四川省大巴山中的通  相似文献   

14.
正画无印好比花无主,有画有印才算完美。乡村若是一幅墨色鲜湿的画,那片云便是灵光闪烁的题款,谁是那枚押在画上的印章?当然是鸟窝。乡村这幅画,历朝历代画家都这么画,近处是草,远处是山,草边有树,山上有石。草木山石之间画几笔,横竖撇折,线条连起来就是房屋。画儿画好了钤印。印章不劳画家出力,喜鹊喳喳叫着揽下这活,它说,我会,我会!它真会。喜鹊不好吹牛,吹就吹"喜相逢",吹就吹"欢乐颂"。甭替它发愁,春夏秋冬它都能寻足印章材料,精挑细选,纯正原木,  相似文献   

15.
人参之乡     
中国东北边陲有个叫集安的小城,城北是草木葱茏、盛产人参的长白山。参园都在山梁上,参民用镢头小心翼翼地刨出人参的根茎,装进筐,拿到河边洗净、分等,再背回家,放到屋后阴凉处风干……一位大嫂告诉我,上等参个头大,造型好,既不空心,也不破肚。要让它们发育成材,真的像呵护婴  相似文献   

16.
一头羊到了天堂对上帝说:"我的头上长着一双角,是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武器,但我为什么总是被狼吃掉呢?"上帝说:"虽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动物,但你是以草、乔木树叶为生,狼以食肉为生。在地球的陆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野草和乔木遍地都是,你想吃的时候只要张嘴即可,生存比狼容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和实践形塑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还提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存在"天、地、人"三元制衡,分别以此为框架形成"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人为本"的并进的三条思想主线。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王权"为中心,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三是对自然的崇拜;而此三特征则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元制衡与演化的不同结果。最后提出"回归本土"将是当下城乡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危机的一条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田间小径长着一种小草,因为它刚刚冒芽就长出了草头,我们都叫它草头草。斗草头,是我童年时和伙伴们玩得最开心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的"绿竹"是两种草或两种菜名,还是指绿色的竹子,自汉至清,一直争论不休,可谓形成了一桩学术公案。钱锺书《管锥编》广征博引中外文献资料,揭示出这一学术陈案实际上涉及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大问题,他认为,诗文中的景物描写可分为两大类,就创作主体而言,诗文中描写景物有两种情形,一是"得之当时目验者",二是"出于一时兴到者";就接收主体而言,须对作者描写景物是"得之当时目验者"还是"出于一时兴到者"做出判定,不能缘木求鱼,或按图索骥,或刻舟求剑;即使是"得之目验"者,还要考虑到"因世变事迁"的复杂性,亦不可守株待兔,从而令人信服地破解了这一学术陈案。  相似文献   

20.
关于老子"道生一"中"道"与"一"的关系,是理解"道"发展历程的关键。常见的两观点是"无中生有"与"道起于一",前者忽略"道"是有无的统一体,而后者则将"一"完全等同于"道"。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古人是如何理解数字1的。通过研究得到"一"应有三种意思。一是表示序数,二是作为"道"的别名,三是事物发展所经历的过程之一。后两者由于形式上都为汉字"一"而易误为同义,因而采用数字法来规避并且突出这个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